坐船去跳島——日本四國之瀨戶內藝術祭
家計劃—— 「水」:三分一博志在今年的新作,由200年曆史的舊屋改造。“風的接力”與“水的流動”,讓“水”成為建築物底部的移動素材,當我坐在屋內,感到身下的暗流涌動。 家計劃—— 直島 大廳(是舉行女文樂公演、文娛活動、競技運動等等各種活動的會館),由於閉館只能看看外觀了。 由於沒有租自行車,只能靠雙腿走路了,沿途的景色倒是一點都沒落下。 請不要亂丟垃圾。 6.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走著走著走著,終於到了地中美術館!
地中美術館是安藤忠雄最著名的清水模建築。為了不破壞生態,他將美術館近70%的建築深入地下,並沿山丘坡度修建了入口,完美地將美術館融入到周圍的自然景色之中,故有此名。
tips:旺季還是在網站上預約一下,否則到了進不去也是蠻浪費時間的,畢竟那裡車次不是特別多,可供調節餘地不是很大。淡季需要註意的一點就是“開閉館時間”。 由於館中無法拍照,我只能在網上給你們尋一些照片了。 安藤的建築摒棄了一切的繁複,留下了簡單的直線曲線,即便如此,這些組合卻讓人百看不厭,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博物館的幾個永久作品:克勞德·莫奈(ClaudeMonet);
這裡留下了莫奈晚期的睡蓮作品。單純從作品來看顏色有些昏暗,或許是夜幕低垂下的池塘,也或許因為和莫奈晚期視力有一定的聯繫。而安騰索性把室內調成了白光,素凈如蓮花。更有意思的是滿地的1.5cm的地磚,讓我聯想到了新印象主義代表人修拉的點狀畫《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這或許用來致敬印象畫派的領導者再合適不過了。 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
——“我的作品沒有對象,沒有圖像,也沒有焦點。沒有物體,沒有圖像,沒有焦點,你在看什麼?對我來說重要的是創造一種無言的思想體驗。”
Turrell曾為飛行員的經歷很大程度的影響到了他的藝術創作靈感。對他來說天空就是他的工作室,是他的素材,是他的畫布。天空是他經典的作品標誌之一。
下麵是他的open sky 瓦爾特·德·瑪麗亞(Walter De Maria)Time/Timeless/No Time
她向人展示了一個具有嚴謹尺寸的作品空間,併在空間內安置了一個直徑2.2米的球體和27座鍍金木質雕刻。從日出到日落,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品的表情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 在博物館的一層有著的供游客休息的cafe。 限定款汽水。 迷人海景 場館外特意打造了一個完全還原了莫奈畫中的池塘。 是不是很像? 7.李禹煥美術館(Lee Ufan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是以活躍在 歐洲 及 日本 的著名 韓國 藝術家“李禹煥”命名的,美術館本身是由安藤忠雄與李禹煥合作設計的,位於面朝大海的山谷之中,與地中美術館一樣也是半地下結構。 【關於李禹煥】20 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 日本 出現了被稱為“物派”的藝術現象。“物派”作品以大量使用未經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為主要特征,盡可能避免人為加工痕跡,並且採用極端單純化的組合手法。創作者希望通過將表現內容降至最低限的手法,來揭示自然世界“原本狀態”的存在方式,從而引導人們重新認識世界的“真實性”,以此表現 日本 式的感知方式和存在論。
他的作品極簡。讓我想到張愛玲的那句“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 而他是這樣子解釋的:“乍看之下,我的作品非常簡單——好像任何人都可以這樣畫上一筆——然而當你站在它面前時,你就會真切地感受到某種有生命的東西。一筆一畫都是活的,也正由於這種活的筆觸,創造了一種共振。” 再來體會一下這幅。 戶外:點與線的對話 木、石、土。
地中美術館是安藤忠雄最著名的清水模建築。為了不破壞生態,他將美術館近70%的建築深入地下,並沿山丘坡度修建了入口,完美地將美術館融入到周圍的自然景色之中,故有此名。
tips:旺季還是在網站上預約一下,否則到了進不去也是蠻浪費時間的,畢竟那裡車次不是特別多,可供調節餘地不是很大。淡季需要註意的一點就是“開閉館時間”。 由於館中無法拍照,我只能在網上給你們尋一些照片了。 安藤的建築摒棄了一切的繁複,留下了簡單的直線曲線,即便如此,這些組合卻讓人百看不厭,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博物館的幾個永久作品:克勞德·莫奈(ClaudeMonet);
這裡留下了莫奈晚期的睡蓮作品。單純從作品來看顏色有些昏暗,或許是夜幕低垂下的池塘,也或許因為和莫奈晚期視力有一定的聯繫。而安騰索性把室內調成了白光,素凈如蓮花。更有意思的是滿地的1.5cm的地磚,讓我聯想到了新印象主義代表人修拉的點狀畫《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這或許用來致敬印象畫派的領導者再合適不過了。 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
——“我的作品沒有對象,沒有圖像,也沒有焦點。沒有物體,沒有圖像,沒有焦點,你在看什麼?對我來說重要的是創造一種無言的思想體驗。”
Turrell曾為飛行員的經歷很大程度的影響到了他的藝術創作靈感。對他來說天空就是他的工作室,是他的素材,是他的畫布。天空是他經典的作品標誌之一。
下麵是他的open sky 瓦爾特·德·瑪麗亞(Walter De Maria)Time/Timeless/No Time
她向人展示了一個具有嚴謹尺寸的作品空間,併在空間內安置了一個直徑2.2米的球體和27座鍍金木質雕刻。從日出到日落,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品的表情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 在博物館的一層有著的供游客休息的cafe。 限定款汽水。 迷人海景 場館外特意打造了一個完全還原了莫奈畫中的池塘。 是不是很像? 7.李禹煥美術館(Lee Ufan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是以活躍在 歐洲 及 日本 的著名 韓國 藝術家“李禹煥”命名的,美術館本身是由安藤忠雄與李禹煥合作設計的,位於面朝大海的山谷之中,與地中美術館一樣也是半地下結構。 【關於李禹煥】20 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 日本 出現了被稱為“物派”的藝術現象。“物派”作品以大量使用未經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為主要特征,盡可能避免人為加工痕跡,並且採用極端單純化的組合手法。創作者希望通過將表現內容降至最低限的手法,來揭示自然世界“原本狀態”的存在方式,從而引導人們重新認識世界的“真實性”,以此表現 日本 式的感知方式和存在論。
他的作品極簡。讓我想到張愛玲的那句“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 而他是這樣子解釋的:“乍看之下,我的作品非常簡單——好像任何人都可以這樣畫上一筆——然而當你站在它面前時,你就會真切地感受到某種有生命的東西。一筆一畫都是活的,也正由於這種活的筆觸,創造了一種共振。” 再來體會一下這幅。 戶外:點與線的對話 木、石、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