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和元年初春|Tsukiの東京避開游客大作戰



“ 東京 中城( 東京 ミッドタウン,TokyoMidtown)是一個位於 日本 東京 都港區的多用途都市開發計劃區,位於六本木的舊防衛廳原址和和赤阪九丁目,為近年來 日本 的各都市再開發計劃中規模最大者。
”——來源於百度百科。

由於展館內不允許拍照,所以這邊也沒有具體的照片。
我去的時間,三得利館內展出的是河鍋曉齋展。


在整個畫展中,看到了很多 中國 的元素,例如熟悉的鐘馗。在欣賞藝術方面我非專業人士,只是單純喜歡。河鍋曉齋後期的畫讓我想起了“百鬼夜行”,水墨張弛,神態逼真。


由於我是臨時買票進去的,對河鍋曉齋幾乎一無所知,整場看下來好像做了一次英語閱讀訓練,雖然看展氛圍很好,布展順序合理,但仍然有些許遺憾。建議做好功課,展覽一般提供日語和英語雙語導覽。實在不行……我們也可以靠中文天賦聯繫上下文看完的√
看展的時候遇到很多老人家,穿著傳統的和服,十分認真地駐足在某幅畫前,這大概也是我老年時想成為的樣子吧。
另外,我很喜歡展館內佈置的休息區,在走到有點疲倦的時候,坐下來休息一下,回味剛剛所看過的畫,一切都剛剛好。其實這一點的感慨來自於,在國內看展時經常走到腿很累,一個展看下來想坐在地上,老年人更容易累,該怎麼辦呢?而且休息區設置過少也形成“能夠休息的階梯”密密麻麻都是人。
參觀完三得利美術館,可以去21-21DESIGN SIGHT,六本木這一片的好幾個美術館可以放在同一天,雖然難免有些走馬觀花,對於趕時間的游客卻是一個好選擇。
21-21 DESIGN SIGHT位於 東京 中城的另一側,得穿過階梯才能到達,沿路開滿了櫻花。
“21_21讀作Two-one_two-one,20/20 Vision代表正常的視力範圍,21_21則代表更加敏銳、具有前瞻性眼光的視覺設計。由服裝設計大師三宅一生和當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共同創作的結晶,是 日本 獨有美學的代表作,是各大文化活動的據點。設計以“可以代表 日本 的窗口性建築”為宗旨,採用 日本 最長的多層式玻璃貼面圍牆,複合式曲折的巨型鐵板為屋檐,將 日本 建築工藝在技術層面上發揮到了極限。”摘自馬蜂窩。
其官方網址: http://www.2121designsight.jp/


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豆瓣這一篇介紹: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942577/ 。
▷ 東京 國立新美術館
這個美術館本身的建築設計我非常喜歡,極具現代感,也是黑川紀章最後設計的一個建築作品。即使本身對藝術沒有興趣,這裡也不失為一個拍照的好地方,但是館內請保持安靜。
另外,這裡也是《你的名字》的取景地。
如果想獲取相關最新展覽資訊可以上官網查詢。
官方網址: https://www.nact.jp/





我也不例外,既然來都來了,我也隨便買了一張票開始看展。
這個展出似乎是鼓勵青年畫家的展出,時間頗久,記不太清了,再加之其實我看不懂日文……僅僅是拍下了自己覺得喜歡的畫。提醒一下,一般會標記在作品附近,如果不允許拍攝的話請尊重版權哦。
我還是偏愛藍色系列,藍色有一種憂郁悲傷的特質,也貼合半年前的心情。沒有很糟糕,只是有點憂郁。









整體環境不錯,咖啡出品也不錯。




東京 國立博物館,於1872年開館,是 日本 最早最大的國立博物館,曾舉辦過很多全球知名的重要展覽。放眼全球博物館界, 東京 國立博物館的展覽無論在策展理念、展陳方式以及觀展氛圍上,都堪稱典範。
非常遺憾的是,在我去 東京 的前幾天,顏真卿大展剛剛結束展出,我錯過了《祭侄文稿》,只能在博物館的商店里看到圖錄。
但書法大家啟功先生說過:“印刷和拍照時失去的東西就是書法最寶貴的部分。”
不過,就算沒有趕上大展,常設陳列展也足夠逛上一整天。我去的時間剛好法隆寺不對外開放,所以這邊我只去了主館和東洋館,以及後面的庭院,走馬觀花共耗時一下午。建議留足一整天時間。
東京 國博的官方網址: https://www.tnm.jp/modules/r_free_page/index.php?id=162

主館一進門右手邊就是佛像陳列,似乎今年我所逛的每個博物館的重中之重都是佛像。也被朋友笑說,我最愛佛像了,叫我去聽佛教講堂。非也,非也,其實佛像真的很美,大概是看完莫高窟之後就對佛像著迷了,而不是對宗教。其態其韻,皆在形姿之內;其神其妙,盡在法相之中。
第一部分的佛像幾乎都是禁止攝影的,所以還是那句話,請愛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