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比利時荷蘭 滿滿乾貨 全方位各種TIPS












安特衛普 是 比利時 的第二 大城 市、 歐洲 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世界最大的鑽石加工和貿易中心,人口50萬,是 歐洲 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大多數 安特衛普 的公民都認為他們城市的名字來源於 荷蘭 語“斷掌”
(handwerpen)的意思,根據傳說,古時有個巨人,從經過的船長那裡
收取很高的通行費,年輕的勇士布拉博(Brabo)砍掉了這個巨人的手。在大廣場(Grote Market)中央有一座青銅雕像,雕刻了布拉博扔巨人斷掌到斯 凱爾 特河的優美弓形身姿,這也是斯 凱爾 特河恢復自由通暢的一個標誌。 但是傳說不能代替歷史, 安特衛普 實際上是向水中突出的陸地形成了城市核心的象徵。歷史上,這裡是 歐洲 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直到今天它仍是世界最大的鑽石交易中心,全城有1600個鑽石公司(主要是猶太人經營),還有各種跟鑽石有關的博物館和展廳。






安特衛普 是 比利時 著名畫家魯本斯的故鄉,而在 安特衛普 的這座大教堂中,存有魯本斯幾幅非常著名的油畫作品。 比如 上圖的《下十字架》,以及後面的《上十字架》和《聖母升天》。
魯本斯的油畫作品《下十字架》描繪了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後,聖母及門徒深夜將他從十字架上放下的情景。畫面的構圖呈傾斜線,在深暗的夜幕下,七八個門徒圍在十字架周圍,正用雪白的布將耶穌的屍體裹著從十字架上慢慢放下。布和屍體色彩極其耀眼醒目,仿佛有一股強光投射下來。左邊穿大紅衣袍的 聖約翰 正在梯子邊接抱耶穌,另一邊有悲哭的聖母和其他門徒。他們的臉被強光映照得熠熠生輝,身體和衣裙卻融在了四周的黑暗中。受難的耶穌一點也沒有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人體那種乾癟的樣子,他顯得粗壯、結實、比例勻稱,可以看到 意大利 藝術對魯本斯的極大影響。同時我們會發現,表現這種悲壯的題材原本就是尼德蘭的傳統,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不少大師畫過這類題材, 意大利 則很少表現耶穌釘在十字架上這類悲壯的主題。(轉自百度百科)

魯本斯很善於在這類畫上添上些很生動的風景細節。右上側那棵 大樹 ,葉子似被狂風吹得翻捲亂顫,而與此相對,左下角畫了一隻張著嘴的捲毛狗。全畫處在一種旋風般的激情中。這些形象使我們想起了丁托萊托的某些畫面。 意大利 風格在這幅畫上是以傳統的色彩與筆法來映襯的,因此,雖然顯露著 威尼斯 的情調,然已展現出魯本斯的個性特征了。特別是在造型結構上,他用心於自己的塑造風格。(轉自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