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馳在大不列顛】十五日英國自駕游記~【高能版】
↑約克 今天的行程很緊張,要去 劍橋 ,又要回 倫敦 在車行下班前還車,再去酒店入住。 約克 到 劍橋 有250公里,差不多要開3個多小時,我們一路沒停直奔 劍橋 。
在 劍橋 的一個購物中心停車, 劍橋 跟 牛津 一樣逛的景點也都是各種學院,什麼國王學院、三一學院之類的,還有就是嘆息橋數學橋等等。 ↑劍橋 劍橋大學劍橋 的歷史比 牛津 晚60年,可以說 劍橋 誕生於 牛津 ,當年 牛津大學 的一些學生跟當地的居民發生了矛盾,據說還死了兩名學者。這導致了部分教師和學生逃離 牛津 來到了 劍橋 ,在 劍河 邊安營扎寨,這就是 劍橋 大學的前身。兩所大學都是世界級的高等學府,競爭也是自然的,除了學術上,像“年度美臀大賽”這樣奇葩比賽也有,歷史比較悠久的就是兩所大學每年在 泰晤士 河上的划船比賽。 ↑劍橋 去國王學院的路上,在一個路口有一個知名景點“聖體鐘”,聖體鐘不是用來顯示時間的,是一件藝術品,聖體鐘的設計者約翰•泰勒也是 劍橋 校友, 2008年由霍金先生為聖體鐘揭幕。曾被《時代周刊》評選為2008年最佳發明之一。聖體鐘是一個金色的圓盤,上爬行著一直醜陋的蚱蜢,所以也叫蚱蜢鐘,鍍金圓盤不斷滾動,蚱蜢不斷行走吞噬著時間,每分鐘下顎開合一次,眼睛則無規則閃動;每15分鐘抬起毒刺;每小時致命一蟄,發出鏈條敲擊棺材的聲音,意在提醒人們時間易逝,光陰如水。如果願意看一遍運作的全過程可以在這等。不過聖體鐘提醒大家時間易逝,在這看它的運作是不是也辜負了設計者的心思了。 ↑聖體鐘 ↑聖體鐘 ↑倫敦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需要買票進去(購票的地方在正門對面的禮品點里),進門先看到的就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坪修剪的十分整齊,前面的牌子寫著不得進入,正在看牌子的時候,一個夾著書的中年男子就穿草坪而入,一看就是這裡的教師或者學生,也許這就是他們的“特權”和身份吧,我們作為游客還是規規矩矩的繞行。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是 劍橋 里最知名的學院之一,知名校友也非常多,不過對於國人來說最熟悉的就是徐志摩和他那首《再別康橋》。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後面就是 劍河 ,在國王學院門口會有人問你是否要坐船,他們會駕駛撐蒿游船帶你游 劍河 ,會經過嘆息橋等景點。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禮拜堂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劍橋 離國王學院向北走就是三一學院,這是個財力最雄厚、名聲最響亮的學院,要說最知名的校友那肯定是 牛頓 了。三一學院並不是常年開放的,10月1日~4日之間就不開放。我們剛好在這個時間。既然進不去就只能在外面拍拍照了。 ↑劍橋 ▼三一學院 ↑三一學院 ▼ 牛頓 當年就是在這顆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中從而開竅,想出來了萬有引力。 ↑三一學院 ↑聖約翰學院 ↑聖約翰學院 有一種說法叫 “藝術的 牛津 ,科學的 劍橋 ”大致說明瞭兩所學府之間的區別。在 牛津 畢業的 英國 首相有27位,66位諾貝爾獎得主,而 劍橋 則是8位 英國 首相,9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所以有人評價“如果從政從商的話 牛津 更合適,如果做科學研究的話應該選 劍橋 ”倒是有一定道理,但對於我們這些游客來說哪個地方更值得去?雖然我們兩所學府都去了,但是停留的時間都不長,客觀來說兩所學府各有特色,都非常值得游歷一番,如果沒有特別的傾向性,那就看自己的行程而定。
因為時間關係沒去嘆息橋,在購物中心裡吃了點東西就出發前往 倫敦 ,晚高峰進 倫敦 還是有點堵車的,沒想到還是沒還上車。開到車行的時候剛好看到他們下班...沒辦法只能開回酒店了。
一早順利還車,行李存放在酒店,先去了V&A博物館(沒辦法確實歡喜逛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以 維多利亞 女王和艾伯特親王命名的。藏品很豐富。要細逛的話也能逛一天。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V&A博物館關於 倫敦 幾個博物館,按我的喜好排序的話,必去的是 大英博物館 和國家美術館,其次是泰特現代藝術,其次是V&A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如果只能選三的話 大英博物館 、國家美術館、自然歷史博物館。剛好是三個不同的方面。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這件展品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我不清楚盲人是如何參觀博物館的,也沒留意過哪個博物館為盲人提供過什麼特殊的服務。但這件展品卻是非常不同,它來自我國的明代晚期,是一個佛像的頭部石雕,展品前面用盲文標註了“請用手觸摸”,我閉上眼睛用手觸摸它,圓潤的臉龐,雕刻精細的頭髮,講真,能這麼近距離摸一件古物,感覺非常特別。
在 劍橋 的一個購物中心停車, 劍橋 跟 牛津 一樣逛的景點也都是各種學院,什麼國王學院、三一學院之類的,還有就是嘆息橋數學橋等等。 ↑劍橋 劍橋大學劍橋 的歷史比 牛津 晚60年,可以說 劍橋 誕生於 牛津 ,當年 牛津大學 的一些學生跟當地的居民發生了矛盾,據說還死了兩名學者。這導致了部分教師和學生逃離 牛津 來到了 劍橋 ,在 劍河 邊安營扎寨,這就是 劍橋 大學的前身。兩所大學都是世界級的高等學府,競爭也是自然的,除了學術上,像“年度美臀大賽”這樣奇葩比賽也有,歷史比較悠久的就是兩所大學每年在 泰晤士 河上的划船比賽。 ↑劍橋 去國王學院的路上,在一個路口有一個知名景點“聖體鐘”,聖體鐘不是用來顯示時間的,是一件藝術品,聖體鐘的設計者約翰•泰勒也是 劍橋 校友, 2008年由霍金先生為聖體鐘揭幕。曾被《時代周刊》評選為2008年最佳發明之一。聖體鐘是一個金色的圓盤,上爬行著一直醜陋的蚱蜢,所以也叫蚱蜢鐘,鍍金圓盤不斷滾動,蚱蜢不斷行走吞噬著時間,每分鐘下顎開合一次,眼睛則無規則閃動;每15分鐘抬起毒刺;每小時致命一蟄,發出鏈條敲擊棺材的聲音,意在提醒人們時間易逝,光陰如水。如果願意看一遍運作的全過程可以在這等。不過聖體鐘提醒大家時間易逝,在這看它的運作是不是也辜負了設計者的心思了。 ↑聖體鐘 ↑聖體鐘 ↑倫敦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需要買票進去(購票的地方在正門對面的禮品點里),進門先看到的就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坪修剪的十分整齊,前面的牌子寫著不得進入,正在看牌子的時候,一個夾著書的中年男子就穿草坪而入,一看就是這裡的教師或者學生,也許這就是他們的“特權”和身份吧,我們作為游客還是規規矩矩的繞行。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是 劍橋 里最知名的學院之一,知名校友也非常多,不過對於國人來說最熟悉的就是徐志摩和他那首《再別康橋》。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後面就是 劍河 ,在國王學院門口會有人問你是否要坐船,他們會駕駛撐蒿游船帶你游 劍河 ,會經過嘆息橋等景點。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禮拜堂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劍橋 離國王學院向北走就是三一學院,這是個財力最雄厚、名聲最響亮的學院,要說最知名的校友那肯定是 牛頓 了。三一學院並不是常年開放的,10月1日~4日之間就不開放。我們剛好在這個時間。既然進不去就只能在外面拍拍照了。 ↑劍橋 ▼三一學院 ↑三一學院 ▼ 牛頓 當年就是在這顆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中從而開竅,想出來了萬有引力。 ↑三一學院 ↑聖約翰學院 ↑聖約翰學院 有一種說法叫 “藝術的 牛津 ,科學的 劍橋 ”大致說明瞭兩所學府之間的區別。在 牛津 畢業的 英國 首相有27位,66位諾貝爾獎得主,而 劍橋 則是8位 英國 首相,9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所以有人評價“如果從政從商的話 牛津 更合適,如果做科學研究的話應該選 劍橋 ”倒是有一定道理,但對於我們這些游客來說哪個地方更值得去?雖然我們兩所學府都去了,但是停留的時間都不長,客觀來說兩所學府各有特色,都非常值得游歷一番,如果沒有特別的傾向性,那就看自己的行程而定。
因為時間關係沒去嘆息橋,在購物中心裡吃了點東西就出發前往 倫敦 ,晚高峰進 倫敦 還是有點堵車的,沒想到還是沒還上車。開到車行的時候剛好看到他們下班...沒辦法只能開回酒店了。
一早順利還車,行李存放在酒店,先去了V&A博物館(沒辦法確實歡喜逛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以 維多利亞 女王和艾伯特親王命名的。藏品很豐富。要細逛的話也能逛一天。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V&A博物館關於 倫敦 幾個博物館,按我的喜好排序的話,必去的是 大英博物館 和國家美術館,其次是泰特現代藝術,其次是V&A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如果只能選三的話 大英博物館 、國家美術館、自然歷史博物館。剛好是三個不同的方面。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這件展品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我不清楚盲人是如何參觀博物館的,也沒留意過哪個博物館為盲人提供過什麼特殊的服務。但這件展品卻是非常不同,它來自我國的明代晚期,是一個佛像的頭部石雕,展品前面用盲文標註了“請用手觸摸”,我閉上眼睛用手觸摸它,圓潤的臉龐,雕刻精細的頭髮,講真,能這麼近距離摸一件古物,感覺非常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