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古村】江西贛派建築和馬頭牆@美學鑒賞

馬頭牆,特指高於兩山牆屋面的牆垣,也就是山牆的牆頂部分,因形狀酷似馬頭,故稱“馬頭牆”。

古時候,江畔村人數眾多,聚族而居,民居建築密度較大,不利於防火。


馬頭牆不僅僅是一種防火功能,它還是一種審美學,一種文化的象徵。
三馬頭牆不僅僅是一種防火功能,它還是一種審美學,一種文化的象徵。




四馬頭牆更是江畔人的一種精神追求。
馬,在眾多的動物中,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 中國 古代“一馬當先”、“馬到 成功 ”、“汗馬功勞”等等成語,顯現出人們對馬的崇拜與喜愛。這也許是江畔人為什麼要將這種封火牆,稱之為“馬頭牆”的動機。

江畔村的馬頭牆高低錯落,一般為兩疊式、三疊式。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後廳,馬頭牆的疊數可多至五疊或六疊式,其中五疊式俗稱“五嶽朝天”。


從正面看,江畔的馬頭牆,一排排威武雄壯,象一匹匹急待出征的戰馬,昂首挺胸,脫僵欲出,隱喻著一代代江畔人,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
從側面看,高低起伏的馬頭牆,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動感,也昭示著舊時整個村莊生機勃勃,興旺發達的景象。


“別墅”門庭寬大,厚牆高屋,門前原先有一個風雨廊,門外鋪就一整塊大紅石,門墩、門楣均為青條石,門楣上方為木雕鰲頭飛鳳。其磚牆37cm,近普通磚牆兩倍的厚度。別墅分為前後兩堂,旁邊為廚房,整座別墅相當於3--4棟普通房屋的面積。


兩池塘和兩豪宅,在同一橫軸線的兩側。軸線為一條橫向馬路,青石板和鵝卵石鋪就,下有排水溝。


闊,一為廣闊,占地廣,中為正屋,左為後來作為“鹽倉”的倉庫,右為江畔最大的私家花園,前有一個大廚房和飯堂,整個豪宅院落相當於4--5棟普通民房;
二為闊氣,門前大紅石鋪地,高大門楣也為大紅石,房屋四角和門口轉角均鑲嵌高大紅條石,正廳寬闊高大,解放後作為“合作社”商店,一至延續到八十年代。

深,為庭院巷道深,正屋坐北朝南,從正屋大門向左,再折向後,有一條鋪滿鵝卵石的深深巷道,使得院落大門朝北,正對馬路。
幽,為幽靜,這棟大宅充滿種種靈異傳說,有種宅院深深的感覺,一個人走在裡面,不知不覺會怦然心跳。

今時今日,每每走過一棟棟古老的房宇,我仿佛仍能聽見千馬嘶鳴,感受到萬馬奔騰,眼前呈現出一幅揚鞭吶喊、群英逐鹿的雄壯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