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意大利之一:羅馬
馬耳他 騎士團沒有任何領土,它設在 羅馬 的總部 馬耳他 宮土地主權屬於 意大利 ,只是租借給 馬耳他 騎士團使用,該建築享有治外法權待遇。最近幾年這裡也成為了旅游者爭相到訪的景點,那是因為通過大門上的圓孔可以同時看到三個國家,就是人們俗稱的 “ 一眼看三國 ”。 想要拍出 “ 一眼看三國 ” 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近來到此的游客很多,往往需要排隊觀看,所以並沒有太多時間允許你慢慢地仔細拍攝,下圖也只有將就看看吧。近處的花架是 馬耳他 騎士團的,遠處是 聖彼得 教堂,花架與教堂之間是 羅馬 城區。 公元113年落成的 圖拉 真記功柱位於 羅馬 的 圖拉 真廣場上,由 大馬士革 建築師建造,用以紀念 圖拉 真勝利征服達西亞就是今日的 羅馬 利亞。該柱是多立克柱式,以柱身精美浮雕而聞名,被認為是古 羅馬 的精典之作。 記功柱屹立在兩座圖書館之間,通過館內的樓梯逐級而上,可以舒適地觀看柱上的浮雕內容,如果你時間充裕或者對此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此慢慢欣賞。盤旋而上的浮雕記錄的就是 圖拉 真皇帝帶領 羅馬 軍隊征討達西亞的過程,畫面更多的不是戰爭場面而是出征前的祭祀和準備場面。他們想強調這場勝利重要的不是靠殺戮,而是神明的護佑,君主的賢明以及 羅馬 軍隊的整齊與團結。柱體之內還有185級螺旋樓梯直通柱頂,仔細觀看你會發現柱子上面有好多方形小孔,那就是內部樓梯的採光孔。 西班牙 階梯位於 西班牙 廣場旁,17世紀時 西班牙 大使館遷移於此,大臺階及其廣場因此而得名。它由 法國 人出資, 意大利 人設計並建造,這應該是世界上人流量最多的階梯吧,隨時都坐滿了人,除了在維修的時候,所以想要在這裡拍照的話,最好選在清晨。 特雷維 噴泉是 羅馬 最大的巴 洛克 風格噴泉,游客通常會在此許願,所以人們更熟悉它的另外一個名字 “ 許願池 ” 。噴泉背靠海神宮的中央是駕馭飛馬戰車的海神,左右側則是豐裕與健康女神,上方的四位少女則代表著四季。 噴泉原先位在三條道路的交匯處,也是古 羅馬 高架渠水道的終點,十五世紀 羅馬 建築風格得到復興,開始在水渠的終點修建美麗的噴泉 ,表示這裡是水的彙集處。 當時在沒有電水泵的年代,人們就是依靠高架水渠與地面可觀的高度差,自然形成的這美麗噴泉。 羅馬 城內有大小噴泉數千座, 歐洲 之後的城市也紛紛效仿 羅馬 建造起了噴泉。 成千上萬的人們來到 羅馬 都會選擇來這裡投幣許願,據說每天大約有3,000歐元的錢幣投進 特雷維 噴泉,這筆錢會用作冿貼 羅馬 一間做窮人生意的超級市場,不過偶爾也有被偷的情況。 聖母無染原罪 石柱 ,是為了紀念聖母無染原罪而建立的,每年12月8號教皇會來這裡獻上花環,聖母無染原罪是天主教與其他基督教的重要分歧所在。 是 羅馬 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該廣場及兩側的柱廊由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親自設計並監督建設,歷時十一年。 聖彼得 教堂正式名稱為聖伯多祿大教堂,源於人們對 聖彼得 的紀念而建,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 聖彼得 是耶穌最親密和忠誠的門徒,天主教認為是 聖彼得 建立了 羅馬 教會,他是 羅馬 教會的第一位主教,也就是天主教會第一任教宗, 基督新教則並不這樣認為,天主教傳統認為 聖彼得 就安葬於教堂的聖壇下方。
聖經上說耶穌交給 聖彼得 兩把鑰匙,是象徵著耶穌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 皇家衛隊,高大魁梧的衛兵們都來自於 瑞士 ,他們身穿的別緻制服500年不變,據說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傳說在16世紀初教皇克萊芒七世受到了神聖 羅馬 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教皇,100多個 瑞士 衛兵戰死在教堂外,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於是決定世世代代雇佣 瑞士 衛兵保衛教堂。 聖彼得 教堂內部大殿中央的圓頂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兩重結構,內部很明亮。圓頂下是教皇的祭壇,用貝尼尼創作的青銅華蓋覆蓋著。 只有教皇才可以坐在這華麗華蓋下方的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向朝聖者舉行彌撒。 教堂大殿富麗堂皇, 大理 石建築圖案和雕像盡顯莊嚴和神聖。 下麵兩圖是2011年手機拍攝的,象素實在欠佳 大殿的左右兩邊也有很多小殿堂,每個小殿內都裝飾著壁畫、浮雕和雕像。 教堂內最著名的雕像就是由米開朗基羅在24歲創作的《聖殤》,這是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也是 聖彼得 教堂的鎮殿之寶。米開朗琪羅一反傳統,將聖母刻畫為一位少女,他認為聖母 瑪利亞 是純潔、崇高的化身和神聖事物的象徵,所以必然能夠永遠保持青春美麗的容顏。 每年數以萬計的聖徒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朝聖,來到他們心中最神聖的地方,感受神的旨意。 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本來是 羅馬 教皇的宮廷。主要以收藏基督教相關的藝術品為主,大部分是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藝術精髓,如米開朗琪羅創作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都藏於此,但是不能拍照。 博物館庭院里的松果噴泉,原本在萬神廟附近,在1860年移往這裡,松果兩旁的青銅孔雀原本則是天使堡的裝飾物,不過現在這對也只是複製品了,真品收藏於博物館中。 納 沃納 廣場原為古 羅馬 時期的競技場,後改為城市廣場,在廣場周邊的咖啡館小坐,慵懶地曬曬太陽,看著來來往往的游人,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聖經上說耶穌交給 聖彼得 兩把鑰匙,是象徵著耶穌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 皇家衛隊,高大魁梧的衛兵們都來自於 瑞士 ,他們身穿的別緻制服500年不變,據說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傳說在16世紀初教皇克萊芒七世受到了神聖 羅馬 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教皇,100多個 瑞士 衛兵戰死在教堂外,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於是決定世世代代雇佣 瑞士 衛兵保衛教堂。 聖彼得 教堂內部大殿中央的圓頂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兩重結構,內部很明亮。圓頂下是教皇的祭壇,用貝尼尼創作的青銅華蓋覆蓋著。 只有教皇才可以坐在這華麗華蓋下方的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向朝聖者舉行彌撒。 教堂大殿富麗堂皇, 大理 石建築圖案和雕像盡顯莊嚴和神聖。 下麵兩圖是2011年手機拍攝的,象素實在欠佳 大殿的左右兩邊也有很多小殿堂,每個小殿內都裝飾著壁畫、浮雕和雕像。 教堂內最著名的雕像就是由米開朗基羅在24歲創作的《聖殤》,這是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也是 聖彼得 教堂的鎮殿之寶。米開朗琪羅一反傳統,將聖母刻畫為一位少女,他認為聖母 瑪利亞 是純潔、崇高的化身和神聖事物的象徵,所以必然能夠永遠保持青春美麗的容顏。 每年數以萬計的聖徒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朝聖,來到他們心中最神聖的地方,感受神的旨意。 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本來是 羅馬 教皇的宮廷。主要以收藏基督教相關的藝術品為主,大部分是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藝術精髓,如米開朗琪羅創作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都藏於此,但是不能拍照。 博物館庭院里的松果噴泉,原本在萬神廟附近,在1860年移往這裡,松果兩旁的青銅孔雀原本則是天使堡的裝飾物,不過現在這對也只是複製品了,真品收藏於博物館中。 納 沃納 廣場原為古 羅馬 時期的競技場,後改為城市廣場,在廣場周邊的咖啡館小坐,慵懶地曬曬太陽,看著來來往往的游人,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