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旅行——大阪、京都、奈良自由行之旅
深夜食堂從JR出口散步回酒店,想找一家居酒屋坐坐,沒找到。見到路邊一個寫著“牛骨”的燈箱,進店一看,原來是一家做牛骨湯拉麵的小店。店很小,一排高腳凳一字排開,可容納七、八人,店主有點酷酷的,一人身兼數職,是家名符其實的一人拉麵店。店主是個註重細節的人,桌面上專門放了給女生扎頭髮用的橡皮筋。嘗了牛筋蓋飯和牛骨湯拉麵,意外地好好吃,是我這次 日本 之行吃到的性價比最高的一家店。店里沒其他客人,用手機翻譯軟件和店主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伏見稻荷大社第二天早上,在酒店匆匆吃完早餐,就拖著行李箱轉戰 京都 。 日本 的網絡感覺沒有我國好,特別是定位,總有些延時,甚至定位錯誤,所以用Google map導航的時候常有點提心吊膽,不知道是不是買的流量卡出問題。
不過不得不贊 大阪 的交通十分便利,雖然複雜,但只要按照地圖指示加上詢問,總能到達目的地,至於是否最短時間,最經濟的路線,其實人在他鄉,這些都不是重點,平安到達就好。
在 大阪 站坐京阪線大約一個小時到達 京都 站,全程座位,空調充足,有點像國內的輕軌,很舒適。原計划出站後坐公交到民宿,看時間才早上十一點,索性直接轉乘到伏見稻荷 大社 ⛩️。
伏見稻荷 大社 站出口就能見到紅色的大鳥居,很是醒目,據說是豐臣秀吉捐贈的。往裡走上階梯便是主殿,主殿後邊就是有名的千鳥居。八月的 京都 酷熱難耐,戶外38度的高溫是常事,九、十月更適合游玩。穿過長長的千鳥居,酷熱的天氣讓人根本沒有了繼續往山上走的意欲。在伏見稻荷 大社 見到很多全身和服,腳踩木屐的女同胞在烈日下暴曬的苦況,太太當即打消要穿和服的念頭。不可否認穿著和服木屐拍照很美,但美通常是要付出代價的。
來 京都 是因為我和兒子都喜歡看 日本 的建築, 京都 是 日本 的舊都,大部分的建築都保留著古 日本 的味道,不過來之前由於沒有做好功課,對眾多景點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都瞭解不深, 比如 為什麼這裡的大鳥居和千鳥居都是紅色的;伏見稻荷 大社 里隨處可見的狐狸神像應該是神的化身,但為什麼是我們的文化里的姦詐狡猾的狐狸?我們走馬觀花地看看,自然欠缺些味道。如果懶做功課的,還是跟團好些,至少有導游可以解說一下。 古樸的京都回到 京都 站,我們按照民宿房東的留言在JR站前的公交車站坐100號車到五條阪。在車上認識了一對穿著和服的 日本 情侶,他們要去清水寺,也在五條阪下車。
也許是出於保護文物的原因,和 大阪 基本是輕軌和地鐵的交通方式不同, 京都 的市內交通以公交車為主,路不寬,因此有些堵,地圖上顯示不到4公里的距離,公交車走了半個小時,如果不是身旁有一對同路的 日本 情侶,我會懷疑我有沒有坐錯車。太太是個容易暈車的主,這讓我開始懷念 大阪 的交通了。
京都 的公交車司機挺累的,每每有人下車,都會口中碎碎念著,估計是“謝謝,歡迎您再次乘坐我的車”之類吧,反正聽不懂。這禮貌絕對無可挑剔。
還有一點很奇怪,在 京都 百度地圖要比谷歌地圖好用,特別是坐公交和步行的導航,而 大阪 就正好相反。個中原因我到現在也沒明白。
一路上看到很多寺廟,幾乎每轉過一兩個路口就有一家,或大或小,但都顯得古樸而莊嚴。佛教在 日本 國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老爺爺的手繪地圖我們在 京都 訂的民宿就位於清水寺山腳,屋主是位六十歲左右的老爺爺,一口流利的英語讓溝通變得方便。老爺爺是個瓷器工匠,我們住的民宿以前是他的工作室,因而一樓還保留著大量的瓷器和工具。老爺爺帶我們到二樓安頓好行李,然後開始了他的絕活:手繪地圖。從我們住的地方開始,每一條路,每一個景點,每一家值得推薦的食肆等等,邊介紹邊畫,硬是手繪了兩張A4紙地圖出來。雖然之前看評論就知道老爺爺會手繪地圖,但實際感受到了還是有點感動。剛進入民宿時對老爺爺的民宿比較老舊有點失望,但他的熱情款待確實加分不少。 寧靜與喧囂太太超級怕曬,在民宿休息到四點才出來閑逛。走出大路口,清水寺山腳有長長的人龍在交通指揮員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過馬路,於是打消去清水寺的念頭,按照手繪地圖往花見小路的方向走。
即使是下午四點,民居裡的小道還是比較安靜,很多住宅商鋪都關門閉戶,有一兩家開門營業的商鋪,但似乎一副準備打烊的模樣。小路上行人不多,偶爾見到幾位老爺爺老奶奶匆匆走過,也有騎著自行車的校服少女 。這與大路那邊的車水馬龍仿佛是兩個世界。
京都 的寺廟、神社很多,我們走了一小段就見到一間神社和兩間寺廟。其中一間叫建仁寺的,規模也算是不小了,但裡面沒見到和尚或者工作人員,只有三三兩兩的游客和我們一樣閑逛。寺廟很整潔,也很古樸,四周很安靜,與其說是寺廟,卻更像公園。
不過不得不贊 大阪 的交通十分便利,雖然複雜,但只要按照地圖指示加上詢問,總能到達目的地,至於是否最短時間,最經濟的路線,其實人在他鄉,這些都不是重點,平安到達就好。
在 大阪 站坐京阪線大約一個小時到達 京都 站,全程座位,空調充足,有點像國內的輕軌,很舒適。原計划出站後坐公交到民宿,看時間才早上十一點,索性直接轉乘到伏見稻荷 大社 ⛩️。
伏見稻荷 大社 站出口就能見到紅色的大鳥居,很是醒目,據說是豐臣秀吉捐贈的。往裡走上階梯便是主殿,主殿後邊就是有名的千鳥居。八月的 京都 酷熱難耐,戶外38度的高溫是常事,九、十月更適合游玩。穿過長長的千鳥居,酷熱的天氣讓人根本沒有了繼續往山上走的意欲。在伏見稻荷 大社 見到很多全身和服,腳踩木屐的女同胞在烈日下暴曬的苦況,太太當即打消要穿和服的念頭。不可否認穿著和服木屐拍照很美,但美通常是要付出代價的。
來 京都 是因為我和兒子都喜歡看 日本 的建築, 京都 是 日本 的舊都,大部分的建築都保留著古 日本 的味道,不過來之前由於沒有做好功課,對眾多景點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都瞭解不深, 比如 為什麼這裡的大鳥居和千鳥居都是紅色的;伏見稻荷 大社 里隨處可見的狐狸神像應該是神的化身,但為什麼是我們的文化里的姦詐狡猾的狐狸?我們走馬觀花地看看,自然欠缺些味道。如果懶做功課的,還是跟團好些,至少有導游可以解說一下。 古樸的京都回到 京都 站,我們按照民宿房東的留言在JR站前的公交車站坐100號車到五條阪。在車上認識了一對穿著和服的 日本 情侶,他們要去清水寺,也在五條阪下車。
也許是出於保護文物的原因,和 大阪 基本是輕軌和地鐵的交通方式不同, 京都 的市內交通以公交車為主,路不寬,因此有些堵,地圖上顯示不到4公里的距離,公交車走了半個小時,如果不是身旁有一對同路的 日本 情侶,我會懷疑我有沒有坐錯車。太太是個容易暈車的主,這讓我開始懷念 大阪 的交通了。
京都 的公交車司機挺累的,每每有人下車,都會口中碎碎念著,估計是“謝謝,歡迎您再次乘坐我的車”之類吧,反正聽不懂。這禮貌絕對無可挑剔。
還有一點很奇怪,在 京都 百度地圖要比谷歌地圖好用,特別是坐公交和步行的導航,而 大阪 就正好相反。個中原因我到現在也沒明白。
一路上看到很多寺廟,幾乎每轉過一兩個路口就有一家,或大或小,但都顯得古樸而莊嚴。佛教在 日本 國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老爺爺的手繪地圖我們在 京都 訂的民宿就位於清水寺山腳,屋主是位六十歲左右的老爺爺,一口流利的英語讓溝通變得方便。老爺爺是個瓷器工匠,我們住的民宿以前是他的工作室,因而一樓還保留著大量的瓷器和工具。老爺爺帶我們到二樓安頓好行李,然後開始了他的絕活:手繪地圖。從我們住的地方開始,每一條路,每一個景點,每一家值得推薦的食肆等等,邊介紹邊畫,硬是手繪了兩張A4紙地圖出來。雖然之前看評論就知道老爺爺會手繪地圖,但實際感受到了還是有點感動。剛進入民宿時對老爺爺的民宿比較老舊有點失望,但他的熱情款待確實加分不少。 寧靜與喧囂太太超級怕曬,在民宿休息到四點才出來閑逛。走出大路口,清水寺山腳有長長的人龍在交通指揮員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過馬路,於是打消去清水寺的念頭,按照手繪地圖往花見小路的方向走。
即使是下午四點,民居裡的小道還是比較安靜,很多住宅商鋪都關門閉戶,有一兩家開門營業的商鋪,但似乎一副準備打烊的模樣。小路上行人不多,偶爾見到幾位老爺爺老奶奶匆匆走過,也有騎著自行車的校服少女 。這與大路那邊的車水馬龍仿佛是兩個世界。
京都 的寺廟、神社很多,我們走了一小段就見到一間神社和兩間寺廟。其中一間叫建仁寺的,規模也算是不小了,但裡面沒見到和尚或者工作人員,只有三三兩兩的游客和我們一樣閑逛。寺廟很整潔,也很古樸,四周很安靜,與其說是寺廟,卻更像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