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奧匈德行記(未完待續)
婚假13天去 歐洲 還蠻合適的,直飛往返 布拉格 的航班剛剛好,季節也剛好,只是空氣質量太好曬得慌而已。那些在童話中提到的城堡、教堂和廣場真正浮現在眼前時,使人感到好像面對著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那些在註規書本里才有的建築形式、柱式和裝修風格等等出現在眼前時,讓記憶顯得更生動直觀。 從最接地氣的吃談起中歐 這片土地腌酸菜吃的比較多,腌白菜、紫甘藍之類的,還特別咸,確實有些接受不來。豬肉也很普遍,豬肘子這種東西其實我在國內都不吃,到了國外為了活著也只能屈就了。頭一次嘗試豬肋條,烤著蘸醬確實很香,怪不得《紙牌屋》里的Underwood那麼喜歡。可能對回族或者伊斯蘭朋友不太友好,不過當地飲食習慣嘛。在這些天里除了兩頓中餐喝一頓 印度 菜以外,從來沒見到過白米飯,以至於我回國之後見到大米就兩眼放光。他們以麥子和馬鈴薯為主食, 漢堡 、pizza和意麵,還有像窩頭之類的東西,總之都是麵食。最奇葩的當屬他們喝的水了,之前總聽說外國人不喝熱水,國人出門在外為了口熱水不惜重金。這次我們見識到的不僅是冷熱問題,喝水不打嗝就是我們的目標。一開始去超市蒙著買水全靠搖晃,氣泡冒的慢的就當是純凈水買入。是普通的飲用水吧?錯,可能他們覺得只要是在外面買水就理應帶氣兒。我們買瓶裝水次次像開獎一樣,後來終於發現之後標明像still字樣的水才是不帶氣的,中獎幾率蠻低。回 北京 後,我適應了好幾天,總覺得喝三口水打一個嗝才構成了完整流程似的。而且我覺得吧,從金髮碧眼到膀大腰圓這種現象之所以普遍存在,跟她們的飲食結構關係也很大。動不動就來寫餐前餐後的甜點、冰淇淋,要不就是食物里的黃油糊得人喘不上來氣,只能用蘇打水解膩,如此看來這件事就說的通了。
論對可口可樂國際化的深刻體會。身在異國他鄉,吃喝不習慣是很普遍的現象。又 比如 在 維也納 超市裡買到的綠茶飲料不僅沒有半點茶葉的清香,反而有種喝苦味中藥的錯覺。其他飲料自不必說,可口可樂集團出品的卻是有品質保證,隨便一個混合花果飲料就會讓人印象深刻,跨國大集團的實力可以想見。還有肯德基,咖啡好喝、早餐 三明 治也很不一樣,我個人覺得比 中國 的走心。 接著來吐槽中歐的火車工業革命時代,火車這玩意兒最早由 歐洲 發明改良並投入使用,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和用地條件。但是作為一個從高鐵大國遠道而來的游客,著實感到這裡的鐵路服務實在沒法跟 中國 相比。首先,部分卧鋪沒有空調和電扇也就罷了,連窗戶和門都是不可調節的,在車廂門窗關閉後,使我有一種自己是小豬倌被販賣押運的錯覺。然後就是速度,那叫一個慢吶。可能是因為起訖點距離近到了提速性價比不高的地步才放棄的吧,這句話有點繞。不僅慢、中途還要換乘,就像長長途公交車一樣。火車跨越國境時,還可能改變車次編號,一切都靠蒙。不過,可以放心的是,即使不認識捷文、 德文 或 匈牙利 文,基本也都能蒙對。如果與大多數乘客一樣,選擇了不固定座位的普通票,就有很大幾率出現同一個座位來回換人情景。上來一波人就會騙你說這個座位是他的而讓你滾蛋,然後他們又被下一波人以同樣的理由轟走,最終在火車行進途中終將塵埃落定、相安無事。可見還是我們天朝好啊,坐票就是坐票,不要臉就會被網友拽到網上去罵, no matter你是搶別人座位or抽煙or逼停火車。不像某些極個別的 歐洲 假紳士、假淑女錶面裝作一副彬彬有理的樣子,實際上只為自己的利益服務。跟我們熱情好客的 中國 人一比,反差太強烈了。行文至此像不像怨婦?這就是我深切的體會。 談一談旅途中遇到的孩子有一天傍晚,又其實算不上傍晚,因為六月份那邊在晚上九點多鐘天才會黑,而我看到那對有愛父女的時間大概五六點鐘吧。小姑娘有3歲嗎?騎一個沒有腳踏板的兩輪車,完全靠雙腳加減速,以我認為非常快的速度衝上衝下斜坡,靈活自如而又無所畏懼,她父親在旁邊毫不限制或干涉,他已經給孩子做好了足夠的保護,頭肘膝。再多的育兒專家講解也抵不過父母的培養和孩子的實踐。這是在 維也納 。
在開往 慕尼黑 的火車上,一雙兄妹吧,坐著跨過境的火車說走就走,讓我當時覺得能有一雙兒女也不錯。外國人的教育理念從小就讓孩子增強意志力、勇於面對挑戰。在像 德國 這樣的發達國家,有自己的house幾戶人家就可以共用球場的等等各種設施、成片的綠茵。人家只把體育運動項目當成一種游戲來玩,群眾基礎好得不得了。
在 慕尼黑 的英式花園石橋旁,好幾個年輕人聚在那玩單板衝浪,已經成為一個有名的景點了。周二中午男女老幼河裡游泳、半裸男女草坪上美黑,好不快哉。家長帶著孩子打球、游泳、騎自行車、玩滑板生活就是如此愜意舒適呀,可惜不適用於拍照留念。而我們的孩子在乾什麼呢?喊了這麼多年,依然離不開奧數,沒上小學就能有3000的英文單詞詞彙量…… 民族多樣性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話題,我只是隨手記而已。在此並不嚴肅
只不過我分別在 布拉格 、 維也納 瀏覽了猶太人居住區,在 因斯布魯克 吃到了人生當中第一頓正宗的 印度 菜。在 佈達佩斯 博物館瞭解到原來 匈牙利 人最早的起源是游牧民族,他們跟我們一樣姓在前名在後,後來在諸多原因的促使下信奉天主或基督教。無論在 布拉格 或是在 庫特納霍拉 ,無論在 維也納 還是在 佈達佩斯 ,我們都能夠見到保存完好、流傳千百年的教堂以及黑死病紀念柱或三位一體廣場。歷經戰爭洗禮而不倒正是因為本國或敵國均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其實,以我目前的知識儲備並不能分清天主或基督教的區別, 歐洲 人應該人人都懂吧。 比如 在 佈達佩斯 茜茜公主加冕的馬加什教堂,內部裝飾有別於其他,正式受到 土耳其 風格的影響, 土耳其 曾經侵略過 匈牙利 。而人骨教堂恰恰是當地開礦的有錢人家慕名下葬的地方,細節千絲萬縷。 慕尼黑,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黑 算不上 德國 中心位置的城市,但絕對屬於 德國 大城 市。工業革命前後的 巴伐利亞 歷史介紹中,曾提到,這裡的礦藏基礎不如其它地方豐富,當年人口、經濟不甚發達。在 柏林 、 漢堡 大幅發展時還以農業為主,後來逐漸變化為依靠採礦、紡織、製造業和農業崛起。 我們到達 慕尼黑 的第二天乘坐有軌電車(火車)來到菲森,參觀新天鵝堡和高天鵝堡。下車後,我們第一時間在小賣鋪買到了最後兩張聯票,包括博物館和新天鵝堡等。聯票上規定了進入新天鵝堡的時間和組號。但我們為了仔細看看博物館所以遲到了。這從一個側面讓我長了一個深刻的教訓,就是想長知識學文化,請儘量回家買本書閱讀,而不是在博物館里愣戳著總不動路,事實證明即使你每一段講解詞都聽得清清楚楚,到頭來依然是記不住什麼東西的,還不如走馬觀花看個大概呢。景區博物館詳述了建造歷史和家族興衰,其實有時候寫歷史是件很沒譜的事情,所以我在這裡一帶而過好了。路德 維希 二世長期居住在高天鵝堡又主持修建了新天鵝堡,扶持他欣賞的音樂家,又離奇地和心理醫生一起死在了湖裡。沒有內部參觀,卻用了很多時間與湖邊的野天鵝逗趣。享受自由陽光和清澈湖水的白天鵝灰常美麗。
新天鵝堡之所以讓世界各國的游客趨之若鶩,不僅因內部華美的裝飾,更因它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的效果。城堡位於山上,為了“找平”而砌得很高,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地勢。遠遠望去,湖景、山景盡收眼底,難怪童話、電影或是動畫紛紛以天鵝堡為藍本。國王(或選地侯,不清楚的不能亂說)最新與建設城市、公園或城堡往往是為了給後人留下些什麼,美名也好,美景也罷,但這位國王卻在執政期間體現了“主次不分”的態度,惹人非議、一命嗚呼,唯獨留下新天鵝堡這一傳世佳作。 奧地利維也納維也納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都是帝國首都,所有具有無可比擬的華貴氣質。在建築與城市規劃領域,有美泉宮、美景宮、 霍夫 堡宮以及配套廣場、教堂等等,在藝術領域具有世界頂級的音樂造詣,還藏有世界著名的繪畫作品,在自然科學方面,有世界上最早的動物園,在文化教育上還有世界上最美的圖書館。 維也納 幾百年不曾經歷戰爭,因此傳承了 歐洲 封建帝國的寶貴遺產。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特蕾莎女皇這一傳奇人物。她老爹沒兒子改法律傳位於他,她力排眾議愣是取得了 匈牙利 人的支持登基。她還嫁給了愛情,跟自己喜歡的人生了一堆孩子。她不僅勵精圖治壯大自己的國家,還把幾乎所有女兒(有一個除外)政治聯姻嫁與他國以鞏固統治。但盛極而衰是亘古不變的道理,奧匈帝國也不例外。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女性所處的時代似乎可以證明這一點,那就是茜茜公主。茜茜公主長得特別漂亮,她在十幾歲時參加一個宴會被約瑟夫看中,強勢的婆婆非常支持自己的兒子娶她回家。然而從小無憂無慮長大的茜茜並不能適應宮廷生活,時常“跑路”,或者說是逃避作為王后的責任,她可能還患了心理或者精神疾病,最終意外被刺殺身亡了。弗蘭茨·約瑟夫不僅中年喪偶,而且兒子死於自殺,弟弟在 墨西哥 死於暴動,帝國又延續了一兩代之後走向衰落,哈布斯堡王朝最後結束於一戰。正如特蕾莎女皇的心愿,美泉宮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