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清寧時光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的光影在白晝的輕撫中變得溫柔和煦,環顧四周,靜謐無聲,半晌只有一彎漣漪回應。老人搖動手中的櫓棹,飛鳥與游魚默契錯過,在這樣一個午後,一切的雜念都成為了清澈的寧靜。不知道為什麼會置身在這樣一片原始的平靜之中,是什麼驅使著我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中,又是什麼成就了這一片貧瘠土地如此安寧與知足的力量?
我曾聽說,任何一個遠方都是另一個你的際遇,當你來到一個地方,你只是與另一個你在空間的另一端相逢,於是兩個你從此結合,對自我的認知便更加深刻。
這樣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國家,也許問十個人:“你知道 老撾 嗎?”,十個人都會回答:“是”,但若是你繼續追問:“ 老撾 的首都是哪裡”,可能十個人中便有一半的人啞口無言。即使在 中南 半島, 泰國 與 越南 的風頭也足以壓得這個渺小的內陸國無法喘息。
回望著這個國家的歷史,漫長的時光里是與世無爭的淡泊與貧瘠,在 瀾滄 王國的 萬象 奔騰之後,便是列強相繼踐踏國土的時光。 法國 人的享樂主義與來自東方的原始情懷相遇,這裡成為了 法國 人的後花園。當自由的旗幟終於奪回了 老撾 人的手裡時,迎接而來的也只能是漫長的複蘇。
長期以來的沉默成就了這片土地的淳樸與原始,漫長的歲月里這裡如同被凝固的軌跡沒有被時間改變,佛教教會了 老撾 人知足與淡泊、樂觀與向善,如今的 老撾 依舊是貧瘠掩蓋下的原始,這是 老撾 的最大魅力。 ↑普西山 ▲ 不是熙熙攘攘,卻與最自在的閑適為伴。 ↑普西山 ▲ 琅勃拉邦 的故事,總與 湄公河 有關。 ↑琅勃拉邦王宮 ▲ 那個叫 瀾滄 的 萬象 王國,在歲月的流沙中已經奔騰而去。 ↑塔鑾寺 ▲ 佛意,是這個平凡國度最單純的追求。 ↑四千美島 ▲ 信仰,從來只與信念有關。 ↑四千美島 ▲ 做一個平凡的人,在這平凡的島嶼。 ↑四千美島 ▲ 夕陽下的 四千美島 ,與白晝告別 ↑四千美島 ▲ 貧瘠的困頓,也有走出的一天 ↑四千美島 ▲ 水樣年華的平凡,卻從未孤獨。 ↑四千美島 ▲ 不曾停歇,也不曾停留。 ↑四千美島 ▲ 綠野仙蹤的夢境,只有有緣人得以相見。 ↑四千美島 ▲ 水的另一側,是與之共生的人類家園。 ↑四千美島 ▲ 孩子們的童年,是不被打擾的清夢。 ↑四千美島 ▲ 孩子,勞動與智慧,從來不會分開。 ↑四千美島 ▲ 寂寞的黃昏,清寧的夢境。 琅勃拉邦:初識老撾從 景洪 客運站出發,巴士在顛簸的山路上緩慢行駛。沿途的村落充滿著純粹主義的原始與荒蕪,在遠離文明的貧瘠土地上。
巴士駛入 琅勃拉邦 的一刻,一種熟悉的親切隨之而來。這裡不正像當年的 清邁 麽,喧囂中的遺世獨立,瘋狂後的闌珊。
公元1353年,以高棉為靠山的征服者法昂在 琅勃拉邦 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 老撾 王國 瀾滄 洪考,直至1545年波提 薩拉 王遷都 萬象 前,這裡一直作為 瀾滄 王國的首都。但即使再遷都之後, 琅勃拉邦 也一直作為王權中心。
1694年蘇里亞 · 馮薩王去世, 瀾滄 王國分崩離析,王國也隨之分裂為三個王國: 琅勃拉邦 王國、 萬象 王國、占巴塞王國。也是從這時起, 琅勃拉邦 王國走向衰敗,被迫向暹羅、 緬甸 、 越南 進貢。1887年遭到 中國 黑旗軍的破壞性打擊後, 琅勃拉邦 王國選擇接受 法國 的保護,併在 琅勃拉邦 建立了 法國 軍需部。
法國 同意 老撾 保持 琅勃拉邦 主權,並引入 越南 勞工開始修建磚泥結構的辦公樓與建築,於是殖民色彩便潑墨在這片原始動人的土地上。
瀾滄 王國也許是 老撾 歷史上的黃金時期,這也鑄就了 琅勃拉邦 的璀璨與繁榮。故國的雲煙早已散去,卻在城市中依然可以探尋一份餘溫,被文明的榮耀與朴實的信仰所承載。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很小,一條主幹道便深入這座小城的心臟與邊緣,正如這世上所有小城一樣,懷著對世界的致敬,在閑適中期待便足夠。 ↑邁佛寺 在 琅勃拉邦 小城,你應該做的事情首先是巡游廟宇寺院。佛寺巡禮。這就像去 京都 和 奈良 一般,只是這座城市比起 京都 和 奈良 ,規模要小得多,所以佛寺巡禮倒也不算太費力氣的事兒。
不管去哪裡,幾乎都能徒步走過去,如果走累了,隨便找個帶篷的三輪出租車坐上去就行(就是聲音有點兒吵)。花上兩天,著名佛寺應該就能看上一遍了。在這裡,最為重要的——如果允許我直抒己見的話——總之是花時間慢慢游覽。
——《假如真有時光機·偉大的 湄公河 畔》
村上先生眼中的 琅勃拉邦 ,是在古都深處隨意感受,在閑適中體會這個神秘的內陸國度的千古悠悠。 ↑琅勃拉邦王宮 在 琅勃拉邦 ,五步一小廟,十步一大廟,似乎在 東南亞 這種遠離戰火或從戰火中重生超然於世的小城,總與簡單的信仰有關。在苦難與貧瘠中走來,佛音裊裊,精神世界里的滿足與追求賦予了人們勇氣與能量,向上相善、平靜隨和,骨子裡顯露出的性子與這座城市的過往與內涵息息相關。 ↑琅勃拉邦王宮 ↑琅勃拉邦 城市的邊緣與城市的中央不過數百步, 湄公河 淌著懷中的黃沙 平和 流淌。這一方淳樸的山水畫面是《你好, 琅勃拉邦 》中的最簡單的光影觀感,正如這座古老小城骨髓中的朴實。縱使 萬象 之國在這裡也曾經激起人類歷史中的浪潮,也並不能忘卻她的原始血脈。 ↑湄公河 ↑湄公河 ↑湄公河 在 琅勃拉邦 眾多的寺廟中,香通寺毋庸置疑是其中最負盛名的。
1550年,塞塔提臘王下令興建香通寺,在1975年之前這裡一直受到王室保護。1887年,黑旗軍攻入 琅勃拉邦 ,香通寺與邁佛寺成為了城中唯一為受劫難的寺廟。 ↑香通寺 大殿代表了典型的 琅勃拉邦 風格的寺廟特點,寺廟的頂部一直延伸至地面。大殿背後紅底牆面上是令人難忘的“生命之樹”鑲嵌壁畫。
傳說在正殿的位置上曾經有一顆高達160的叫做麥同的 大樹 ,所以大殿建成後,建造者就在正殿的牆壁上用寶石和彩色玻璃拼成看 大樹 的樣子,讓這株生命之樹得以永生。
這幅生命之樹色彩絢爛、內容豐富,也與佛教中的生命輪迴有關。在樹的主體之外,還有人、仙女、孔雀、貓頭鷹、老虎、鹿牛、烏龜等很多飛禽走獸在這面牆上。
行善事、得善果、生命當以輝煌的形式得以延續。 ↑香通寺 在這樣一個佛國,無時無刻不會邂逅到禪意。這裡人們的物質生活並不 富裕 ,但卻總是從容向善,精神世界里他們有著自己的烏托邦。 ↑香通寺 午後的普西山總是分外擁擠,不大的山頂平臺上人們爭相只為尋到一處絕佳的位置目睹這座城市的日落景緻。
湄公河 和南坎河從城中經過,山巒包圍中的 琅勃拉邦 被四周的青翠包圍,城中金色塔頂的寺廟點綴其中。一條主幹道構成了城市的大動脈,卻依然平靜祥和。 ↑普西山 ↑普西山 ↑普西山
我曾聽說,任何一個遠方都是另一個你的際遇,當你來到一個地方,你只是與另一個你在空間的另一端相逢,於是兩個你從此結合,對自我的認知便更加深刻。
這樣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國家,也許問十個人:“你知道 老撾 嗎?”,十個人都會回答:“是”,但若是你繼續追問:“ 老撾 的首都是哪裡”,可能十個人中便有一半的人啞口無言。即使在 中南 半島, 泰國 與 越南 的風頭也足以壓得這個渺小的內陸國無法喘息。
回望著這個國家的歷史,漫長的時光里是與世無爭的淡泊與貧瘠,在 瀾滄 王國的 萬象 奔騰之後,便是列強相繼踐踏國土的時光。 法國 人的享樂主義與來自東方的原始情懷相遇,這裡成為了 法國 人的後花園。當自由的旗幟終於奪回了 老撾 人的手裡時,迎接而來的也只能是漫長的複蘇。
長期以來的沉默成就了這片土地的淳樸與原始,漫長的歲月里這裡如同被凝固的軌跡沒有被時間改變,佛教教會了 老撾 人知足與淡泊、樂觀與向善,如今的 老撾 依舊是貧瘠掩蓋下的原始,這是 老撾 的最大魅力。 ↑普西山 ▲ 不是熙熙攘攘,卻與最自在的閑適為伴。 ↑普西山 ▲ 琅勃拉邦 的故事,總與 湄公河 有關。 ↑琅勃拉邦王宮 ▲ 那個叫 瀾滄 的 萬象 王國,在歲月的流沙中已經奔騰而去。 ↑塔鑾寺 ▲ 佛意,是這個平凡國度最單純的追求。 ↑四千美島 ▲ 信仰,從來只與信念有關。 ↑四千美島 ▲ 做一個平凡的人,在這平凡的島嶼。 ↑四千美島 ▲ 夕陽下的 四千美島 ,與白晝告別 ↑四千美島 ▲ 貧瘠的困頓,也有走出的一天 ↑四千美島 ▲ 水樣年華的平凡,卻從未孤獨。 ↑四千美島 ▲ 不曾停歇,也不曾停留。 ↑四千美島 ▲ 綠野仙蹤的夢境,只有有緣人得以相見。 ↑四千美島 ▲ 水的另一側,是與之共生的人類家園。 ↑四千美島 ▲ 孩子們的童年,是不被打擾的清夢。 ↑四千美島 ▲ 孩子,勞動與智慧,從來不會分開。 ↑四千美島 ▲ 寂寞的黃昏,清寧的夢境。 琅勃拉邦:初識老撾從 景洪 客運站出發,巴士在顛簸的山路上緩慢行駛。沿途的村落充滿著純粹主義的原始與荒蕪,在遠離文明的貧瘠土地上。
巴士駛入 琅勃拉邦 的一刻,一種熟悉的親切隨之而來。這裡不正像當年的 清邁 麽,喧囂中的遺世獨立,瘋狂後的闌珊。
公元1353年,以高棉為靠山的征服者法昂在 琅勃拉邦 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 老撾 王國 瀾滄 洪考,直至1545年波提 薩拉 王遷都 萬象 前,這裡一直作為 瀾滄 王國的首都。但即使再遷都之後, 琅勃拉邦 也一直作為王權中心。
1694年蘇里亞 · 馮薩王去世, 瀾滄 王國分崩離析,王國也隨之分裂為三個王國: 琅勃拉邦 王國、 萬象 王國、占巴塞王國。也是從這時起, 琅勃拉邦 王國走向衰敗,被迫向暹羅、 緬甸 、 越南 進貢。1887年遭到 中國 黑旗軍的破壞性打擊後, 琅勃拉邦 王國選擇接受 法國 的保護,併在 琅勃拉邦 建立了 法國 軍需部。
法國 同意 老撾 保持 琅勃拉邦 主權,並引入 越南 勞工開始修建磚泥結構的辦公樓與建築,於是殖民色彩便潑墨在這片原始動人的土地上。
瀾滄 王國也許是 老撾 歷史上的黃金時期,這也鑄就了 琅勃拉邦 的璀璨與繁榮。故國的雲煙早已散去,卻在城市中依然可以探尋一份餘溫,被文明的榮耀與朴實的信仰所承載。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很小,一條主幹道便深入這座小城的心臟與邊緣,正如這世上所有小城一樣,懷著對世界的致敬,在閑適中期待便足夠。 ↑邁佛寺 在 琅勃拉邦 小城,你應該做的事情首先是巡游廟宇寺院。佛寺巡禮。這就像去 京都 和 奈良 一般,只是這座城市比起 京都 和 奈良 ,規模要小得多,所以佛寺巡禮倒也不算太費力氣的事兒。
不管去哪裡,幾乎都能徒步走過去,如果走累了,隨便找個帶篷的三輪出租車坐上去就行(就是聲音有點兒吵)。花上兩天,著名佛寺應該就能看上一遍了。在這裡,最為重要的——如果允許我直抒己見的話——總之是花時間慢慢游覽。
——《假如真有時光機·偉大的 湄公河 畔》
村上先生眼中的 琅勃拉邦 ,是在古都深處隨意感受,在閑適中體會這個神秘的內陸國度的千古悠悠。 ↑琅勃拉邦王宮 在 琅勃拉邦 ,五步一小廟,十步一大廟,似乎在 東南亞 這種遠離戰火或從戰火中重生超然於世的小城,總與簡單的信仰有關。在苦難與貧瘠中走來,佛音裊裊,精神世界里的滿足與追求賦予了人們勇氣與能量,向上相善、平靜隨和,骨子裡顯露出的性子與這座城市的過往與內涵息息相關。 ↑琅勃拉邦王宮 ↑琅勃拉邦 城市的邊緣與城市的中央不過數百步, 湄公河 淌著懷中的黃沙 平和 流淌。這一方淳樸的山水畫面是《你好, 琅勃拉邦 》中的最簡單的光影觀感,正如這座古老小城骨髓中的朴實。縱使 萬象 之國在這裡也曾經激起人類歷史中的浪潮,也並不能忘卻她的原始血脈。 ↑湄公河 ↑湄公河 ↑湄公河 在 琅勃拉邦 眾多的寺廟中,香通寺毋庸置疑是其中最負盛名的。
1550年,塞塔提臘王下令興建香通寺,在1975年之前這裡一直受到王室保護。1887年,黑旗軍攻入 琅勃拉邦 ,香通寺與邁佛寺成為了城中唯一為受劫難的寺廟。 ↑香通寺 大殿代表了典型的 琅勃拉邦 風格的寺廟特點,寺廟的頂部一直延伸至地面。大殿背後紅底牆面上是令人難忘的“生命之樹”鑲嵌壁畫。
傳說在正殿的位置上曾經有一顆高達160的叫做麥同的 大樹 ,所以大殿建成後,建造者就在正殿的牆壁上用寶石和彩色玻璃拼成看 大樹 的樣子,讓這株生命之樹得以永生。
這幅生命之樹色彩絢爛、內容豐富,也與佛教中的生命輪迴有關。在樹的主體之外,還有人、仙女、孔雀、貓頭鷹、老虎、鹿牛、烏龜等很多飛禽走獸在這面牆上。
行善事、得善果、生命當以輝煌的形式得以延續。 ↑香通寺 在這樣一個佛國,無時無刻不會邂逅到禪意。這裡人們的物質生活並不 富裕 ,但卻總是從容向善,精神世界里他們有著自己的烏托邦。 ↑香通寺 午後的普西山總是分外擁擠,不大的山頂平臺上人們爭相只為尋到一處絕佳的位置目睹這座城市的日落景緻。
湄公河 和南坎河從城中經過,山巒包圍中的 琅勃拉邦 被四周的青翠包圍,城中金色塔頂的寺廟點綴其中。一條主幹道構成了城市的大動脈,卻依然平靜祥和。 ↑普西山 ↑普西山 ↑普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