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之旅 北歐峽灣MSC游輪7日游
這些都是船上甲板上的視野所及 清晨的甲板上,沒有幾個人,我也加入的跑步的行列 7樓的甲板,好寬哦 下船,準備開始 德國 小鎮SCHWERIN之旅
什未林 (Schwerin),其喻意“大陸的城市”。 什未林 曾經屬於前東德地區。 什未林 是一個美麗的小城,她處在湖泊的包圍之中,其中最大的湖,即為 什未林 湖(Schweriner See)。 什未林 湖中的小島上,是地標——美麗的 什未林 城堡(Schweriner Schloss)。這座城堡在一千多年中,經過不斷的擴建與改建,如今的風貌停留在了浪漫主義風格上,併為很多其他城堡所借鑒。這裡曾經長期是梅 克倫 堡公爵和大公的王宮,如今是州議會所在。
最有名的就是 什未林 城堡,在 德國 有個說法,南有天鵝堡,北有 什未林 城堡 這個行程是訂的船上節目,65歐一人。下船,就有MSC工作人員引導,上6號車 大概一個小時後,到達 什未林SCHWERIN小鎮到啦,美美的景色,據說這是 德國 第三高教堂 ↑什未林 什末林火車站
關於 德國 洗手間:需要付費,0.5歐一次。也有好心人看出我們異鄉人可能身上沒有零錢,出洗手間時就把門開著讓我們進去 ↑什未林 虛位以待 ↑什未林 可以到處看到房屋修繕。導游告訴我們,什末林地處原東德地區,目前 德國 有一個稅種,就是用於原東德地區的房屋修繕,尤其是一些歷史文化建築。
在二戰期間,不知什麼原因,什末林沒有受到盟軍的大規模轟炸。蘇軍占領後,不重視建築物的維護保養,而且不尊重原有的建築風貌,出現了大量俄式建築。
這個建築,曾經是猶太人在“水晶之夜”的集中避難所。 ↑什未林 導游介紹了“水晶之夜”,說有些狀態是會失控的。
導游告訴我們,屠殺猶太人的【水晶之夜】, 德國 人現在都改口不再叫這天為【水晶之夜了】,就叫【暴搶放火之夜】(Pogromnacht) ,因為焚燒猶太店鋪的火光烈焰通宵照耀,只有從納粹的眼光里看,才有“水晶之美”。
關於【水晶之夜】。
“水晶之夜”這個名稱源於暴動之後灑滿 德國 街道兩旁的玻璃碎片,而這些破碎的玻璃則來自暴動期間被劫掠和搗毀的教堂、房屋和猶太店鋪的窗戶。這起暴動遍及 德國 、附屬的 奧地利 以及不久前被 德國 軍隊占領的 捷克 斯洛伐克 蘇台德地區。
1938年10月28日,1.7萬名猶太人在午夜被 德國 政府往 波蘭 驅逐。事先,這些猶太人完全沒有得到通知,倉促間必須離開家園。一開始 波蘭 政府拒收猶太難民,這批猶太人還得日夜在 德國 和 波蘭 邊境上等著,連難民收容所的帳篷都沒有,直到 波蘭 政府開恩放行,放行還是納粹政府軟硬兼施的結果——這和現在的難民潮像啊。
這批猶太難民裡面有一對夫妻,給遠在 法國 的兒子寫信敘述了他們被驅逐的可怕經歷。兒子名叫格林斯潘,看了信當然被激怒了,11月7日,他帶著左輪手槍前往 德國 使館求見負責官員。接待員把他領到秘書馮· 拉特 的辦公室後,格林斯潘馬上拔槍射擊,其中有兩發子彈擊中了馮 拉特 的胃部。格林斯潘事後向 法國 警方遞交了一張事先寫好的明信片:【我必須讓世界知道我的抗議】。可惜:他殺了不該殺的人。馮· 拉特 不是排猶主義者,而且當時因為同情猶太人,被認為政治上不可靠,正在接受蓋世 太保 的調查。
更叫人嘆息的是:到11月9日,馮· 拉特 不治身亡,成就了納粹實施暴行的藉口,於是有了11月10日的【暴力水晶夜】,並且正式開始了對猶太人的大迫害。
水晶夜的隔天,11月11日,本是 德國 的聖馬丁節。這個馬丁是用來紀念一位名叫馬丁的軍人,他在雪夜騎馬趕路時,遇到一名被凍得瑟瑟發抖的乞丐,憐其饑寒,馬丁拔刀割下一半袍子相贈。聖馬丁的義舉是出於他對他人的憐憫和同情,應當沒事先問過這乞丐是不是猶太人,因為傳說那乞丐是耶穌幻化的。在傳統畫的畫面上,“乞丐”坐在雪地上點著一盞小油燈,這小油燈是為了讓馬丁不會迷路,
摘自:洋中瓶子《簡書》
一位來自 美國 的老太問我們是否會英語,然後告訴我們,她的前輩告訴她,這種對猶太人的暴力行為,在11月10日的夜晚,整個 德國 、幾乎每個城市都發生著。
水晶之夜象徵著納粹 德國 迫害猶太人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最終引發了企圖消滅 歐洲 猶太人的行動。開始了種種悲歡離合,人間慘劇。
↑什未林 靜逸美麗的 什未林 湖 ↑什未林 什未林 大教堂 ↑什未林 什未林 大教堂是地標性建築,也是北德最雄偉的哥特式建築之一,最值得看的是祭壇和壁畫。 ↑什未林 ↑什未林 ↑什未林 ↑什未林 ↑什未林 ↑什未林 導游告訴我們, 什未林 是兩德統一之後的新聯邦州之一梅 克倫 堡-前波莫瑞州的首府,位置偏僻、沒有發達的工業,,居民9萬多人。 ↑什未林 什未林 是一個適合騎車的城市。它擁有大片森林和七個湖泊,並且沒有發達的公路網,老城區都還是石子路。看, 德國 也是到處可見塗鴉。 ↑什未林 ↑什未林 這座老房子是有很久年代了,已經作為紀念館,是經典 德國 民宅,用大木料做成框架。低矮的門窗,顯示出路面的不斷填高。 ↑什未林
什未林 (Schwerin),其喻意“大陸的城市”。 什未林 曾經屬於前東德地區。 什未林 是一個美麗的小城,她處在湖泊的包圍之中,其中最大的湖,即為 什未林 湖(Schweriner See)。 什未林 湖中的小島上,是地標——美麗的 什未林 城堡(Schweriner Schloss)。這座城堡在一千多年中,經過不斷的擴建與改建,如今的風貌停留在了浪漫主義風格上,併為很多其他城堡所借鑒。這裡曾經長期是梅 克倫 堡公爵和大公的王宮,如今是州議會所在。
最有名的就是 什未林 城堡,在 德國 有個說法,南有天鵝堡,北有 什未林 城堡 這個行程是訂的船上節目,65歐一人。下船,就有MSC工作人員引導,上6號車 大概一個小時後,到達 什未林SCHWERIN小鎮到啦,美美的景色,據說這是 德國 第三高教堂 ↑什未林 什末林火車站
關於 德國 洗手間:需要付費,0.5歐一次。也有好心人看出我們異鄉人可能身上沒有零錢,出洗手間時就把門開著讓我們進去 ↑什未林 虛位以待 ↑什未林 可以到處看到房屋修繕。導游告訴我們,什末林地處原東德地區,目前 德國 有一個稅種,就是用於原東德地區的房屋修繕,尤其是一些歷史文化建築。
在二戰期間,不知什麼原因,什末林沒有受到盟軍的大規模轟炸。蘇軍占領後,不重視建築物的維護保養,而且不尊重原有的建築風貌,出現了大量俄式建築。
這個建築,曾經是猶太人在“水晶之夜”的集中避難所。 ↑什未林 導游介紹了“水晶之夜”,說有些狀態是會失控的。
導游告訴我們,屠殺猶太人的【水晶之夜】, 德國 人現在都改口不再叫這天為【水晶之夜了】,就叫【暴搶放火之夜】(Pogromnacht) ,因為焚燒猶太店鋪的火光烈焰通宵照耀,只有從納粹的眼光里看,才有“水晶之美”。
關於【水晶之夜】。
“水晶之夜”這個名稱源於暴動之後灑滿 德國 街道兩旁的玻璃碎片,而這些破碎的玻璃則來自暴動期間被劫掠和搗毀的教堂、房屋和猶太店鋪的窗戶。這起暴動遍及 德國 、附屬的 奧地利 以及不久前被 德國 軍隊占領的 捷克 斯洛伐克 蘇台德地區。
1938年10月28日,1.7萬名猶太人在午夜被 德國 政府往 波蘭 驅逐。事先,這些猶太人完全沒有得到通知,倉促間必須離開家園。一開始 波蘭 政府拒收猶太難民,這批猶太人還得日夜在 德國 和 波蘭 邊境上等著,連難民收容所的帳篷都沒有,直到 波蘭 政府開恩放行,放行還是納粹政府軟硬兼施的結果——這和現在的難民潮像啊。
這批猶太難民裡面有一對夫妻,給遠在 法國 的兒子寫信敘述了他們被驅逐的可怕經歷。兒子名叫格林斯潘,看了信當然被激怒了,11月7日,他帶著左輪手槍前往 德國 使館求見負責官員。接待員把他領到秘書馮· 拉特 的辦公室後,格林斯潘馬上拔槍射擊,其中有兩發子彈擊中了馮 拉特 的胃部。格林斯潘事後向 法國 警方遞交了一張事先寫好的明信片:【我必須讓世界知道我的抗議】。可惜:他殺了不該殺的人。馮· 拉特 不是排猶主義者,而且當時因為同情猶太人,被認為政治上不可靠,正在接受蓋世 太保 的調查。
更叫人嘆息的是:到11月9日,馮· 拉特 不治身亡,成就了納粹實施暴行的藉口,於是有了11月10日的【暴力水晶夜】,並且正式開始了對猶太人的大迫害。
水晶夜的隔天,11月11日,本是 德國 的聖馬丁節。這個馬丁是用來紀念一位名叫馬丁的軍人,他在雪夜騎馬趕路時,遇到一名被凍得瑟瑟發抖的乞丐,憐其饑寒,馬丁拔刀割下一半袍子相贈。聖馬丁的義舉是出於他對他人的憐憫和同情,應當沒事先問過這乞丐是不是猶太人,因為傳說那乞丐是耶穌幻化的。在傳統畫的畫面上,“乞丐”坐在雪地上點著一盞小油燈,這小油燈是為了讓馬丁不會迷路,
摘自:洋中瓶子《簡書》
一位來自 美國 的老太問我們是否會英語,然後告訴我們,她的前輩告訴她,這種對猶太人的暴力行為,在11月10日的夜晚,整個 德國 、幾乎每個城市都發生著。
水晶之夜象徵著納粹 德國 迫害猶太人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最終引發了企圖消滅 歐洲 猶太人的行動。開始了種種悲歡離合,人間慘劇。
↑什未林 靜逸美麗的 什未林 湖 ↑什未林 什未林 大教堂 ↑什未林 什未林 大教堂是地標性建築,也是北德最雄偉的哥特式建築之一,最值得看的是祭壇和壁畫。 ↑什未林 ↑什未林 ↑什未林 ↑什未林 ↑什未林 ↑什未林 導游告訴我們, 什未林 是兩德統一之後的新聯邦州之一梅 克倫 堡-前波莫瑞州的首府,位置偏僻、沒有發達的工業,,居民9萬多人。 ↑什未林 什未林 是一個適合騎車的城市。它擁有大片森林和七個湖泊,並且沒有發達的公路網,老城區都還是石子路。看, 德國 也是到處可見塗鴉。 ↑什未林 ↑什未林 這座老房子是有很久年代了,已經作為紀念館,是經典 德國 民宅,用大木料做成框架。低矮的門窗,顯示出路面的不斷填高。 ↑什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