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小手看大世界,考拉海豚螢火蟲之約】悉尼7天慢節奏游記
↑悉尼魚市場 市場外還是個清凈的小海港,剛進市場,那人流是真可怕,真的計划去魚市場,建議還是早點,趕在旅行團之前到,不然,坐下來吃都是要等位置的。
各種魚蝦蟹貝應有盡有,海量的食材擺放在一起確實很有氣勢,當然,價格也很有氣勢。
美中不足的是,現場都是以冰鮮為主,活的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快餐拼盤。
畢竟,這裡是標準景點、網紅打卡地,商業化和價格哄抬無法避免,很多櫃臺和標價,連英語都乾脆不要了,直接上中文,支付也可以用支付寶或微信掃碼。小食材如生蚝、芝士扇貝等味道確實不錯,至於這個生海膽。。。不是海鮮愛好者的我真的難以下咽
魚市場下午4點就關門了,慢慢走上回城的路。
當天決定好好休息一下,在商業街逛逛,CBD商業街一路都是歷史建築群,各種銀行、奢侈品店設在歐式古建築內,典雅且氣派。當然我們奢侈品我們買不起,逛個footlocker、超市、玩意店就很滿足了 。
給孩子買雙vans,接待的是位 巴西 小哥,非常熱情,看著我的鞋,說自己也是個A錐玩家,邊聊邊忙前忙後給小女王試鞋,小女王一開始還很害羞,但很快就被小哥的熱情感染了,雖然基本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肢体語言也交流得挺歡,這算是女兒第一次跟外國陌生人交流,算是小小的進步吧。
付款拿鞋了,小哥突然示意我們看著他,然後一臉認真單膝跪地,鄭重把盒子遞給小女王,相當搞怪 把我們送出門,向小女王求個擁抱,未遂 小哥爽朗一笑,“Ok~next time!” 雨後小驚喜,彩虹橋划過天空。 大概是休息日的緣故,一路上很多餐廳都關門了 怪我忽略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作時間。
還好酒店附近有超市,買了面,配上茄汁豆,再買一些青菜麵包水果,湊合著給喂飽孩子。
這要是被奶奶知道了,我們夫妻倆大概會被罵死
老婆選的小眾地方,酒店附近的一個小型兒童公園,游樂設施、餐廳齊全,也是個溜娃的好去處。
↑Darling Street Park 挺有設計感的孩子游樂園。 ↑Darling Street Park 不同種族、膚色的孩子,走到一起,沒有語言障礙,哈皮就是了 ↑Darling Street Park 附近都是白領穿梭的寫字樓,不缺餐廳,附近有家出品的 漢堡 是真好吃,可惜我忘記名字了。 ↑Darling Street Park 孩子在和小朋友玩,我在一 邊和 飛天大盜們鬥智鬥勇
趕著天氣好,特地找了半天時間來一趟皇家植物園拍照和野餐。
據說炸裂原是澳洲的第一個農場,緊鄰CBD,與 悉尼 歌劇院隔海相望,如前文所說,是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最佳觀賞點。
觀賞時間建議是清晨或傍晚,麥考利夫人石椅朝西,下午正對太陽,幾乎無法拍照,有一家子托我幫忙按快門,拍了幾張都糊了,我說用我的相機拍吧,我在手機上處理一下就行,他們一個勁道謝,感覺太客氣了 舉手之勞,男的是 迪拜 人,讓我發他手機,我問乍發~郵箱?ins?他說,wechat,我是震精了
↑悉尼皇家植物園 CBD林立的高樓和植物園大片的綠植相互映襯,安靜祥和又不失活力。整個園區幾乎都被綠植覆蓋,配合 悉尼 純凈的天空,視覺上就是濃重的藍色和綠色交相輝映,拍出來的照片完全不需要後期調整顏色。就坐在這野餐、曬太陽、拍拍照,享受我們的小幸福。 ↑悉尼皇家植物園 歌劇院到麥考利夫人石椅之間,是一條常常的海岸線,非常適合慢跑和散步。
↑悉尼皇家植物園 我拿著相機跟著兩位女王上躥下跳趴地翻滾的身影吸引了不少目光,沒辦法,給老婆孩子拍照才是相機的使命。
↑悉尼皇家植物園 下午5點以後,太陽落下,看著慢慢變成橙紅色的天際線,拍攝夜景黃金時間來了,趕緊扛著大包小包沿著海岸線往麥考利夫人石椅衝刺。
對於作為 廣州 土著爬樓黨和夜拍黨的我來說,土豪的天色真是好得過分,清澈純凈,看著天空由藍-橙-紫紅-深藍的變幻,跟調色板一樣,照片後期處理的時候,個人感覺顏色真的不用調了,只是稍稍調整了一下亮度,可以說是非常羡慕了。
↑悉尼皇家植物園 逐漸入夜,橙色轉為紫紅,遠處也開始亮燈。
想拍攝人物與歌劇院、大橋同框(如上面這兩張),可以選擇下圖這個位置,因為水平拍攝,人物會遮擋住景物,兩個標誌建築無法完美入鏡,爬上這個石階,提高了拍攝機位,完美解決。同時也是個坐著吹海風、欣賞日落和夜景的好位置。 ↑悉尼皇家植物園 ↑悉尼皇家植物園 名為“”華燈初上夜未央“的夜景拍攝最佳時間。
↑悉尼皇家植物園 孩子她爸對夜景和歌劇院情有獨鐘,不捨得走,老婆和孩子都貼心地等候,不催不打擾,有個賢惠的老婆和懂事的孩子,上輩子一定做了不少好事了吧。
很高興能在這次旅行和朋友Ivan見面。
這位小哥是網上認識的玩具收藏玩家,圈子內小有名氣,得知我們一家子過 悉尼 游玩,哪怕素未謀面,他也二話不說就抽出一整天休息日陪我們游玩,練路線都是他給我們量身定製,除了感激我真說不出其他了。
一大早Ivan小哥就來到酒店接我們,大概是因為有比較多的共同語言,一見如故,這位網紅名人完全沒有架子
第一站是 海倫 斯堡火車站Old Helensburgh Station,一座廢氣接近百年的火車站,距離 悉尼 大概兩個小時車程。
【網上資料】據記載,火車隧道修建於1884年至1886年。其中,第一個 海倫 斯堡火車站於1889年1月開始正式投入使用,分別連接北端的 海倫 斯堡隧道與南面的都市隧道。前者只有80米,而後者長達624米。這些隧道在完工後的幾十年裡相繼關閉,或被開發為蓄水池或被用作菇類種植地。
隨著隧道內菇類種植的減少,螢火蟲發現寶地,開始大量的搬遷落戶,這使得其中的都市隧道成為 新南威爾士 州內最大的螢火蟲聚集地之一,深入隧道。 畢竟已棄用多年,火車隧道已逐漸隱沒在山林。
還沒進入隧道,就看到個牌子,內容大概是螢火蟲的數目已在逐漸減少,希望大家註意保護。
看製作應該不是官方的,大概是愛心人士或者保護組織製作。
軌道很多積水,沿途要註意,建議穿登山鞋,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山林的幽靜,搭配著隧道的黑暗,頗有幾分探險的感覺,大概是正午時分,陽氣比較足,我們居然完全沒有恐懼感。
需要註意的是隧道里比較黑暗,安全起見,建議帶上手電筒,但只能用於照射地面探路,一定不能照射螢火蟲。
【摘自網絡】螢火蟲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近乎苛刻,當受到光線或聲音刺激後,它們會誤以為白天到來,隨即熄滅螢火停止覓食。由於沒有補充充足的能量,當夜晚再次降臨時,它的發光能量衰竭,螢火不再復燃,便會喪失尋覓食物的能力,三、四天后悄然死去。所以這裡是不能使用閃光燈拍照和用手電筒照射螢火蟲的原因。
積水很多,光線不足,註意防水防滑。 就我們當天的情況來說,大概走了100米,螢火蟲就逐漸清晰可見了。
到了現場才知道,原來不是我們常見的螢火蟲,是一種絲狀的小蟲子,尾部發出一點藍色的幽光。
據資料得知,這些小精靈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光線和聲音便無法生存,目前只在 新西蘭 和 澳大利亞 發現了這種螢火蟲——藍光螢火蟲(Glowworm)。
看到螢火蟲之後,需要儘快關閉一切帶光設備,避免光線直射它們。
走得不夠深入,螢火蟲數目不多,預想中那個滿天繁星的程度,估計要繼續深入。畢竟帶著孩子,地方昏暗,不好太冒險,或許再往裡探秘一下,會有意外驚喜。
不准備繼續深入了,期待下一次和老爺們來探秘。
拍完立即回程,前往下一站,中途在 卧龍崗 午飯,稍事休息,路過一家古玩店,看著Ivan小哥入手了兩個60年代出產的娃娃
位於 卧龍崗 附近的一個觀景台,伊拉瓦拉懸崖、南太平洋和遠處的海崖大橋盡收眼底。 好奇沒遇到跳傘的 老婆出發前一直念叨著跳傘跳傘,我比較慫,一直沒下決心。
澳大利亞 的海崖大橋(Sea Cliff Bridge),土澳最美的藍色海洋路的地標之一。
這座架空天橋依陡峭懸崖而建,蜿蜒飄逸在南太平洋之上,一邊是陡峭的懸崖伊拉瓦拉懸崖,一邊是浩瀚無邊的南太平洋,大橋就高高地架空聳立於海崖交界的地方。
出發前看攻略發現一個拍攝和觀賞大橋的好機位,原來Ivan也想到一起,早早計劃好了,確實是有共同語言,所以一見如故。
大橋有停車區,車輛可以作短時間停留,人也能下車走上橋上特別修築的人行道,吹吹海風,欣賞海天一線,和這條蜿蜒盤旋在懸崖上的巨龍。
因為需要短途登山,老婆放我們兩個老男人去探險了,她們走人行道觀景。
機位“入口”處在停車帶不遠處,我忘記拍照了,但位置很明顯,路邊有一片區域,綠植明顯比其他區域少了,嗯,簡單來說就是禿了,中年男人不太樂意說這個詞 畢竟,路都是人走出來的,現場才發現,來過的人還真多,而且有人還很貼心地做了標記,攀登過程中要翻越很多綠植,而且沒有路甚至梯級,都是要用爬的,在綠植 中非 常容易迷路,前面來過的人都在路線上用黃色油漆做標記了,相當貼心。。。
雖然沒有路,但路線上大多有明顯被走過的痕跡,某些位置居然還有自製的供攀爬的水管,不知道是愛好者專門為了方便後來人,還是相關管理者考慮安全問題而設下的。 友情♂伸手,yes♂sir~現在才發現,Ivan中間,藏了一個van
各種魚蝦蟹貝應有盡有,海量的食材擺放在一起確實很有氣勢,當然,價格也很有氣勢。
美中不足的是,現場都是以冰鮮為主,活的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快餐拼盤。
畢竟,這裡是標準景點、網紅打卡地,商業化和價格哄抬無法避免,很多櫃臺和標價,連英語都乾脆不要了,直接上中文,支付也可以用支付寶或微信掃碼。小食材如生蚝、芝士扇貝等味道確實不錯,至於這個生海膽。。。不是海鮮愛好者的我真的難以下咽
魚市場下午4點就關門了,慢慢走上回城的路。
當天決定好好休息一下,在商業街逛逛,CBD商業街一路都是歷史建築群,各種銀行、奢侈品店設在歐式古建築內,典雅且氣派。當然我們奢侈品我們買不起,逛個footlocker、超市、玩意店就很滿足了 。
給孩子買雙vans,接待的是位 巴西 小哥,非常熱情,看著我的鞋,說自己也是個A錐玩家,邊聊邊忙前忙後給小女王試鞋,小女王一開始還很害羞,但很快就被小哥的熱情感染了,雖然基本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肢体語言也交流得挺歡,這算是女兒第一次跟外國陌生人交流,算是小小的進步吧。
付款拿鞋了,小哥突然示意我們看著他,然後一臉認真單膝跪地,鄭重把盒子遞給小女王,相當搞怪 把我們送出門,向小女王求個擁抱,未遂 小哥爽朗一笑,“Ok~next time!” 雨後小驚喜,彩虹橋划過天空。 大概是休息日的緣故,一路上很多餐廳都關門了 怪我忽略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作時間。
還好酒店附近有超市,買了面,配上茄汁豆,再買一些青菜麵包水果,湊合著給喂飽孩子。
這要是被奶奶知道了,我們夫妻倆大概會被罵死
老婆選的小眾地方,酒店附近的一個小型兒童公園,游樂設施、餐廳齊全,也是個溜娃的好去處。
↑Darling Street Park 挺有設計感的孩子游樂園。 ↑Darling Street Park 不同種族、膚色的孩子,走到一起,沒有語言障礙,哈皮就是了 ↑Darling Street Park 附近都是白領穿梭的寫字樓,不缺餐廳,附近有家出品的 漢堡 是真好吃,可惜我忘記名字了。 ↑Darling Street Park 孩子在和小朋友玩,我在一 邊和 飛天大盜們鬥智鬥勇
趕著天氣好,特地找了半天時間來一趟皇家植物園拍照和野餐。
據說炸裂原是澳洲的第一個農場,緊鄰CBD,與 悉尼 歌劇院隔海相望,如前文所說,是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最佳觀賞點。
觀賞時間建議是清晨或傍晚,麥考利夫人石椅朝西,下午正對太陽,幾乎無法拍照,有一家子托我幫忙按快門,拍了幾張都糊了,我說用我的相機拍吧,我在手機上處理一下就行,他們一個勁道謝,感覺太客氣了 舉手之勞,男的是 迪拜 人,讓我發他手機,我問乍發~郵箱?ins?他說,wechat,我是震精了
↑悉尼皇家植物園 CBD林立的高樓和植物園大片的綠植相互映襯,安靜祥和又不失活力。整個園區幾乎都被綠植覆蓋,配合 悉尼 純凈的天空,視覺上就是濃重的藍色和綠色交相輝映,拍出來的照片完全不需要後期調整顏色。就坐在這野餐、曬太陽、拍拍照,享受我們的小幸福。 ↑悉尼皇家植物園 歌劇院到麥考利夫人石椅之間,是一條常常的海岸線,非常適合慢跑和散步。
↑悉尼皇家植物園 我拿著相機跟著兩位女王上躥下跳趴地翻滾的身影吸引了不少目光,沒辦法,給老婆孩子拍照才是相機的使命。
↑悉尼皇家植物園 下午5點以後,太陽落下,看著慢慢變成橙紅色的天際線,拍攝夜景黃金時間來了,趕緊扛著大包小包沿著海岸線往麥考利夫人石椅衝刺。
對於作為 廣州 土著爬樓黨和夜拍黨的我來說,土豪的天色真是好得過分,清澈純凈,看著天空由藍-橙-紫紅-深藍的變幻,跟調色板一樣,照片後期處理的時候,個人感覺顏色真的不用調了,只是稍稍調整了一下亮度,可以說是非常羡慕了。
↑悉尼皇家植物園 逐漸入夜,橙色轉為紫紅,遠處也開始亮燈。
想拍攝人物與歌劇院、大橋同框(如上面這兩張),可以選擇下圖這個位置,因為水平拍攝,人物會遮擋住景物,兩個標誌建築無法完美入鏡,爬上這個石階,提高了拍攝機位,完美解決。同時也是個坐著吹海風、欣賞日落和夜景的好位置。 ↑悉尼皇家植物園 ↑悉尼皇家植物園 名為“”華燈初上夜未央“的夜景拍攝最佳時間。
↑悉尼皇家植物園 孩子她爸對夜景和歌劇院情有獨鐘,不捨得走,老婆和孩子都貼心地等候,不催不打擾,有個賢惠的老婆和懂事的孩子,上輩子一定做了不少好事了吧。
很高興能在這次旅行和朋友Ivan見面。
這位小哥是網上認識的玩具收藏玩家,圈子內小有名氣,得知我們一家子過 悉尼 游玩,哪怕素未謀面,他也二話不說就抽出一整天休息日陪我們游玩,練路線都是他給我們量身定製,除了感激我真說不出其他了。
一大早Ivan小哥就來到酒店接我們,大概是因為有比較多的共同語言,一見如故,這位網紅名人完全沒有架子
第一站是 海倫 斯堡火車站Old Helensburgh Station,一座廢氣接近百年的火車站,距離 悉尼 大概兩個小時車程。
【網上資料】據記載,火車隧道修建於1884年至1886年。其中,第一個 海倫 斯堡火車站於1889年1月開始正式投入使用,分別連接北端的 海倫 斯堡隧道與南面的都市隧道。前者只有80米,而後者長達624米。這些隧道在完工後的幾十年裡相繼關閉,或被開發為蓄水池或被用作菇類種植地。
隨著隧道內菇類種植的減少,螢火蟲發現寶地,開始大量的搬遷落戶,這使得其中的都市隧道成為 新南威爾士 州內最大的螢火蟲聚集地之一,深入隧道。 畢竟已棄用多年,火車隧道已逐漸隱沒在山林。
還沒進入隧道,就看到個牌子,內容大概是螢火蟲的數目已在逐漸減少,希望大家註意保護。
看製作應該不是官方的,大概是愛心人士或者保護組織製作。
軌道很多積水,沿途要註意,建議穿登山鞋,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山林的幽靜,搭配著隧道的黑暗,頗有幾分探險的感覺,大概是正午時分,陽氣比較足,我們居然完全沒有恐懼感。
需要註意的是隧道里比較黑暗,安全起見,建議帶上手電筒,但只能用於照射地面探路,一定不能照射螢火蟲。
【摘自網絡】螢火蟲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近乎苛刻,當受到光線或聲音刺激後,它們會誤以為白天到來,隨即熄滅螢火停止覓食。由於沒有補充充足的能量,當夜晚再次降臨時,它的發光能量衰竭,螢火不再復燃,便會喪失尋覓食物的能力,三、四天后悄然死去。所以這裡是不能使用閃光燈拍照和用手電筒照射螢火蟲的原因。
積水很多,光線不足,註意防水防滑。 就我們當天的情況來說,大概走了100米,螢火蟲就逐漸清晰可見了。
到了現場才知道,原來不是我們常見的螢火蟲,是一種絲狀的小蟲子,尾部發出一點藍色的幽光。
據資料得知,這些小精靈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光線和聲音便無法生存,目前只在 新西蘭 和 澳大利亞 發現了這種螢火蟲——藍光螢火蟲(Glowworm)。
看到螢火蟲之後,需要儘快關閉一切帶光設備,避免光線直射它們。
走得不夠深入,螢火蟲數目不多,預想中那個滿天繁星的程度,估計要繼續深入。畢竟帶著孩子,地方昏暗,不好太冒險,或許再往裡探秘一下,會有意外驚喜。
不准備繼續深入了,期待下一次和老爺們來探秘。
拍完立即回程,前往下一站,中途在 卧龍崗 午飯,稍事休息,路過一家古玩店,看著Ivan小哥入手了兩個60年代出產的娃娃
位於 卧龍崗 附近的一個觀景台,伊拉瓦拉懸崖、南太平洋和遠處的海崖大橋盡收眼底。 好奇沒遇到跳傘的 老婆出發前一直念叨著跳傘跳傘,我比較慫,一直沒下決心。
澳大利亞 的海崖大橋(Sea Cliff Bridge),土澳最美的藍色海洋路的地標之一。
這座架空天橋依陡峭懸崖而建,蜿蜒飄逸在南太平洋之上,一邊是陡峭的懸崖伊拉瓦拉懸崖,一邊是浩瀚無邊的南太平洋,大橋就高高地架空聳立於海崖交界的地方。
出發前看攻略發現一個拍攝和觀賞大橋的好機位,原來Ivan也想到一起,早早計劃好了,確實是有共同語言,所以一見如故。
大橋有停車區,車輛可以作短時間停留,人也能下車走上橋上特別修築的人行道,吹吹海風,欣賞海天一線,和這條蜿蜒盤旋在懸崖上的巨龍。
因為需要短途登山,老婆放我們兩個老男人去探險了,她們走人行道觀景。
機位“入口”處在停車帶不遠處,我忘記拍照了,但位置很明顯,路邊有一片區域,綠植明顯比其他區域少了,嗯,簡單來說就是禿了,中年男人不太樂意說這個詞 畢竟,路都是人走出來的,現場才發現,來過的人還真多,而且有人還很貼心地做了標記,攀登過程中要翻越很多綠植,而且沒有路甚至梯級,都是要用爬的,在綠植 中非 常容易迷路,前面來過的人都在路線上用黃色油漆做標記了,相當貼心。。。
雖然沒有路,但路線上大多有明顯被走過的痕跡,某些位置居然還有自製的供攀爬的水管,不知道是愛好者專門為了方便後來人,還是相關管理者考慮安全問題而設下的。 友情♂伸手,yes♂sir~現在才發現,Ivan中間,藏了一個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