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一座倫敦城,半部英國史
↑特拉法加廣場 特拉 法爾加廣場是為紀念著名的 特拉 法爾加海戰而修建的,廣場中央聳立著高53米的 納爾遜 紀念柱,為了紀念拿破侖戰爭中的 英國 海軍名將、民族英雄 納爾遜 將軍。 ↑特拉法加廣場 廣場中心的 納爾遜 雕像,遠處是馬克思創立第一國際的誕生地——聖馬田教堂。 白廳(Whitehall)白廳是從 特拉 法爾加廣場到國會廣場的一條街。因為在這條街上有唐寧街、國防部、外交部、內政部、海軍部等一些 英國 政府機關設在這裡,因此白廳也作為 英國 行政部門的代稱。
↑白廳 白廳有點類似 北京 的長安街,是 英國 的政治中心。 ↑白廳 在鐵閘裡面的還有一個鐵閘的裡面就是唐寧街10號,傳統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但自從此職由首相兼任後,就成為今日普遍認為的 英國 首相官邸。 ↑白廳 英國 國宴廳是 英國 建築史上第一座建成的古典主義建築。17世紀末期,白廳兩度失火,致使宴會廳被毀。今天的宴會廳,是宮殿僅存的遺址。當年, 克倫威爾 處死查理一世,斷頭臺就設在這座樓前。 ↑白廳 皇家騎兵衛隊總部。 ↑白廳 這是財政部及海關總署。
白廳街的雕塑一直在講述戰爭,但並不像其他地方的一些雕塑那樣強悍誇張。那些被紀念的英雄們,手上幾乎沒有任何武器,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鮮活表情。 ↑白廳 著名的“ 和平 紀念碑”,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勝利閱兵時豎立。 ↑白廳 這座雕塑的名字為“二戰中的女人”,並無一個具體的人像,更多地是在展示一種情感。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個“衣架”。掛著各種各樣的衣飾。有長裙,還有挎包,但間或地夾雜上了幾件戎裝,讓人警醒。 ↑白廳 劍橋 公爵二世 喬治 親王, 喬治 三世的孫子, 維多利亞 女王的堂哥,曾擔任陸軍元帥、陸軍總司令。 ↑白廳 一戰時 英國 陸軍元帥道 格拉斯 ·黑格,一戰中最受爭議的將領,因為他的作戰幾乎總是伴隨著雙方的大量人員傷亡,由於漠視士兵生命而獲得了“屠夫”的綽號。 ↑白廳 國宴廳門前是 德文 郡公爵八世雕像, 英國 政治家,曾擔任過三個政黨領袖,還三次拒絕擔任總理,曾經擔任 愛丁堡 大學和 曼徹斯特 大學校長。 國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白廳的盡頭是國會廣場,是一片開放式綠地,這裡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雕像。 ↑國會廣場 廣場周圍懸掛著所有英聯邦旗幟。英聯邦由 英國 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帝國殖民地國家或附屬國組成,現如今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小。 ↑國會廣場 廣場上最醒目的是 丘吉爾 雕像,拄著手杖緊裹風衣,微斜著肥碩的身軀,眼神堅毅。 ↑國會廣場 這裡雲集了英聯邦成員眾多著名政治家,如 林肯 、曼德拉,這是披著短袍的甘地銅像。 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威斯敏斯特教堂又名西敏寺,原本是天主教教堂,後來成為聖公會教堂,是歷代國王加冕和王室成員舉行婚禮之地,威廉王子的婚禮就在此舉行的。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 英國 眾多的教堂中地位顯赫。 ↑西敏寺 除了王室成員, 英國 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其中有 丘吉爾 、 牛頓 、 達爾文 、狄更斯、霍金等人。 ↑西敏寺 教堂正面廣場豎立著一個紅色花崗岩紀念柱,為了紀念那些在威斯敏斯特受過教育的人,他們在 克裡米亞 和 印度 叛亂中死亡。 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議會大廈,也叫威斯敏斯特宮,位於 泰晤士 河邊,是 英國 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是 倫敦 的標誌性建築。 ↑議會大廈 在夜幕下議會大廈更顯美麗,它的眾多塔樓和針塔般的尖頂在探照燈的照射下像王冠一樣閃閃發光。 ↑議會大廈 威斯敏斯特宮設計包括了數座塔樓。最高的當屬西南廣場的 維多利亞 塔,達到了98.5米。 大本鐘(Big Ben)威斯敏斯特宮 西北 角的鐘樓就是著名的大本鐘,現稱伊麗莎白塔。 ↑大本鐘 從1859年開始大本鐘便開始為 倫敦 報時,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 ↑大本鐘 大本鐘是同時朝向四個方向的時鐘,每個鐘面的底座上刻著拉丁文的題詞,“上帝啊,請保佑我們的女王 維多利亞 一世的安全”。 ↑大本鐘 2017年開始對大本鐘進行維修,維修時間長達4年,預計到2021年大本鐘才能再度發聲。 倫敦眼(London Eye)倫敦 眼是為迎接新千年而設計的,坐落在 倫敦 泰晤士 河畔,是世界上首座、2005年前最大的觀景摩天輪。 ↑倫敦眼 夜晚的“ 倫敦 眼”會幻化成一個巨大的彩色光環,給 泰晤士 河增加了夢幻的色彩。 ↑倫敦眼 倫敦 眼邊上是萬豪酒店。 女王步道(The Queen's Walk)女王步道位於 泰晤士 河南 岸,是蘭貝斯大橋和塔橋之間的一段步行區,是為了慶祝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25周年建造。 ↑女王步道 石座上鑲嵌著路名:“The Queen's Walk”。 ↑女王步道 是個散步、健身的好地方,每天清晨有很多晨跑者。 ↑女王步道 沿著女王步道,游客可以從 倫敦 眼一直走到塔橋,一路欣賞 泰晤士 河的美景。 ↑女王步道 1977年是伊麗莎白二世登基25周年(銀禧年紀念)。 ↑女王步道 女王步道邊有許多音樂廳、劇院、藝術館和酒吧。
↑白廳 白廳有點類似 北京 的長安街,是 英國 的政治中心。 ↑白廳 在鐵閘裡面的還有一個鐵閘的裡面就是唐寧街10號,傳統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但自從此職由首相兼任後,就成為今日普遍認為的 英國 首相官邸。 ↑白廳 英國 國宴廳是 英國 建築史上第一座建成的古典主義建築。17世紀末期,白廳兩度失火,致使宴會廳被毀。今天的宴會廳,是宮殿僅存的遺址。當年, 克倫威爾 處死查理一世,斷頭臺就設在這座樓前。 ↑白廳 皇家騎兵衛隊總部。 ↑白廳 這是財政部及海關總署。
白廳街的雕塑一直在講述戰爭,但並不像其他地方的一些雕塑那樣強悍誇張。那些被紀念的英雄們,手上幾乎沒有任何武器,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鮮活表情。 ↑白廳 著名的“ 和平 紀念碑”,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勝利閱兵時豎立。 ↑白廳 這座雕塑的名字為“二戰中的女人”,並無一個具體的人像,更多地是在展示一種情感。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個“衣架”。掛著各種各樣的衣飾。有長裙,還有挎包,但間或地夾雜上了幾件戎裝,讓人警醒。 ↑白廳 劍橋 公爵二世 喬治 親王, 喬治 三世的孫子, 維多利亞 女王的堂哥,曾擔任陸軍元帥、陸軍總司令。 ↑白廳 一戰時 英國 陸軍元帥道 格拉斯 ·黑格,一戰中最受爭議的將領,因為他的作戰幾乎總是伴隨著雙方的大量人員傷亡,由於漠視士兵生命而獲得了“屠夫”的綽號。 ↑白廳 國宴廳門前是 德文 郡公爵八世雕像, 英國 政治家,曾擔任過三個政黨領袖,還三次拒絕擔任總理,曾經擔任 愛丁堡 大學和 曼徹斯特 大學校長。 國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白廳的盡頭是國會廣場,是一片開放式綠地,這裡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雕像。 ↑國會廣場 廣場周圍懸掛著所有英聯邦旗幟。英聯邦由 英國 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帝國殖民地國家或附屬國組成,現如今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小。 ↑國會廣場 廣場上最醒目的是 丘吉爾 雕像,拄著手杖緊裹風衣,微斜著肥碩的身軀,眼神堅毅。 ↑國會廣場 這裡雲集了英聯邦成員眾多著名政治家,如 林肯 、曼德拉,這是披著短袍的甘地銅像。 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威斯敏斯特教堂又名西敏寺,原本是天主教教堂,後來成為聖公會教堂,是歷代國王加冕和王室成員舉行婚禮之地,威廉王子的婚禮就在此舉行的。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 英國 眾多的教堂中地位顯赫。 ↑西敏寺 除了王室成員, 英國 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其中有 丘吉爾 、 牛頓 、 達爾文 、狄更斯、霍金等人。 ↑西敏寺 教堂正面廣場豎立著一個紅色花崗岩紀念柱,為了紀念那些在威斯敏斯特受過教育的人,他們在 克裡米亞 和 印度 叛亂中死亡。 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議會大廈,也叫威斯敏斯特宮,位於 泰晤士 河邊,是 英國 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是 倫敦 的標誌性建築。 ↑議會大廈 在夜幕下議會大廈更顯美麗,它的眾多塔樓和針塔般的尖頂在探照燈的照射下像王冠一樣閃閃發光。 ↑議會大廈 威斯敏斯特宮設計包括了數座塔樓。最高的當屬西南廣場的 維多利亞 塔,達到了98.5米。 大本鐘(Big Ben)威斯敏斯特宮 西北 角的鐘樓就是著名的大本鐘,現稱伊麗莎白塔。 ↑大本鐘 從1859年開始大本鐘便開始為 倫敦 報時,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 ↑大本鐘 大本鐘是同時朝向四個方向的時鐘,每個鐘面的底座上刻著拉丁文的題詞,“上帝啊,請保佑我們的女王 維多利亞 一世的安全”。 ↑大本鐘 2017年開始對大本鐘進行維修,維修時間長達4年,預計到2021年大本鐘才能再度發聲。 倫敦眼(London Eye)倫敦 眼是為迎接新千年而設計的,坐落在 倫敦 泰晤士 河畔,是世界上首座、2005年前最大的觀景摩天輪。 ↑倫敦眼 夜晚的“ 倫敦 眼”會幻化成一個巨大的彩色光環,給 泰晤士 河增加了夢幻的色彩。 ↑倫敦眼 倫敦 眼邊上是萬豪酒店。 女王步道(The Queen's Walk)女王步道位於 泰晤士 河南 岸,是蘭貝斯大橋和塔橋之間的一段步行區,是為了慶祝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25周年建造。 ↑女王步道 石座上鑲嵌著路名:“The Queen's Walk”。 ↑女王步道 是個散步、健身的好地方,每天清晨有很多晨跑者。 ↑女王步道 沿著女王步道,游客可以從 倫敦 眼一直走到塔橋,一路欣賞 泰晤士 河的美景。 ↑女王步道 1977年是伊麗莎白二世登基25周年(銀禧年紀念)。 ↑女王步道 女王步道邊有許多音樂廳、劇院、藝術館和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