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麵包樹和麵包樹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猴麵包樹和麵包樹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猴麵包樹
在 非洲 熱帶草原上,有一種奇特的又矮又胖的樹,它的名字叫波巴布樹。由於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歡吃它的果實,所以人們稱它為“猴麵包樹”。 猴麵包樹屬木棉種植物,樹幹高不過20米左右,而胸徑卻可達15米以上,往往要十幾個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樹冠直徑可達50米以上。由於它看上去活像個大胖子,因此當地居民又稱它為“大胖子樹”、“樹中之象”。
猴麵包樹的長相非常奇特,對此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當波巴布樹在 非洲 “安家落戶”時,它不聽“上帝”的安排,卻自己選擇了熱帶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便把它連根拔了起來,從此波巴布樹就倒立在地上,變成了一種奇特的“倒栽樹”。直到今天,它仍稀疏地分佈在 非洲 的熱帶草原上,成為那裡的特有風景。 熱帶草原氣候終年炎熱,有明顯的乾濕季節,乾季時降雨很少。猴麵包樹為了能夠順利度過旱季,在雨季時,就拼命地吸收水分,貯藏在肥大的樹幹里。它的木質部像多孔的海綿,裡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在乾旱時,便成了人們的理想的水源。它曾為很多在熱帶草原上旅行的人們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乾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稱為“生命之樹”。
猴麵包樹的果實為長橢圓形,灰白色,長30—35釐米,縱切麵約15—17釐米。果肉多汁,含有有機酸和膠質,吃起來略帶酸味。既可生吃,又可製作清涼飲料和調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種子,種子含油量高達15%,榨出的油為淡黃色,是上等食用油。種子還可與雜糧混合食用。 在雨季,猴麵包樹在枝條上長出3—7片小葉組成的掌狀複葉。葉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質,是當地居民喜愛吃的蔬菜。嫩葉可做湯,味道極佳;葉片曬乾搗碎後,可以做調料。果實、葉片和樹皮可入藥,當地居民常用來醫治瘧疾。樹皮里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以製作繩子和樂器的弦,也可作為造紙原料,很早以前人們還用它來製作粗布。
猴麵包樹的木質又輕又軟,完全沒有木材利用價值。但有趣的是,當地居民常把樹幹的中間掏空,搬進去居住,形成一種非常別緻的大自然“村舍”。也有的居民將掏空的樹幹作為畜欄或貯水室、儲藏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猴麵包樹洞里貯存食物,可以放置很長時間而不腐爛、變質。 猴麵包樹還是有名的 長壽 樹,即使在熱帶草原那種乾旱的惡劣環境中,其壽命仍可達5000年左右。據有關資料記載,18世紀, 法國 著名的植物學家阿當松在 非洲 見到一些猴麵包樹,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活了5500年。由於當地民間傳說猴麵包樹是“聖樹”,因此受到人們的保護。
麵包樹
麵包樹切麵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達40多米。樹幹粗壯,枝葉茂盛,葉大而美,一葉三色。雌雄同株,雌花叢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狀。每個果實是由一個花序形成的。人們從樹上摘下成熟的麵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黃色時,就可食用。植株含白色乳汁,具板根,外形渾厚;在幼木時,板根並不明顯,隨樹木長高長粗,板狀的根就逐漸闊展形成。單葉互生,革質,呈闊卵形,葉端尖,基部呈心形,葉片極大,長約30至90公分,葉表為墨綠色富 光澤 ,為3至9羽狀深裂或全緣,葉脈明顯;為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先開,花小型,呈棍棒狀,腋生,長約25至40公分,雌花序呈球形;聚合果外表佈滿顆粒狀突尖,直徑可達20公分,成熟時為黃色。結果的時間一年內有9個月。 在它的枝條上、樹幹上直到根部,都能結果。果肉充實,味道香甜,澱粉豐富,且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B。麵包樹又稱羅蜜樹、馬檳榔、面磅樹。原產於一些島嶼國家,如玻里尼西亞、塔西提等。在 印度 等國家和熱帶地區均有種植。我國也有少量種植。其果實可食用,風味類似麵包,因此而得名。
用途
麵包樹是一種木本糧食植物,也可供觀賞。適合為行道樹和庭園栽植。東部的及 蘭嶼 島上的達悟族人都會取食麵包樹的果實,阿美族人在果實快要成熟時,摘下來去皮水煮食用,此外還會將白色乳汁拿給小孩子當成像口香糖一樣咀嚼。 使用價值
食用:麵包樹果實富含澱粉,燒烤後可食用。烤制過的麵包果,味如麵包,鬆軟可口,酸中有甜,常被用作口糧。
麵包樹在適應的條件下易成活,又因為它的高產,是解決饑荒的重要辦法。據史書記載,18世紀中葉時,殖民主義者的西 印度 群島,由於單一的種甘蔗,黑人受壓迫,生活苦,特別糧食不夠,鬧過大饑荒,1770-1777年間,僅一地,黑人就餓死1.5萬人。 英國 不得不採取措施改善那裡糧食狀況,就下令游船去塔希提採集麵包樹苗,運到西 印度 群島去種植,並 成功 地解決了當時的饑荒。 麵包樹是許多熱帶地區的主食,玻里尼西亞人在航海探險時通常攜帶此樹,以便在其他海島種植。果實食用前通常以烘烤或蒸,炸等方法料理,烹煮後味道與麵包和相似。一棵麵包樹一年可結200顆果,是食用植物中產量最高的一種。
麵包樹木材材質輕軟而粗,亦可供建築使用,海島居民以此為獨木舟。麵包樹適合作為行道樹、庭園樹木栽植。我國南方有些公園種有麵包樹,只作觀賞用,近年某些花園裡也可見到。
猴麵包樹
在 非洲 熱帶草原上,有一種奇特的又矮又胖的樹,它的名字叫波巴布樹。由於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歡吃它的果實,所以人們稱它為“猴麵包樹”。 猴麵包樹屬木棉種植物,樹幹高不過20米左右,而胸徑卻可達15米以上,往往要十幾個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樹冠直徑可達50米以上。由於它看上去活像個大胖子,因此當地居民又稱它為“大胖子樹”、“樹中之象”。
猴麵包樹的長相非常奇特,對此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當波巴布樹在 非洲 “安家落戶”時,它不聽“上帝”的安排,卻自己選擇了熱帶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便把它連根拔了起來,從此波巴布樹就倒立在地上,變成了一種奇特的“倒栽樹”。直到今天,它仍稀疏地分佈在 非洲 的熱帶草原上,成為那裡的特有風景。 熱帶草原氣候終年炎熱,有明顯的乾濕季節,乾季時降雨很少。猴麵包樹為了能夠順利度過旱季,在雨季時,就拼命地吸收水分,貯藏在肥大的樹幹里。它的木質部像多孔的海綿,裡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在乾旱時,便成了人們的理想的水源。它曾為很多在熱帶草原上旅行的人們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乾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稱為“生命之樹”。
猴麵包樹的果實為長橢圓形,灰白色,長30—35釐米,縱切麵約15—17釐米。果肉多汁,含有有機酸和膠質,吃起來略帶酸味。既可生吃,又可製作清涼飲料和調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種子,種子含油量高達15%,榨出的油為淡黃色,是上等食用油。種子還可與雜糧混合食用。 在雨季,猴麵包樹在枝條上長出3—7片小葉組成的掌狀複葉。葉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質,是當地居民喜愛吃的蔬菜。嫩葉可做湯,味道極佳;葉片曬乾搗碎後,可以做調料。果實、葉片和樹皮可入藥,當地居民常用來醫治瘧疾。樹皮里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以製作繩子和樂器的弦,也可作為造紙原料,很早以前人們還用它來製作粗布。
猴麵包樹的木質又輕又軟,完全沒有木材利用價值。但有趣的是,當地居民常把樹幹的中間掏空,搬進去居住,形成一種非常別緻的大自然“村舍”。也有的居民將掏空的樹幹作為畜欄或貯水室、儲藏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猴麵包樹洞里貯存食物,可以放置很長時間而不腐爛、變質。 猴麵包樹還是有名的 長壽 樹,即使在熱帶草原那種乾旱的惡劣環境中,其壽命仍可達5000年左右。據有關資料記載,18世紀, 法國 著名的植物學家阿當松在 非洲 見到一些猴麵包樹,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活了5500年。由於當地民間傳說猴麵包樹是“聖樹”,因此受到人們的保護。
麵包樹
麵包樹切麵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達40多米。樹幹粗壯,枝葉茂盛,葉大而美,一葉三色。雌雄同株,雌花叢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狀。每個果實是由一個花序形成的。人們從樹上摘下成熟的麵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黃色時,就可食用。植株含白色乳汁,具板根,外形渾厚;在幼木時,板根並不明顯,隨樹木長高長粗,板狀的根就逐漸闊展形成。單葉互生,革質,呈闊卵形,葉端尖,基部呈心形,葉片極大,長約30至90公分,葉表為墨綠色富 光澤 ,為3至9羽狀深裂或全緣,葉脈明顯;為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先開,花小型,呈棍棒狀,腋生,長約25至40公分,雌花序呈球形;聚合果外表佈滿顆粒狀突尖,直徑可達20公分,成熟時為黃色。結果的時間一年內有9個月。 在它的枝條上、樹幹上直到根部,都能結果。果肉充實,味道香甜,澱粉豐富,且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B。麵包樹又稱羅蜜樹、馬檳榔、面磅樹。原產於一些島嶼國家,如玻里尼西亞、塔西提等。在 印度 等國家和熱帶地區均有種植。我國也有少量種植。其果實可食用,風味類似麵包,因此而得名。
用途
麵包樹是一種木本糧食植物,也可供觀賞。適合為行道樹和庭園栽植。東部的及 蘭嶼 島上的達悟族人都會取食麵包樹的果實,阿美族人在果實快要成熟時,摘下來去皮水煮食用,此外還會將白色乳汁拿給小孩子當成像口香糖一樣咀嚼。 使用價值
食用:麵包樹果實富含澱粉,燒烤後可食用。烤制過的麵包果,味如麵包,鬆軟可口,酸中有甜,常被用作口糧。
麵包樹在適應的條件下易成活,又因為它的高產,是解決饑荒的重要辦法。據史書記載,18世紀中葉時,殖民主義者的西 印度 群島,由於單一的種甘蔗,黑人受壓迫,生活苦,特別糧食不夠,鬧過大饑荒,1770-1777年間,僅一地,黑人就餓死1.5萬人。 英國 不得不採取措施改善那裡糧食狀況,就下令游船去塔希提採集麵包樹苗,運到西 印度 群島去種植,並 成功 地解決了當時的饑荒。 麵包樹是許多熱帶地區的主食,玻里尼西亞人在航海探險時通常攜帶此樹,以便在其他海島種植。果實食用前通常以烘烤或蒸,炸等方法料理,烹煮後味道與麵包和相似。一棵麵包樹一年可結200顆果,是食用植物中產量最高的一種。
麵包樹木材材質輕軟而粗,亦可供建築使用,海島居民以此為獨木舟。麵包樹適合作為行道樹、庭園樹木栽植。我國南方有些公園種有麵包樹,只作觀賞用,近年某些花園裡也可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