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小小的你的文“意”之旅 - 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11日親子游


羅馬 進, 米蘭 出最大的目的就是, 米蘭 可以買東西。所以在 米蘭 的這兩天並沒有安排多少游玩。
到 米蘭 的這天已經是中午,從中央火車站出來坐地鐵來到了 米蘭 大教堂。訂的酒店,也是本次旅程的唯一一家酒店在 米蘭 大教堂附近。
酒店價格不便宜,一晚1600多,房間到還算挺大,至少在 歐洲 算大的了,兩個房間2張床,冰箱里的飲料全部免費,重點是就在 米蘭 大教堂旁邊,步行到大教堂不到5分鐘。


下午2點,單場只能參觀15分鐘,每場放20人。
在聖 瑪利亞 修道院門口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們趕到門口時,有個看起來有點像 亞洲 人的男人帶著工作人員的牌子站門口,我以為是工作人員所以咨詢瞭如何換票進入的情況。
他和我說在這邊排隊就行,時間到了自然就放了,還和我聊了一堆其他亂七八糟的。
結果是,到點我進去,裡面的工作人員告知我,必須去旁邊一個換票處先換票,還要寄包。
等我最後看完出來之後,那個像 亞洲 人的男人又主動過來找我,讓我幫忙是不是可以簽個名啥的。
好吧,這時候才看出來,原來是典型的 意大利 式的騙局。


《最後的晚餐》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畫中的每個使徒都是達 芬奇 基於現實生活的人物塑造的,而背叛者猶大據說是達 芬奇 跑到 米蘭 的監獄去找了一個大騙子,按著他的樣子描繪的。



但是這不影響這一副畫作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畫作。
對於這幅畫,達 芬奇 想要畫出比傳統壁畫更多的細節和亮度,所以他大膽選擇了直接在乾牆上創作,還使用了油漆,以提高顏色的亮度,以及一種特殊材料保護這種油漆免受潮濕。結果這幅畫不到20年的時間就開始褪色,後來油漆也開始腐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幅畫可以說已經被毀了,根本沒法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個修道院遭到了轟炸,不幸中的萬幸是沒讓畫徹底毀壞。

我帶著少爺講述著最後的晚餐的故事,讓少爺知道十二門徒,知道猶大賣主,告訴少爺,哪個人是賣主的猶大。
之後我們回到 上海 ,去了一次達 芬奇 的光影藝術展,少爺看到那些熟悉的畫直接就脫口而出了。
是的,小朋友還小,才四歲,但是不代表他沒記憶。生活的點滴,旅行的點滴,都是你成長的基石。
修道院中海油一些達 芬奇 的手稿,雖然整個區域都是不允許拍照的,所以都是偷偷拍的






米蘭 大教堂我是通過馬蜂窩訂的票,其實現場買也可以,不需要太久的排隊。
網上訂票還是需要去購票處換票的,第一次進入後三日內有效。我們買的是電梯登頂的票,第一天只去了大教堂內部,登頂放到第二天。

還有些黑人會拿著有顏色的繩子來綁你手上,然後問你要錢,當然,我們是不會受騙的,網上這樣的警示太多了。
米蘭 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規模雄踞世界第二,是僅次於 梵蒂岡 的 聖彼得 教堂,也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教堂之一。
拿破侖曾在這 裡加 冕,達 芬奇 為這座建築發明瞭電梯。
中央是 意大利 王國第一個國王維多利奧·埃瑪努埃爾二世的騎馬銅像 。





廳內全靠兩邊的側窗採光,窗細而長,上面嵌彩色玻璃,光線幽暗而神秘。







聖釘是耶穌基督當年被釘在十字架上面的釘子。目前存在世上的聖釘有兩顆,其中一顆在 巴黎 聖母院,而另外一顆存在 意大利 的 米蘭 大教堂裡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