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世紀的印跡,見證雙頭鷹的輝煌——2017年10月德奧捷匈14日(之三捷克)














布拉格 是一座歷經滄桑卻仍保有其優雅浪漫的氣質的城市。城市裡充滿各個歷史風格的建築,她有綽號:千塔之城、金色城市、萬城之母、 歐洲 之心。
我們是從CK小鎮坐Shuttle Bus進入 布拉格 的,一路上我驚艷不斷,目不轉睛地看過不停,目中的一切,既有古典浪漫文藝也有歷史的厚重感,我的菜啊我的愛 ,對一座城市一見鐘情,我是體驗到了。到酒店後,放下行李,急不可待地衝出去。 第一站:老城廣場(Old Town Square)
一路上的建築有沒有撩動你的心弦,讓你感覺一下子就置身中世紀?各式各樣的建築風格混搭一起,一點兒也沒有覺得雜亂無章,很喜歡,古典精緻又有歷史感。











老市政廳外牆上有一座精美別緻的天文鐘,它製作於1410年,是一種機械式的星盤,在中世紀是一種天文學設備。天文鐘包括三個主要部分:天文鐘面,代表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行走的使徒”,每小時顯示使徒和其他移動雕塑;下麵的日曆盤代表月份。天文鐘的背景顯示出地球和天空,圍繞著它有4個主要的移動元件:黃道環、一個旋轉的外環、代表太陽標幟的圖示、代表月球標幟的圖示。它根據當年的地球中心說原理設計,上面的鐘一年繞一周,下麵的一天繞行一圈,每天中午12點,十二尊耶酥門徒從鐘旁依次現身,6個向左轉,6個向右轉,隨著雄雞的一聲鳴叫,窗子關閉,報時鐘聲響起。

查理大橋建於1357年9月7日5點31分,按當地的書寫習慣,這串日期與時間的數字組合寫作135797531,成了一個正念反念都一樣的迴文,猶如咒語一般護佑大橋堅固不朽。大橋建成是1841年,作為跨越伏爾 塔瓦 河橋梁,是連接老城與 布拉格 城堡及鄰近地區重要 通道 ,也使得 布拉格 成為東 西歐 之間重要的貿易 通道 。該橋使用波希米亞砂岩建造。根據傳說,建造者在用來粘合石塊的灰漿中加入了雞蛋,以使橋梁更加堅固。
現在的查理大橋,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愧是 布拉格 重中之重的經典,是每個人來 布拉格 旅行的必到之處。橋長520米,寬10米,有16座橋墩,有3座塔橋,但竟無一釘一木,全用石頭建成。該橋最初稱為“石橋”,直到1870年才命名為“查理大橋”。 側面看去,大橋既獨特又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