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意大利雙城記-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2017年,建築設計雜誌《Architectural Digest》中,這座特瑞-維拉斯加塔樓(Torre Velasca)光榮入選“全球最醜24座大樓”之一…… = =當然了這種榜單我個人並不太認同……作為第一代 意大利 現代建築,維拉斯加塔樓沿襲了 倫巴第 的傳統,如同中世紀的堡壘和塔樓的混搭。由BBPR建築合作伙伴設計,修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他擁有商業與住宅雙用途,並且占據著 米蘭 天際線的一席之地,高約100米,是真正意義上的高層建築。我倒是……還蠻喜歡這個帶著古典氣息的現代龐然大物的hhhh~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杜莫的外立面真的是看多少次都被驚艷的忍不住拍來拍去啊……我只要路過,不論什麼時間,都會對著他們的雕塑拍著,嘴邊則不停說著“卧槽”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在正門的美好浮雕中,有時候我很理解被摸到掉色的金屬雕塑, 比如 你摸耶穌的腿,聖母的手,我都覺得這是沒問題的,但是請問,加百利(嘛我覺得是他——吧)的鼻子怎麼得罪你們了= =……為什麼要摸他的鼻子呢……而且還這麼鋥亮……= =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看看吧……每一個雕塑,每一個!撐著柱子的力士,站在台基上的聖人,包括小的浮雕,紋路,都是如此的細緻美好……天啊= =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一般開放的是旁門,這也是大部分教堂的模式。正門一般只有祭奠和特殊活動才會打開,這形態規整的樣式,有些 意大利 傳統教堂的氣氛。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走入內部,恢宏同樣震撼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近30米,直徑3.5米的 大理 石立柱支撐著最高處達45的大廳。每一個立柱的頂端柱頭部分都設有神龕,供奉著聖人的雕塑,這些雕塑雕刻的時期明顯不同,有些很古典老舊,有些風格則十分現代。畢竟縱跨500年的建造過程,然而唯有建造者對建築的耐心和認真,使得它成為如此不可多得的精品。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主祭壇由佩萊格裡尼於1581年設計,華拱之上是凱旋基督銅像,四位天使分別承著,四周的四根柱子則是整個教堂最龐大的支撐體,高約40米,直徑則為10米,大塊花崗岩砌疊而成,外包 大理 石,布教壇分別在兩旁前段的柱子之上,沒有太過繁奢的造型,卻莊嚴肅穆。正後方的彩窗是真的美……中心太陽光彩的圖案代表著正義與 仁愛 ,修建於500多年前的這些彩窗至今任然光彩,晨光透過這些彩窗射入教堂里,如同聖光沐浴。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這是一個小祭壇上的木質十字架雕刻,如此巨大的體量中,細小的節點都帶著一絲不苟的美感。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北側耳堂的部分, 大理 石的材質使得整個教堂的質感極富戲劇性,華貴,典雅。無數的雕塑如同身在其中的演者,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一場華美盛宴。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正立面,雖稱作“裝飾性哥特”卻又總覺得不太傳統,帶著些許 托斯卡納 古典氣息,巴 洛克 的檐部,以及一些在別處仿佛見到過的特征。所以自己個人覺得杜莫雖然被稱為最大的哥特教堂,但其實它融合了多種不同風格,在漫長的建造過程中將歷代 意大利 的建築風格中的優點加入了其中。所以當年拿破侖的加冕儀式要選擇這裡,哥們也是有品位的人!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杜莫主教堂有自己的博物館,在王宮一側,裡面體量不算非常大但是沿著流線走也需要一點時間。這裡陳放著許多老物,畢竟風吹日曬的雕塑有些珍品實在可惜,會替換一些放在這裡。也有頗為古老而後損毀修複的部分,或者更早一些因結構更改無法使用的,Anyway,這裡的雕塑美的同樣不像話,來看看這雕塑……一個美好的雕塑不是問題,問題這水平幾乎滿地都是!驚訝於他們的美,走不動路。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前廣場人流不止。 意大利 小哥哥們的西裝是真的帥氣的。天色陰雨,使得稍有一些空曠的畫面讓我靜靜的看了許久。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 即將落日,即將離開,我甚至都沒有去其他的教堂玩耍,全身心的關註與杜莫可還是覺得沒有看夠…… 米蘭 自己來了兩次,都不停的在看杜莫……也算是愛得深沉了= =
羅馬自助遊攻略
↑米蘭大教堂 建築,可以平庸無奇,也可以燦爛奪目。 米蘭大教堂 並不僅僅是一座 米蘭 中心區域的一所華美的教堂,它象徵著 米蘭 的過去與現在,榮耀與輝煌。外部3159尊雕塑將這座教堂裝飾的如同無與倫比的 大理 石山巒。《 米蘭 赦令》在此頒佈,拿破侖在此加冕,達 芬奇 為此發明瞭升降梯。1386年的 米蘭 第一位公爵 吉安 ·加萊亞佐· 維斯 孔蒂(Galeazzo Visconti Ⅲ)在修築它時可能未曾想到,幾世紀後的這座教堂,已經成為了不朽的詩篇,被人歌頌,被人崇拜。
羅馬
羅馬自助遊攻略
↑羅馬 說時遲那時快,來到 羅馬 第一件事就是奔來博格塞拜大神。首先不得不提及的,是西奧皮內-博格塞(Scipione Borghese)這位擁有獨到眼光的紅衣主教。首先他非常喜愛 卡拉 瓦喬,並且通過各種方式獲得了不少 卡拉 瓦喬的作品。也正是他早期的贊助,才使得貝尼尼在 意大利 脫引而出,成為了十七世紀最為傑出的藝術家。因此,博格塞擁有幾尊貝尼尼最為完美的雕塑作品。圖中的,是貝尼尼已自己為藍本創作的《大衛》。提及大衛多半人想到的應該是米開朗基羅的那尊完美的人像雕塑,沒錯,那尊幾乎封神的雕塑確實是最受矚目的大衛像。但是貝尼尼的大衛則是另一種觀念,他抓住了這段故事最為初始的一個動作:面部凶狠的大衛嘴唇緊閉用力,前額呈現出憤怒的皺眉感,姿勢緊繃,仿佛正在用盡全力準備投擲。這充滿了戲劇性的畫面和場景,已經並不再是神話故事,這血脈身姿幾乎就是一位壯碩的年輕男子的動態。這也是巴 洛克 藝術的精髓所在,萬物皆靈動。在被看做無法超越的經典面前,貝尼尼用另外一種方式完全詮釋了這個經典,實在是值得吹噓一番!
羅馬自助遊攻略
↑羅馬 羅馬 這座城市的魅力在於,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無處不在精美的雕塑作品,城市貫通的交通線路。隨處可見的大師真的是有些厲害的。偉人總是被人歌頌著, 比如 這尊雕塑最上端的人物,便是偉大的作家-歌德。
羅馬自助遊攻略
↑人民廣場 蘋丘 之上,盡收眼底的 羅馬 城在雨後顯得有些濕漉漉= =
羅馬自助遊攻略
↑人民廣場 人民廣場的大型雕塑,我的天來到 羅馬 我這個雕塑愛好者根本是……一路亢奮啊= =來幾次都這樣···
羅馬自助遊攻略
↑人民廣場 位於人民廣場北部的 人民聖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 Popolo)是一座最初建於1099年,併在1472-1477年重建,又在17世紀被貝尼尼翻修的 聖奧古斯丁 會教堂。這座從外面看幾乎淹沒在眾多建築之中的小教堂,擁有極端豐富的藝術收藏。圖中這部分是南牆第三個祭壇。由貝納迪諾-平圖裡喬Bernardino Pinturicchio及其工作室完成的繪畫精美度極高。
羅馬自助遊攻略
↑人民廣場 耳堂部分斜上方是管風琴的所在地。而這座管風琴下方的雕塑真的是太好看了吧!這就是大師手筆!貝尼尼為這座教堂重建了管風琴的部分,而中間的雕紋是當時時任教皇 亞歷山大 七世的徽章,對,大師得到了這位教皇多方支持,而他也回以永駐的藝術品!
羅馬自助遊攻略
↑人民廣場 《 聖保羅 的轉換》 卡拉 瓦喬在這座教堂中擁有兩幅祭壇畫的位置。
羅馬自助遊攻略
↑人民廣場 《 聖保羅 上十字架》另外一幅,可惜的是這兩幅作品的角度……都是無法正視的那種斜角= =拍起來真的是痛苦!然而,能看到他原作就這樣擺放在祭壇上也是一種幸運,畢竟這價值 連城 的繪畫作品沒有被移動過再最初的位置上,是十分難得的。而這樣一個擁有眾多藝術品的教堂,是免費隨意參觀的……= =這就是 羅馬 ……一個不經意間走進一個建築就能莫名看到超級大師作品的城市……
羅馬自助遊攻略
↑人民廣場 由人民廣場至 威尼斯 廣場,是一條筆直的南北向長街。這街上大牌雲集,我卻被這美麗的線條吸引了= =古城市的規劃可以做到如此有魅力並保存下來,實屬難得,真好!
羅馬自助遊攻略
↑人民廣場 聖山聖母堂的屋頂,與其相對的是另外一座如同雙子的奇跡聖母堂,就在隔壁。也都位於人民廣場的南側,這兩座教堂將人民廣場往南的路分為三岔路口:東起巴布伊諾街(Via del Babuino)、科爾索街(via Lata)和里佩塔街(Via di Ripetta)
羅馬自助遊攻略
↑人民廣場 不好意思,我還要放一張這條完美軸線圖=W=!
羅馬自助遊攻略
↑羅馬 到達 羅馬 時總是陰晴變換,一會陽光普照,一會陰雨綿綿,所以整個色調都帶著一點點的濕潤……而這時塔尖正好被突如其來的陽光照亮。分明的感覺真好!
羅馬自助遊攻略
↑羅馬 距離 西班牙 廣場不遠,視線可及範圍內,這座紀念碑頗為矚目。《聖母無原罪紀念柱》修建於十九世紀,柱頂的聖母由朱塞佩·奧比奇(Giuseppe Obici)雕刻。而下方 科林斯 立柱則是古 羅馬 雕刻,於1777年被髮掘出的古物,下方圍繞著四位希伯來聖賢。因為這已經是第三次來 羅馬 ,所以 西班牙 廣場人多到根本不想拍= =破船坐滿了人,直奔下一個目的地了!
羅馬自助遊攻略
↑羅馬 聖王路易堂 (Church of St. Louis of the French)是距離萬神廟距離不遠的一所 法國 在 羅馬 的國家教堂。聖王路易也就是路易九世,在13世紀被封為聖人的 法國 國王。而這裡最為值得稱道的就是靠近主祭壇的北側“康特雷爾禮拜堂”在這裡 卡拉 瓦喬初出茅廬便接受的三幅祭壇畫委托,圖中這幅為《聖馬太的遇難》
羅馬自助遊攻略
↑羅馬 《聖馬太蒙召》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 卡拉 瓦喬畫作之一。這種幽暗的一縷光線的畫面佈置簡直是迷人,而自己拍照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光線,大概是愛的深沉= =
羅馬自助遊攻略
↑羅馬 《聖馬太的靈感》。1585年, 羅馬 的 法國 紅衣主教馬蒂厄·康特雷爾(Matthieu Cointerel)留下一個遺囑,要在教堂建立一個小禮拜間奉獻給與他名字同音的聖馬太(St Matthew),這項工作由當時只有28歲的 卡拉 瓦喬接下。而他大膽的摒棄了祭壇畫經常慣用的表現手法,丟掉了理想化的美型風格和完美構圖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貼近人物肖像畫作的表現手法,用指向性頗高的光線承托出人物陰影,對比濃烈。而這種將聖人寫實化的風格在當時也引起了很大的紛爭。但是輿論造就名氣從古至今都不曾更改, 卡拉 瓦喬的名氣也逐漸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