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級紀念】從南到北,看盡埃及五千年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除了那副惹人捂臉的壁畫沒好意思久留, 盧克索 神廟還是有很多高大的 石柱 ,雖不及 卡納克 的規模,但蓮花形和錐形的 石柱 還是很有 羅馬 特色,陰刻與陽刻和諧地變化,無數的飛鳥從天空划過,在古老的石壁上留下矯健的影子。倚靠在幾千年前的石牆,行走在參天 石柱 間狹窄的路上,我一度被眼前的景象蠱惑,當真以為闖入了神域,只有恍惚看到盡頭的清真寺塔頂,聽到 埃及 導游俏皮的“你好”,才能短暫地將我從這種震撼中抽離出來。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光影瀲灧,卡納克的市井繁榮從 盧克索 神廟向北大約3公里就來到 卡納克 。 卡納克 神廟群由阿蒙神廟、女神穆特神廟和戰神門圖的神廟三部分組成。戰神門圖在底比斯廣受崇拜,產生時間也比阿蒙神更早,但由於阿蒙神迎合了地方統治者爭奪霸權和驅逐喜克索斯人的需要,因此迅速登上了主神的位置。穆特是阿蒙神的妻子,所以她也在阿蒙神廟旁獲得了相當壯觀的廟宇。阿蒙神廟自然也是三個神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
阿蒙神廟群最明顯的特征是十對矗立的塔樓,因為古代 埃及 神廟正面由兩個塔樓相對構成的入口,每個法老都希望自己所建的塔樓成為真正的入口,於是他們把先王的塔樓挪做後牆,建立新的。所以每當改朝換代,都會產生一對新的塔樓,最後數數阿蒙神廟竟有十對——真是懶惰、幼稚又小氣呢! ↑卡爾納克神廟 新王國時期的大部分法老都熱衷在阿蒙神的旗幟下對外擴張,他們在征戰中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法老們也在神廟的牆壁上刻畫他們征戰的雄姿,和獻給神廟贈品的清單。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is III)用文字和圖畫展示了他從 亞洲 帶來的花草樹木和動物,許多動植物的名稱和圖畫為研究古代 敘利亞 、 巴勒斯坦 一代的氣候環境、動物分佈和植被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只是遠古的象形實在需要努力想象, 比如 這個號稱最厲害的屎殼郎——是蜣螂,因為經常推著一顆像太陽一樣圓圓的糞球而被認為收到了拉神的祝福,於是一直作為古 埃及 長壽 、重生的象徵,我雙手合十虔誠地360度凝視,仍然堅持它更像蛤蟆呀! ↑卡爾納克神廟 卡納克 氣勢雄偉,占地廣闊,任是一路小跑,也難以走遍整片建築群的十分之一。最吸引眼球的一段莫過於高聳入雲的柱廳,站在大廳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 石柱 ,處處遮擋著人們的視線,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視覺,這裡也是《尼羅河上的慘案》拍攝地。太陽的光影照射下來,周圍的喧鬧都像有魔力般遠離,真有種殿堂般的神聖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圖特摩斯三世還在其中立起幾個方尖碑,其中之一從 阿斯旺 採石場運來後只是被立起來,光禿禿地站立了35年。後來圖特摩斯三世的孫子圖特摩斯四世按照他爺爺的計劃把方尖碑修飾刻寫一番,還加上了頌揚他孝敬祖先事跡的文字。這個方尖碑16世紀被運到 羅馬 ,立碑時底座碎掉1米多,仍以32米的高度居現存法老時期方尖碑之榜首。在 卡納克 神廟群里閑逛,抬眼也能望見一尊方尖碑,這屬於 埃及 的“武則天”哈瑟普特女王,碑身高29米,重323噸,是現 埃及 境內最高的一座。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門農巨像,一段無聲的歌底比斯尼羅河西岸,至今屹立著兩座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高20多米,均由整塊石英岩鑿刻而成。坐西朝東,原本矗立在祭廟入口,後來祭廟被毀只剩雕像了。法老的雕像面對著尼羅河東岸的阿蒙神廟和東方升起的太陽,顯然期望對岸的阿蒙神或是太陽神可以跨過河岸來到祭廟來幫助法老重生複活。 ↑門農巨像 公元前27年, 埃及 發生過一次地震,打那以後每當太陽照射到北面那座門農巨像時就會發出聲響,這種奇異的現象迅速成為了旅游亮點,人人都想一睹為快。許多旅行者都曾經記錄他們聽到了一首悲傷悠揚的歌。古 希腊 人將這個現象與攻占特洛伊城的故聯繫起來,科學家則認為是自然造成的,聲音的出現由於日出時分溫度由冷至熱的突然轉變,清晨的第一道太陽射線生成的熱量穿過石像的身體使之發出金石之聲。門農巨像前,不遠處有廣闊的田野,綠浪翻滾,兩座巨像象是一道歷史與現在、人文與自然之間的大門,威坐千年而不衰。
可惜公元199年 羅馬 皇帝賽維魯派人對地震產生的裂縫進行修複後,每日早晨發出清脆聲響的巨像重新變成了啞巴,也因此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經過這裡,只七七八八的游客駐足留念,兩三隻流浪狗四處搖尾乞憐,但乾瘦的身軀和精明的眼光很是令人生畏,從小怕狗的我不敢靠近,站在 高臺 上遠望石像仍能感到它們的高大震撼。 ↑門農巨像
阿蒙神廟群最明顯的特征是十對矗立的塔樓,因為古代 埃及 神廟正面由兩個塔樓相對構成的入口,每個法老都希望自己所建的塔樓成為真正的入口,於是他們把先王的塔樓挪做後牆,建立新的。所以每當改朝換代,都會產生一對新的塔樓,最後數數阿蒙神廟竟有十對——真是懶惰、幼稚又小氣呢! ↑卡爾納克神廟 新王國時期的大部分法老都熱衷在阿蒙神的旗幟下對外擴張,他們在征戰中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法老們也在神廟的牆壁上刻畫他們征戰的雄姿,和獻給神廟贈品的清單。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is III)用文字和圖畫展示了他從 亞洲 帶來的花草樹木和動物,許多動植物的名稱和圖畫為研究古代 敘利亞 、 巴勒斯坦 一代的氣候環境、動物分佈和植被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只是遠古的象形實在需要努力想象, 比如 這個號稱最厲害的屎殼郎——是蜣螂,因為經常推著一顆像太陽一樣圓圓的糞球而被認為收到了拉神的祝福,於是一直作為古 埃及 長壽 、重生的象徵,我雙手合十虔誠地360度凝視,仍然堅持它更像蛤蟆呀! ↑卡爾納克神廟 卡納克 氣勢雄偉,占地廣闊,任是一路小跑,也難以走遍整片建築群的十分之一。最吸引眼球的一段莫過於高聳入雲的柱廳,站在大廳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 石柱 ,處處遮擋著人們的視線,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視覺,這裡也是《尼羅河上的慘案》拍攝地。太陽的光影照射下來,周圍的喧鬧都像有魔力般遠離,真有種殿堂般的神聖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圖特摩斯三世還在其中立起幾個方尖碑,其中之一從 阿斯旺 採石場運來後只是被立起來,光禿禿地站立了35年。後來圖特摩斯三世的孫子圖特摩斯四世按照他爺爺的計劃把方尖碑修飾刻寫一番,還加上了頌揚他孝敬祖先事跡的文字。這個方尖碑16世紀被運到 羅馬 ,立碑時底座碎掉1米多,仍以32米的高度居現存法老時期方尖碑之榜首。在 卡納克 神廟群里閑逛,抬眼也能望見一尊方尖碑,這屬於 埃及 的“武則天”哈瑟普特女王,碑身高29米,重323噸,是現 埃及 境內最高的一座。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門農巨像,一段無聲的歌底比斯尼羅河西岸,至今屹立著兩座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高20多米,均由整塊石英岩鑿刻而成。坐西朝東,原本矗立在祭廟入口,後來祭廟被毀只剩雕像了。法老的雕像面對著尼羅河東岸的阿蒙神廟和東方升起的太陽,顯然期望對岸的阿蒙神或是太陽神可以跨過河岸來到祭廟來幫助法老重生複活。 ↑門農巨像 公元前27年, 埃及 發生過一次地震,打那以後每當太陽照射到北面那座門農巨像時就會發出聲響,這種奇異的現象迅速成為了旅游亮點,人人都想一睹為快。許多旅行者都曾經記錄他們聽到了一首悲傷悠揚的歌。古 希腊 人將這個現象與攻占特洛伊城的故聯繫起來,科學家則認為是自然造成的,聲音的出現由於日出時分溫度由冷至熱的突然轉變,清晨的第一道太陽射線生成的熱量穿過石像的身體使之發出金石之聲。門農巨像前,不遠處有廣闊的田野,綠浪翻滾,兩座巨像象是一道歷史與現在、人文與自然之間的大門,威坐千年而不衰。
可惜公元199年 羅馬 皇帝賽維魯派人對地震產生的裂縫進行修複後,每日早晨發出清脆聲響的巨像重新變成了啞巴,也因此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經過這裡,只七七八八的游客駐足留念,兩三隻流浪狗四處搖尾乞憐,但乾瘦的身軀和精明的眼光很是令人生畏,從小怕狗的我不敢靠近,站在 高臺 上遠望石像仍能感到它們的高大震撼。 ↑門農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