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旅--意大利 奧地利 斯洛伐克 匈牙利 捷克 德國 十六日游














它是世界第二大教堂,建在 聖彼得 的墓上面。米開朗琪羅設計的大圓頂,貝尼尼設計的廣場和弧形柱廊。
廣場中央的方尖碑由 埃及 運來,1586年立起來的時候還有個傳說:方尖碑比預期的要沉重,當碑身被很多股繩子緩緩拉起到一半的時候,繩子不堪重負開始斷裂。人們都以為碑身在綳斷部分繩索之後,一定會倒回地上摔得粉碎。全場鴉雀無聲之中,一名水手突然大喝一聲“澆水! ”這聲斷喝救了這塊方尖碑:常年出海跟帆索打交道的人有經驗,麻繩澆水之後堅韌度會大大增加。
除了米開朗琪羅,聖彼的教堂和廣場,更多地受到 巴羅 克-洛可可風格大師貝尼尼的影響。教堂里很多雕塑,陽臺,柱子,青銅傘蓋,都出自貝尼尼之手,表現出洛可可華麗的裝飾風格。




從 梵蒂岡 出來往東走,就是聖天使堡。它位於台伯河畔,古 羅馬 地區的最西端,有數條橋可通往台伯河西岸,較重要的一是伊瑪紐爾二世橋(Ponte Vitttorio Emanuele),另一就是前往聖天使堡的著名橋梁(Ponte Santa Angelo)。 走過聖天使橋時,不妨細看橋的造型和其上的各式精美雕刻,由Bernini設計的這座橋可說是巴 洛克 式裝飾藝術傑作,不過橋上諸天使像中唯二兩座由Bernini親手雕成的雕像,已被移至Santa Adrea delle Fratte教堂內妥為保存,改置兩座複製品於橋上。








萬神殿正面是典型的 希腊 神廟式樣,它的的大穹頂是“萬拱之母”,它的圓拱高度和直徑正好相等,越向頂端水泥越薄,天頂開窗透入陽光,顯得輕盈。後世 歐洲 中世紀上千年再沒有人能複製這樣規模的穹頂,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布魯內萊斯提Bruneleschi和米開朗琪羅通過仔細研究萬神殿穹頂的結構,才各自設計出了 佛羅倫薩 聖母百花教堂,和 梵蒂岡 聖彼得 大教堂的穹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