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一個人散步的八月牛津
一個人閑逛 牛津 ,慢慢悠悠也只不過三個多鐘頭,距離回去的車票還有兩個小時,索性記錄下熱騰騰的感想。
旅行的時候我真的很貪心,生怕時間不夠留下遺憾,我定了一早八點二十從 倫敦 Paddington Station直達Oxford的車票,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下車的時候似乎這個小城還沒有蘇醒。雖然沒有申請 牛津 大學,但我一直悄悄有些“驕傲”的覺得杜倫也很不錯,因為同有和牛劍一樣古老的學院制,同樣坐落在安靜的(失去娛樂生活的)小鎮上。(杜倫應該是最村的了……)所以很有親切感。
我第一站就照著地圖朝Bodleian Library走去,十五分鐘左右就到了,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也就在旁邊。可能因為比較早,路上的游客真的不多,整條街都顯得安靜 平和 ,建築也是乾凈清爽的風格,忍不住拿出相機咔咔咔。沿途有不少餐廳和紀念品店。尤其特別的是還有很多自行車,包括摩拜單車,只是單車都錯落得有些凌亂。
我最期待的是登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可以看 牛津 的全景。雖然這在很多景點都是非常基礎毫無別緻的設施,我依然被登高望遠的興緻吸引。進去church是免費的,稍微排了一會兒隊,因為頂層非常狹窄,要控制人流量,五個人五個人的上去。上頂層人均四棒,學生票僅供 牛津 大學的學生享受,想來也是,如此頂尖的學生有這樣的特權吧。登頂的樓梯宇宙超級無敵狹窄,只能一個人的寬度,也很陡很繞,但越往上我越期待。我就是這麼喜歡高處哈哈。
當然風景不負期望,讓人神清氣爽的建築色調配上八月底舒適但不至於蕭瑟的秋風。第一眼就是正前方的Bodleian Library, 這個角度是最完美的。我可太享受了!繞了幾個圈捨不得下樓去。 ↑牛津大學圖書館 下麵這張是手機全景。其他相機基本直出。 ↑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 想起來去年十月在 愛丁堡 的卡爾頓山Calton Hill也拍過全景,能看到遠處的海。 ↑卡爾頓山 出來教堂才十點多,太陽悠哉悠哉得出來啦,暖暖的照在身上也不刺眼,旅行團也聚集過來了。我想著去看一眼嘆息橋Bridge of Signs, 學名是Hertford Bridge, 是連接Hertford College新舊兩個學院的橋體,模仿 威尼斯 的嘆息橋而建。就在下麵這條街的轉角,根本也不用導航,但因為背光,我覺得實在沒什麼好拍的。 可能因為沒有正式開學,感覺街上游客比學生多,偶爾看見騎著車帶著耳機的應該是學生,端著咖啡杯的或許是老師,我會目視對方微笑示意,生怕作為游客的我打擾了他們的生活。
七月是整個 英國 最熱的時候了吧,去過一趟 劍橋 。 牛津 劍橋 總是被拿來比較,我自己也是矛盾的很,分明覺得沒有什麼好比的,都是頂尖的學府,卻還是在 牛津 街頭散步的時候想著 劍橋 人可真多啊,在 劍橋 划船的時候想著 牛津 會是怎樣的景象呢。當然這樣的比較僅限在游覽參觀的層面,與學術無關。
相隔一個月,因為氣候溫差的迥異,造成了我對 牛津 和 劍橋 完全不一樣的印象,相同的是我都非常喜歡與享受,或許多少也有欽羡的成分吧。今天的 牛津 是安靜的午後紅茶,上個月中旬的 劍橋 是盛夏的彩色的冰淇凌。當然我相信不一樣的季節會是不一樣的印象吧,所以是值得多去幾次的。順便來幾張七月的 劍橋 。熱火朝天。划船的小哥真的巨帥了笑起來卻傻乎乎,是 劍橋 的學生。 ↑劍河 寫游記真的是看心情了,而且只有真正讓我傾心的地方我才會記掛著特別記錄下來。最近論文收尾,快要離開 英國 ,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做著告別式,越想要抓住當下,越覺得矯情,卻又不可避免。
整個 英國 我最愛的還是 倫敦 了,所以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回顧一下,是值得久留也不會膩味的藝術之都,古典與現代的結合體。寫在這裡當作提醒自己。下次見啦!
旅行的時候我真的很貪心,生怕時間不夠留下遺憾,我定了一早八點二十從 倫敦 Paddington Station直達Oxford的車票,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下車的時候似乎這個小城還沒有蘇醒。雖然沒有申請 牛津 大學,但我一直悄悄有些“驕傲”的覺得杜倫也很不錯,因為同有和牛劍一樣古老的學院制,同樣坐落在安靜的(失去娛樂生活的)小鎮上。(杜倫應該是最村的了……)所以很有親切感。
我第一站就照著地圖朝Bodleian Library走去,十五分鐘左右就到了,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也就在旁邊。可能因為比較早,路上的游客真的不多,整條街都顯得安靜 平和 ,建築也是乾凈清爽的風格,忍不住拿出相機咔咔咔。沿途有不少餐廳和紀念品店。尤其特別的是還有很多自行車,包括摩拜單車,只是單車都錯落得有些凌亂。
我最期待的是登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可以看 牛津 的全景。雖然這在很多景點都是非常基礎毫無別緻的設施,我依然被登高望遠的興緻吸引。進去church是免費的,稍微排了一會兒隊,因為頂層非常狹窄,要控制人流量,五個人五個人的上去。上頂層人均四棒,學生票僅供 牛津 大學的學生享受,想來也是,如此頂尖的學生有這樣的特權吧。登頂的樓梯宇宙超級無敵狹窄,只能一個人的寬度,也很陡很繞,但越往上我越期待。我就是這麼喜歡高處哈哈。
當然風景不負期望,讓人神清氣爽的建築色調配上八月底舒適但不至於蕭瑟的秋風。第一眼就是正前方的Bodleian Library, 這個角度是最完美的。我可太享受了!繞了幾個圈捨不得下樓去。 ↑牛津大學圖書館 下麵這張是手機全景。其他相機基本直出。 ↑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 想起來去年十月在 愛丁堡 的卡爾頓山Calton Hill也拍過全景,能看到遠處的海。 ↑卡爾頓山 出來教堂才十點多,太陽悠哉悠哉得出來啦,暖暖的照在身上也不刺眼,旅行團也聚集過來了。我想著去看一眼嘆息橋Bridge of Signs, 學名是Hertford Bridge, 是連接Hertford College新舊兩個學院的橋體,模仿 威尼斯 的嘆息橋而建。就在下麵這條街的轉角,根本也不用導航,但因為背光,我覺得實在沒什麼好拍的。 可能因為沒有正式開學,感覺街上游客比學生多,偶爾看見騎著車帶著耳機的應該是學生,端著咖啡杯的或許是老師,我會目視對方微笑示意,生怕作為游客的我打擾了他們的生活。
七月是整個 英國 最熱的時候了吧,去過一趟 劍橋 。 牛津 劍橋 總是被拿來比較,我自己也是矛盾的很,分明覺得沒有什麼好比的,都是頂尖的學府,卻還是在 牛津 街頭散步的時候想著 劍橋 人可真多啊,在 劍橋 划船的時候想著 牛津 會是怎樣的景象呢。當然這樣的比較僅限在游覽參觀的層面,與學術無關。
相隔一個月,因為氣候溫差的迥異,造成了我對 牛津 和 劍橋 完全不一樣的印象,相同的是我都非常喜歡與享受,或許多少也有欽羡的成分吧。今天的 牛津 是安靜的午後紅茶,上個月中旬的 劍橋 是盛夏的彩色的冰淇凌。當然我相信不一樣的季節會是不一樣的印象吧,所以是值得多去幾次的。順便來幾張七月的 劍橋 。熱火朝天。划船的小哥真的巨帥了笑起來卻傻乎乎,是 劍橋 的學生。 ↑劍河 寫游記真的是看心情了,而且只有真正讓我傾心的地方我才會記掛著特別記錄下來。最近論文收尾,快要離開 英國 ,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做著告別式,越想要抓住當下,越覺得矯情,卻又不可避免。
整個 英國 我最愛的還是 倫敦 了,所以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回顧一下,是值得久留也不會膩味的藝術之都,古典與現代的結合體。寫在這裡當作提醒自己。下次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