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青島,文藝之城——國慶攜娃游記
▲ 海濱之城
每座城有每座城的氣質, 青島 是一種迷人的文藝氣質。
青島 有幾副面孔:在大海邊時,海浪撲岸,空曠人心,我感受到的是自然的力量;但轉過身,隨山勢而上下,穿過無數段曲折小街,經過散落在綠樹間一座座紅屋頂的老房子,我又確知這是百年曆史的滄桑。沿著魚山路、大學路、黃縣路、 龍口 路、龍山路……這一條條小街道走過去,隨處可見的名人故居、歷史遺址、咖啡館、書店、客棧、特色小店,加上 青島 海洋大學、 青島 美術館……歷史和文化交織吐納,穿成一個文藝的城。我竟然發現,這裡是我到過的最文藝的一個地方。
↑青島 ▲ 老城的路
我們是開著車來的,一進市區就有些錯愕:這裡的路……
沒錯,這裡的路高低起伏,一個坡接著一個坡。路很小,路名很繁複,幾乎隔幾百米就換個名字。突然出現的坡又陡又急。高德導航的志玲姐姐經常暈菜,找不著北。真佩服她連這種指揮詞兒都用上了:前方一共三個轉彎,請向右後方轉彎。沿銳角右轉,我也是服氣這種路了。我沒有去過 重慶 ,我在想象 重慶 的路是不是也是這樣。
所以出門我們不敢開車,一是不認路,一是開慣了 北京 的大馬路,害怕這麼窄的路,萬一堵了,啊,我會有一種等不到盡頭的絕望感,因為我太多次上班堵在路上了。
每天出門步行或者打車。
當然這種路也不適合騎自行車,摩拜很少。有天見一個小伙子騎摩拜騎的差點吐血,累得停下來喘氣,沒辦法,坡太大了。 ↑青島 ▲ 老房子開的青旅,客爆滿
路窄窄的,彎彎曲曲。路邊可能是誰家石頭壘的院牆,經過的時候,你在低處,被深陷其中。也可能是一些營業的小館子,沿街支出幾張桌子,門口堆著用過的餐具,老闆娘在專註的洗菜,洗碗,老闆在忙著點單。一家人守著一個小店,用心的經營,用心的討生活,歲月靜好。或者就看到一團茂盛的樹和植物,遠處露出房子的尖尖。一律被綠色籠罩著,線條很軟,性情很安靜,生活的氣息卻很濃。 ↑青島 ▲ 路邊偶拍
轉過街角,不經意的一家咖啡館就在你的視線里了,它悠閑的情調讓時間一下子慢了下來。
↑青島 ▲ 泡咖啡館的人
↑青島 ▲ 小路咖啡館
↑青島 ▲ 咖啡館外院牆彩繪
↑青島 ▲ 牆上裝飾
↑青島 ▲ 十大啊
↑青島 ▲ 昨日鄉村·原木工坊
↑青島 ▲ 隨遇而安咖啡館,悠閑的老闆
在這種街上走,總有一種悠悠的舊時光在你身邊,它慢慢的感覺。
這次旅程我也很慢,一共泡了兩個咖啡館,是我最喜歡的兩家店,也有它們自己的故事,鑒於我一直在做咖啡館記錄,這兩家店我會在另外的文章里詳細記錄。
↑青島 ▲ 最愛的一家:不舍晝夜咖啡館。樓的造型若橫空出世來到眼前
↑青島 ▲ 另外一家:原木手工咖啡館,溫暖清新的讓你想過居家日子
這樣的街,這樣的巷,步步是風景,走在其中是一種享受。
也是拍婚紗照的勝地,每天能碰到很多新人攝影團隊。就蹲在街邊化妝,換服裝,擺姿勢,準備拍……哦,來了一輛車,讓路讓路……準備拍,又來了一輛車,繼續讓……就在簡單的反覆中體會著樂趣。一對即將步入婚姻的年輕情侶,選擇在這裡記錄下彼此心心相印的足跡,老街不變,永恆見證。
↑青島 ▲ 婚紗攝影車
↑青島 大學路和魚山路交叉處有個紅牆拐角,它像 北京 紫禁城無數的紅牆那種肅穆的紅,只是沒有 北京 的牆那麼高。奇怪的是,這段牆每天圍滿了排隊等著拍照的年輕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大家非常有秩序,一個拍完,另一個上去。
好看的不是這段牆,而是拍照的人。年輕的面孔,漂亮的服裝,連她們擺出的各種pose,都是風景。不得不說在眾多圍觀者註目下拍照真的要有強大的心臟,有人就pose擺的很自如,有人就很局促,當然都很有趣。
↑青島 ▲ 拍照者
▲ 拍照者
大約網上有個攻略,說這個牆角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來,於是吸引了眾多年輕人來,似乎成了一種時尚。
我當然也趕了潮流,一手牽著娃,也在紅牆底下拍了一張。不過怎麼看都覺得老公拍的實在難看。一對情侶經過,漂亮的女孩正埋怨男友把自己拍的太難看了。老公偷笑,由此悟出真機:覺得把自己拍難看了是女人的通病。呃,我竟然無從反駁。 ▲ 美術館門牌
沿大學路紅牆走上百米,就到了 青島 美術館。院子不大,有兩幢樓,中西結合的風格,不過植物長得格外繁茂,有點庭院深深的神秘感。由此而莊重肅穆起來,不敢大聲喧嘩。 一邊是青年女畫家王釗的展,她畫了很多 非洲 人,除了臉部外,用大團的色團來簡略描述身體其他部分,我總覺得她想說些什麼,有點沉重。
另外一邊是 青島 本土的青年男畫家,他畫了很多 青島 的大海,晨昏變化,海水看起來不同。他畫的很精緻,在這種精緻中我感受到了美,有喜悅的感覺。也許他畫這些的時候便如我這般開心歡喜呢。 ▲ 小朋友在畫展
說實話除了跟老師學畫畫時去過幾次美術館,我幾乎沒看過畫展。我覺得自己看不懂。今天若不是順路一看,我恐怕永遠不會進來。第一我很忙,第二我不懂這個。
但是進來後有驚喜,我忽然明白了無所謂看懂看不懂,在那個時刻我體會到了美,這就夠了。平日的生活太匆忙了,匆忙的讓我們忘掉上天原本賜給過每個人發現美的眼睛。畫家努力創造的美,是給普通大眾的禮物,我們卻總是拒絕接受。
想想看,我們是不是在庸常生活中以看不懂為由,拒絕了很多親近美的機會?
青島 美術館真的很小,但是它位於大學路上,和周圍的文藝氣質呼應,讓周邊增色不少。
▲ 老舍故居
老城散落著很多名人故居,我看了老舍故居。一個院子,一座小樓。一張書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當年老舍在這張桌上寫出了傳世之作《駱駝祥子》。桌子放在窗前,窗外是一棵樹。安靜的院子,當午後的陽光穿過斑駁樹影照在桌子上的時候,多年前伏案筆耕的老舍先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很寧靜?很澎湃?我覺得他這個寫作環境很舒適。
▲ 荒島書店
院子旁邊連著荒島書店,也是咖啡館。一張桌邊有個女孩在寫信箋,是軟筆書法,豎行書寫,工整秀氣。旁邊有人排隊等著。我估計這寫的類似明信片一樣,寄回去做紀念。這裡很多店都幫著客人寄旅游明信片。
▲ 女孩正在寫
▲ 荒島書店
迎賓館,德占時期兩任 德國 總督的官邸,歐式建築和裝修,蓋的非常大氣。現在已經是博物館。院里花木修剪的很整齊,像個公園。
一棵樹將枝叉伸到我面前,無意中擋住去路。它開著滿樹橙黃色細碎的花,很香,引起我註意。老公說這是桂花樹。
哦,八月桂花香,到這個時節了。原來桂花不是熱烈的紅,而是溫暖的橙色,香氣也不膩人。記憶里突然想起那麼個人,明朗少女模樣,笑語盈盈,明眸善睞。她是我大學的閨蜜,叫“桂紅”,就是桂花開時出生的。多年不見,她人不知在哪裡?此時忽然有點想她。
很多人在這桂花樹下拍照。
中山 路劈材院,百年曆史,是一條美食街。擠,需要側身通過,吵雜,店主的攬客聲像潮水,空氣里瀰漫著煎魚的氣味,世界瞬間被密集壓縮於此。來過一次後,再不必來。
▲ 劈材院,百年曆史的小吃街
▲ 人太擠
▲ 一盤扎扎實實的肉
這次 青島 之旅首先是個親子之旅,寶貝們該出場了。 ▲ 手拉手搏擊大浪
我們在旅行途中很巧碰到了同事一家,非常驚喜。兩個娃一般大,有共同語言。
我們在海濱第一浴場消磨了半日,兩個娃在海灘上努力挖沙子,又衝到海裡和浪頭搏鬥,兩個小朋友全身都濕透了,非常盡興。大海和沙灘真的是兒童的天然樂園,那些生在海邊的孩子天生自帶幸運。
每座城有每座城的氣質, 青島 是一種迷人的文藝氣質。
青島 有幾副面孔:在大海邊時,海浪撲岸,空曠人心,我感受到的是自然的力量;但轉過身,隨山勢而上下,穿過無數段曲折小街,經過散落在綠樹間一座座紅屋頂的老房子,我又確知這是百年曆史的滄桑。沿著魚山路、大學路、黃縣路、 龍口 路、龍山路……這一條條小街道走過去,隨處可見的名人故居、歷史遺址、咖啡館、書店、客棧、特色小店,加上 青島 海洋大學、 青島 美術館……歷史和文化交織吐納,穿成一個文藝的城。我竟然發現,這裡是我到過的最文藝的一個地方。
↑青島 ▲ 老城的路
我們是開著車來的,一進市區就有些錯愕:這裡的路……
沒錯,這裡的路高低起伏,一個坡接著一個坡。路很小,路名很繁複,幾乎隔幾百米就換個名字。突然出現的坡又陡又急。高德導航的志玲姐姐經常暈菜,找不著北。真佩服她連這種指揮詞兒都用上了:前方一共三個轉彎,請向右後方轉彎。沿銳角右轉,我也是服氣這種路了。我沒有去過 重慶 ,我在想象 重慶 的路是不是也是這樣。
所以出門我們不敢開車,一是不認路,一是開慣了 北京 的大馬路,害怕這麼窄的路,萬一堵了,啊,我會有一種等不到盡頭的絕望感,因為我太多次上班堵在路上了。
每天出門步行或者打車。
當然這種路也不適合騎自行車,摩拜很少。有天見一個小伙子騎摩拜騎的差點吐血,累得停下來喘氣,沒辦法,坡太大了。 ↑青島 ▲ 老房子開的青旅,客爆滿
路窄窄的,彎彎曲曲。路邊可能是誰家石頭壘的院牆,經過的時候,你在低處,被深陷其中。也可能是一些營業的小館子,沿街支出幾張桌子,門口堆著用過的餐具,老闆娘在專註的洗菜,洗碗,老闆在忙著點單。一家人守著一個小店,用心的經營,用心的討生活,歲月靜好。或者就看到一團茂盛的樹和植物,遠處露出房子的尖尖。一律被綠色籠罩著,線條很軟,性情很安靜,生活的氣息卻很濃。 ↑青島 ▲ 路邊偶拍
轉過街角,不經意的一家咖啡館就在你的視線里了,它悠閑的情調讓時間一下子慢了下來。
↑青島 ▲ 泡咖啡館的人
↑青島 ▲ 小路咖啡館
↑青島 ▲ 咖啡館外院牆彩繪
↑青島 ▲ 牆上裝飾
↑青島 ▲ 十大啊
↑青島 ▲ 昨日鄉村·原木工坊
↑青島 ▲ 隨遇而安咖啡館,悠閑的老闆
在這種街上走,總有一種悠悠的舊時光在你身邊,它慢慢的感覺。
這次旅程我也很慢,一共泡了兩個咖啡館,是我最喜歡的兩家店,也有它們自己的故事,鑒於我一直在做咖啡館記錄,這兩家店我會在另外的文章里詳細記錄。
↑青島 ▲ 最愛的一家:不舍晝夜咖啡館。樓的造型若橫空出世來到眼前
↑青島 ▲ 另外一家:原木手工咖啡館,溫暖清新的讓你想過居家日子
這樣的街,這樣的巷,步步是風景,走在其中是一種享受。
也是拍婚紗照的勝地,每天能碰到很多新人攝影團隊。就蹲在街邊化妝,換服裝,擺姿勢,準備拍……哦,來了一輛車,讓路讓路……準備拍,又來了一輛車,繼續讓……就在簡單的反覆中體會著樂趣。一對即將步入婚姻的年輕情侶,選擇在這裡記錄下彼此心心相印的足跡,老街不變,永恆見證。
↑青島 ▲ 婚紗攝影車
↑青島 大學路和魚山路交叉處有個紅牆拐角,它像 北京 紫禁城無數的紅牆那種肅穆的紅,只是沒有 北京 的牆那麼高。奇怪的是,這段牆每天圍滿了排隊等著拍照的年輕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大家非常有秩序,一個拍完,另一個上去。
好看的不是這段牆,而是拍照的人。年輕的面孔,漂亮的服裝,連她們擺出的各種pose,都是風景。不得不說在眾多圍觀者註目下拍照真的要有強大的心臟,有人就pose擺的很自如,有人就很局促,當然都很有趣。
↑青島 ▲ 拍照者
▲ 拍照者
大約網上有個攻略,說這個牆角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來,於是吸引了眾多年輕人來,似乎成了一種時尚。
我當然也趕了潮流,一手牽著娃,也在紅牆底下拍了一張。不過怎麼看都覺得老公拍的實在難看。一對情侶經過,漂亮的女孩正埋怨男友把自己拍的太難看了。老公偷笑,由此悟出真機:覺得把自己拍難看了是女人的通病。呃,我竟然無從反駁。 ▲ 美術館門牌
沿大學路紅牆走上百米,就到了 青島 美術館。院子不大,有兩幢樓,中西結合的風格,不過植物長得格外繁茂,有點庭院深深的神秘感。由此而莊重肅穆起來,不敢大聲喧嘩。 一邊是青年女畫家王釗的展,她畫了很多 非洲 人,除了臉部外,用大團的色團來簡略描述身體其他部分,我總覺得她想說些什麼,有點沉重。
另外一邊是 青島 本土的青年男畫家,他畫了很多 青島 的大海,晨昏變化,海水看起來不同。他畫的很精緻,在這種精緻中我感受到了美,有喜悅的感覺。也許他畫這些的時候便如我這般開心歡喜呢。 ▲ 小朋友在畫展
說實話除了跟老師學畫畫時去過幾次美術館,我幾乎沒看過畫展。我覺得自己看不懂。今天若不是順路一看,我恐怕永遠不會進來。第一我很忙,第二我不懂這個。
但是進來後有驚喜,我忽然明白了無所謂看懂看不懂,在那個時刻我體會到了美,這就夠了。平日的生活太匆忙了,匆忙的讓我們忘掉上天原本賜給過每個人發現美的眼睛。畫家努力創造的美,是給普通大眾的禮物,我們卻總是拒絕接受。
想想看,我們是不是在庸常生活中以看不懂為由,拒絕了很多親近美的機會?
青島 美術館真的很小,但是它位於大學路上,和周圍的文藝氣質呼應,讓周邊增色不少。
▲ 老舍故居
老城散落著很多名人故居,我看了老舍故居。一個院子,一座小樓。一張書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當年老舍在這張桌上寫出了傳世之作《駱駝祥子》。桌子放在窗前,窗外是一棵樹。安靜的院子,當午後的陽光穿過斑駁樹影照在桌子上的時候,多年前伏案筆耕的老舍先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很寧靜?很澎湃?我覺得他這個寫作環境很舒適。
▲ 荒島書店
院子旁邊連著荒島書店,也是咖啡館。一張桌邊有個女孩在寫信箋,是軟筆書法,豎行書寫,工整秀氣。旁邊有人排隊等著。我估計這寫的類似明信片一樣,寄回去做紀念。這裡很多店都幫著客人寄旅游明信片。
▲ 女孩正在寫
▲ 荒島書店
迎賓館,德占時期兩任 德國 總督的官邸,歐式建築和裝修,蓋的非常大氣。現在已經是博物館。院里花木修剪的很整齊,像個公園。
一棵樹將枝叉伸到我面前,無意中擋住去路。它開著滿樹橙黃色細碎的花,很香,引起我註意。老公說這是桂花樹。
哦,八月桂花香,到這個時節了。原來桂花不是熱烈的紅,而是溫暖的橙色,香氣也不膩人。記憶里突然想起那麼個人,明朗少女模樣,笑語盈盈,明眸善睞。她是我大學的閨蜜,叫“桂紅”,就是桂花開時出生的。多年不見,她人不知在哪裡?此時忽然有點想她。
很多人在這桂花樹下拍照。
中山 路劈材院,百年曆史,是一條美食街。擠,需要側身通過,吵雜,店主的攬客聲像潮水,空氣里瀰漫著煎魚的氣味,世界瞬間被密集壓縮於此。來過一次後,再不必來。
▲ 劈材院,百年曆史的小吃街
▲ 人太擠
▲ 一盤扎扎實實的肉
這次 青島 之旅首先是個親子之旅,寶貝們該出場了。 ▲ 手拉手搏擊大浪
我們在旅行途中很巧碰到了同事一家,非常驚喜。兩個娃一般大,有共同語言。
我們在海濱第一浴場消磨了半日,兩個娃在海灘上努力挖沙子,又衝到海裡和浪頭搏鬥,兩個小朋友全身都濕透了,非常盡興。大海和沙灘真的是兒童的天然樂園,那些生在海邊的孩子天生自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