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Amsterdam
↑國立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 “對不起,我們要關門了。”
臨走時驚鴻一瞥,榮耀畫廊盡頭用專門的一整個展廳展示《夜巡》,廊柱和天花板都契合畫作進行了特別的設計,讓光線最自然表現畫作的美。此時整個畫廊只有我一人,人生中有一秒我曾獨自欣賞 荷蘭 最精美的畫,想到這一點,就感覺自己被治愈了。
陳丹燕曾經說,“當我有能力去旅行,我就要去找早已在心中存活的世界。”
所以我千里迢迢,來看一眼課本上描述過的畫作。
↑國立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 他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生前卻只賣出一幅畫你知道文科和理科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嗎?
世界上只有一個萬有引力定律,一千個讀者卻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文化藝術的多元性導致了審美的多維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最愛的藝術家”。
美學修養高的專業人士,或許更推崇米開朗基羅。他是天才,動臂揮斧就是《大衛》,甩幾下畫筆便成就了《創世紀》,他活到89歲,帶著眾多未完成的群像巨作抱憾離世,世人無不痛心,認為支撐起 意大利 文藝復興的頂梁柱轟然垮塌。
審美超前的人,一定繞不開畢加索。他是巨匠,他把人物解體,重組,用平面的畫表現立體的世界。大多數人看不懂他的畫,只能跪著,仰慕著,雙手捧著他的畫送進世界頂尖級的藝術殿堂。哦對了,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活著親眼看見自己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藝術家。
浪漫感性的人不止看畫,還要聽畫背後的故事,所以世界上出現了無數梵高的追隨者。
↑梵高博物館 他是瘋子,意識不清時用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與精神病奮戰多年,最終飲彈自盡;
他一生貧窮窘迫,甚至買不起畫布,只能在畫布反面作畫,或是層層覆蓋早先的作品。
他懷才不遇,生前只賣出了一幅畫,買主還是他弟弟。
現實的悲慘導致了梵高的不幸,同時,現實的痛苦成就了梵高的浪漫。
梵高二十二歲初到 巴黎 時,尚不知“印象主義”為何物,殊不知多年之後,他的名字詮釋了“後印象主義”。
五年後半路出家,開始學習繪畫。筆下出現的多是農民,妓女,社會底層的人物形象。這一時期的作品色彩陰郁,還不是我們所熟知的梵高風格。
梵高有過幾段痛苦而糾葛的感情,卻終生未娶。他深陷在孤獨中,敏感,情緒化,激進。
好友高更的離去讓他爆發,割下了耳朵送去,卻讓高更更加避之不及。
這之後梵高的精神狀況急速轉下,可是筆下的色彩卻日益豐富。
他畫最爛漫的事物,
滿開的野薔薇,綻放的鳶尾,灑金的嚮日葵;
蔚藍的不真實的天空,綠的幾乎要溢出的原野,粉嫩的滴水的大片杏花枝;
波濤洶涌的大海,光影流動的星月夜,麥浪翻滾的田野……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即使是沒有學過畫的人,都被他筆下的世界打動了。
我們讀不懂他的孤獨,卻能明白,這些畫是美的。
走進梵高博物館,刻意調暗的環境光線讓人們把註意力都集中在畫作上去,也或許是梵高濃郁的色彩讓人們忘記了畫作之外的東西。
在投射燈下,可以近距離觀察梵高的筆觸,那些鮮艷的顏料是層層堆疊的,是立體的,斧劈刀削般抹在畫布上,力透紙背,在燈下反著微光。
盯著畫作局部的色彩久了,感覺一筆一筆的顏料仿佛開始糅合,畫面好像流動起來了。
這是梵高眼中的世界,在那個世界,波動的水面,麥田,一切運動的物體都是有顏色的。
這是看印刷品無法感受到的美。
↑梵高博物館 梵高的短命,幾乎是註定的。
他在37歲時被自己創作的激情燃燒,那些濃烈如噴火的色彩最終吞噬了他。
他走近麥田深處,對著自己開了一槍,槍聲驚起了鴉群,驚惶地飛向陰郁的天際。
他在死前,便預知了自己的死亡。
梵高死後,他與弟弟提奧多年來的信件被整理,一個被世人忽略的天才,終於引起了人們的註意。
提奧的第一個孩子誕生時,梵高比自己當了爸爸還要開心。他為這個可愛的小侄子花了巨幅的杏花,祖母綠色的天空,枝繁葉茂的花枝,無一不表現出新生命的勃 勃生 機。
這個孩子,也叫梵高。從呱呱墜地時起,因為一幅畫,他的生命就與世界上另一個自己緊緊連在了一起。
正是他創建了梵高博物館。
我在博物館頂層看到那幅畫時,默默驚訝於命運的偉大。
↑梵高博物館 如今在梵高博物館,與嚮日葵和星空這兩個象徵梵高的元素一同反覆出現的,便是杏花枝。絲巾,水杯,手機殼,設計精美的紀念品讓人忍不住剁手。平心而論,在參觀過 歐洲 半數頂尖博物館後,梵高博物館的紀念品是最讓我有購買欲的。
略感遺憾的是,梵高那幅美麗的《繁星之夜》卻收藏在大洋彼岸的 美國 。
這位生前一文不名的畫家,前幾年曾因為一幅作品拍出3.7億元的天價震驚世人。
一些提及梵高的藝術作品,也同樣跟著火了一把。
從 日本 黑澤明的電影《夢》,到 臺灣 美學教授蔣勛先生的著作《蔣勛破解梵高之美》,乃至向梵高致敬的 美國 民謠歌手唐*麥克林一曲《Starry Starry Night》,後人們從自己的視角解讀梵高,賦予他的作品新的含義。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參觀攻略:
梵高美術館里的真跡不允許拍照,參觀者可以與拍照區1:1還原的幾幅名作合影留念。
必看作品:《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嚮日葵》(Sunflowers)、《黃房子》(The Yellow House)、《卧室》(Bedroom in Arles)、《麥田群鴉》(Wheatfield with Crows)等。
除了畫作之外,這裡還有梵高的750封書信等藏品,以便參觀者瞭解這位大師的創作與人生。
地址:Museumplein 6, 1071DJ Amsterdam
到達方式:乘坐2、5路有軌電車在Van Baerlestraat站下車即到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四、周六、周日9:00-17:00,周五9:00-22:00(售票處閉館前30分鐘關閉)
門票:成人17歐元,18歲以下免費(需提供有效身份證件)現場購票排隊要1個半小時以上,推薦提前一周從官網 www.vangoghmuseum.nl 購票。
讓人臉紅心跳的性博物館欣賞了兩天高雅藝術後,感覺有點消化不良了。
我和小伙伴在大街上逛游著想找點接地氣的東西,然後就“剛巧”路過了性博物館。
進不進?
進不進?
你戳戳我,我戳戳你,我倆在博物館前磨嘰了五分鐘,還是沒鼓起勇氣去買票。跟兩個單純書生頭一回逛窯子一樣一樣的。
最後,抱著“來都來了”的游客心態,還是進去了。畢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出了門一撕票誰問都不承認來過這裡。
為了不留痕跡,我都強忍住好奇心沒有拍照。。。雖然很不幸當天晚上小伙伴就在各 大社 交平臺把我給賣了。
“哎呦性博物館還真是開眼界吼吼吼,我和凱迪兩個人都看獃了嚯嚯嚯。。。。”
其實這個博物館真的是很小很小的店面,一扇推拉門那麼大,殊不知門後的世界還真是豐富。4層小樓,進深很深,走進去後一個主題的房間連著一個房間,每個房間的展品都很多,正兒八經逛下來也花了我們三個小時。
(看情趣用品看了三個小時也是厲害)
全憑回憶來想的話,關於“性”的收藏品還真是千奇百怪。
有世界各地關於生殖崇拜或者性元素的雕刻, 比如 印度 克久拉霍 性廟各種瑜伽姿勢的群P石雕, 希腊 神話里丁丁很大摸了可以生娃的某神,等等。比較好玩的是一種可拆卸浮雕,正常來看很普通,但是個別夫人的裙子或者遮住人體的芭蕉葉、馬車可以拆下來,就會發現裡面都是羞羞的不可描述的動作。
啊感覺作為一個女生說的有點多了。。。
有各種丁丁元素的裝飾品,丁丁座椅、丁丁水龍頭、丁丁掛衣鉤,講真走出博物館後默默感慨一下,能把所有管狀物柱狀物賦予這種含義,再看這個世界,感覺滿眼都是生殖崇拜了。
走廊牆上所有的空地都是讓人臉紅心跳的內涵畫,就連博物館的洗手間都是各種難以形容的暗示,嗯,只可遠觀不可言傳。
Sm館簡直就像一個拷問犯人的房間,還帶配音的。。。
群P,跨性別人、同性、人獸……真的不知道原來繁衍後代的事,居然可以整齣這麼多花樣。
博物館里還收藏了不同語言的小黃文,色情漫畫雜誌寫真什麼的。對比中西方對性的態度,可以看出來西方更多的側重於姿勢的複雜,器官的巨大,以及各種輔助情趣玩具。而東方的性多是為了表現愛欲, 日本 著名情色攝影大師荒木經惟便擅長拍攝此類題材,一種調侃的說法講,荒木經惟創作時,和女模特啪啪啪,然後抓拍她高潮時迷離的眼神或者抓床單的手,這些毫不裸露的元素卻能讓人看得心跳加速。一言以蔽之,東方視性為愛的一部分,而西方將兩者分離。相比之下,私以為把如此隱私含蓄的事真的挑明瞭擺在眼前來看,反而沒有意思了,倒是東方這種婉轉有感情的表達方式更棒。
看完一篇文章,我決定去荷蘭嗑藥性和毒品,是 阿姆斯特丹 無法摘除的標簽,就像長城之於 北京 。
當不了嫖客,又不想當癮君子, 阿姆斯特丹 之行的後兩天略顯平淡。剛巧朋友分享給我一篇文章,題目大概是《平平淡淡活到30歲,我決定去 荷蘭 吃蘑菇》。內容大概是一個姑娘在荷蘭吃了一種奇特的蘑菇,感受到身體像海豚一樣游動,眼前的世界像流動的彩虹,“連嘔吐都異常美麗”。
我被文章華麗的文風深深吸引了,其中描繪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美好世界,甚至在這一奇幻體驗後,她辭職賣房,開始新生活。
這簡直就是濟世良藥啊。
人生苦短,何妨一試?
很容易就在青旅樓下的小超市買到了傳說中的奇幻蘑菇。
蘑菇下肚10分鐘後,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總之開始頭暈,胸悶。
15分鐘,反胃,噁心,站立不穩,下意識扶牆。
16分鐘,一陣翻江倒海的嘔吐。
不久前拍著胸脯說保我安全的小伙伴開著閃光燈啪啪啪進行全程記錄(我真是感動得無以言表),慶幸自己沒倒在地上不然估計她肯定先拍個現場照再考慮要不要扶我起來。
20分鐘,淚眼婆娑地抬起頭看看這個世界,期望看到傳說中的彩虹色,扭曲的街道,或者噴火的龍。
屁都沒有。
“凱迪你吐的時候好美哦,真的是讓人保護欲爆棚!”
“我靠到底是我吃了蘑菇還是你吃了蘑菇,為何我看你還是那麼醜。”
上一句話沒說出口,另一波嘔吐來襲。
伴隨著無法控制的頭暈和胸悶,我開始納悶那些寫出極致體驗的人,你們真的吃過蘑菇嗎?
可憐我晚飯那麼好吃的一碗南記雞湯雲吞,一口沒剩,全進了垃圾桶。
大概是因為吃過的蘑菇都吐了,隨後不適感慢慢減弱,我終於又能正常走路了,但是身上很累,本來感冒就還沒好,感覺更虛了。
這個東西,為何在 中國 卻有了眾多追崇者?
這種在 中國 剛剛開始流行起來的旅行體驗正在知乎、攜程流傳,我想很快它就能列入“來 荷蘭 不可錯過的10個體驗”,和梵高、 布朗 尼一起,成為荷蘭的標簽。而歐美人對這種口服的毒品早有耳聞,它和臟辮、紋身、大麻、妓女一樣,屬於特定的群體,99%的正常人都選擇避而遠之。
“吃奇幻蘑菇必須在有嗑藥經驗的人陪同下進行。”
“致幻類毒品會對中樞神經產生不可修複的損傷。”
我想就連寫文章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有的文章里稱自己嘗試了不同種的蘑菇來體驗不同的幻覺,有的人為了博人眼球將體驗寫的精彩無比。這其實無意中都在教唆人們去接觸毒品。
荷蘭 允許人攜帶5克以內的大麻,以確保軟毒品處在可控範圍內。年輕人不再覺得抽大麻很酷了,吸毒率因此逐漸降低。
↑阿姆斯特丹 但是
沒有人知道這些大麻從何而來,因為大麻交易是違法的。(一個大麻販子也不可以擁有5克以上大麻,所以他不能囤貨)這個略顯矛盾的禁令是在暗示人們,政府對毒品的態度仍然是很敏感。也因此 荷蘭 幾乎不存在海洛因等硬毒品的流通。
奇幻蘑菇處在監管的邊緣,幾年前因為惡性事件被禁( 法國 女孩服用奇幻蘑菇後跳樓),目前市面上只允許售賣毒性較小的蘑菇孢子,但市場混雜,蘑菇種類、劑量、銷售方式極不正規。
我試圖和一些朋友解釋,自己吃蘑菇並不是很拉風的經歷,但是大家普遍的反應是“這不是在 荷蘭 是合法的嘛”。我的回答是:在荷蘭嫖娼還給開發票呢,你會去找小姐嗎?
我希望看到這裡的你,在下一次大家談到毒品時,告訴身邊的朋友,在 荷蘭 有一種毒蘑菇,它很危險,不要碰。
這座博物館,收藏著荷蘭最迷人的微笑 ↑海牙 ↑海牙 ↑海牙
臨走時驚鴻一瞥,榮耀畫廊盡頭用專門的一整個展廳展示《夜巡》,廊柱和天花板都契合畫作進行了特別的設計,讓光線最自然表現畫作的美。此時整個畫廊只有我一人,人生中有一秒我曾獨自欣賞 荷蘭 最精美的畫,想到這一點,就感覺自己被治愈了。
陳丹燕曾經說,“當我有能力去旅行,我就要去找早已在心中存活的世界。”
所以我千里迢迢,來看一眼課本上描述過的畫作。
↑國立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 他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生前卻只賣出一幅畫你知道文科和理科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嗎?
世界上只有一個萬有引力定律,一千個讀者卻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文化藝術的多元性導致了審美的多維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最愛的藝術家”。
美學修養高的專業人士,或許更推崇米開朗基羅。他是天才,動臂揮斧就是《大衛》,甩幾下畫筆便成就了《創世紀》,他活到89歲,帶著眾多未完成的群像巨作抱憾離世,世人無不痛心,認為支撐起 意大利 文藝復興的頂梁柱轟然垮塌。
審美超前的人,一定繞不開畢加索。他是巨匠,他把人物解體,重組,用平面的畫表現立體的世界。大多數人看不懂他的畫,只能跪著,仰慕著,雙手捧著他的畫送進世界頂尖級的藝術殿堂。哦對了,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活著親眼看見自己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藝術家。
浪漫感性的人不止看畫,還要聽畫背後的故事,所以世界上出現了無數梵高的追隨者。
↑梵高博物館 他是瘋子,意識不清時用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與精神病奮戰多年,最終飲彈自盡;
他一生貧窮窘迫,甚至買不起畫布,只能在畫布反面作畫,或是層層覆蓋早先的作品。
他懷才不遇,生前只賣出了一幅畫,買主還是他弟弟。
現實的悲慘導致了梵高的不幸,同時,現實的痛苦成就了梵高的浪漫。
梵高二十二歲初到 巴黎 時,尚不知“印象主義”為何物,殊不知多年之後,他的名字詮釋了“後印象主義”。
五年後半路出家,開始學習繪畫。筆下出現的多是農民,妓女,社會底層的人物形象。這一時期的作品色彩陰郁,還不是我們所熟知的梵高風格。
梵高有過幾段痛苦而糾葛的感情,卻終生未娶。他深陷在孤獨中,敏感,情緒化,激進。
好友高更的離去讓他爆發,割下了耳朵送去,卻讓高更更加避之不及。
這之後梵高的精神狀況急速轉下,可是筆下的色彩卻日益豐富。
他畫最爛漫的事物,
滿開的野薔薇,綻放的鳶尾,灑金的嚮日葵;
蔚藍的不真實的天空,綠的幾乎要溢出的原野,粉嫩的滴水的大片杏花枝;
波濤洶涌的大海,光影流動的星月夜,麥浪翻滾的田野……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即使是沒有學過畫的人,都被他筆下的世界打動了。
我們讀不懂他的孤獨,卻能明白,這些畫是美的。
走進梵高博物館,刻意調暗的環境光線讓人們把註意力都集中在畫作上去,也或許是梵高濃郁的色彩讓人們忘記了畫作之外的東西。
在投射燈下,可以近距離觀察梵高的筆觸,那些鮮艷的顏料是層層堆疊的,是立體的,斧劈刀削般抹在畫布上,力透紙背,在燈下反著微光。
盯著畫作局部的色彩久了,感覺一筆一筆的顏料仿佛開始糅合,畫面好像流動起來了。
這是梵高眼中的世界,在那個世界,波動的水面,麥田,一切運動的物體都是有顏色的。
這是看印刷品無法感受到的美。
↑梵高博物館 梵高的短命,幾乎是註定的。
他在37歲時被自己創作的激情燃燒,那些濃烈如噴火的色彩最終吞噬了他。
他走近麥田深處,對著自己開了一槍,槍聲驚起了鴉群,驚惶地飛向陰郁的天際。
他在死前,便預知了自己的死亡。
梵高死後,他與弟弟提奧多年來的信件被整理,一個被世人忽略的天才,終於引起了人們的註意。
提奧的第一個孩子誕生時,梵高比自己當了爸爸還要開心。他為這個可愛的小侄子花了巨幅的杏花,祖母綠色的天空,枝繁葉茂的花枝,無一不表現出新生命的勃 勃生 機。
這個孩子,也叫梵高。從呱呱墜地時起,因為一幅畫,他的生命就與世界上另一個自己緊緊連在了一起。
正是他創建了梵高博物館。
我在博物館頂層看到那幅畫時,默默驚訝於命運的偉大。
↑梵高博物館 如今在梵高博物館,與嚮日葵和星空這兩個象徵梵高的元素一同反覆出現的,便是杏花枝。絲巾,水杯,手機殼,設計精美的紀念品讓人忍不住剁手。平心而論,在參觀過 歐洲 半數頂尖博物館後,梵高博物館的紀念品是最讓我有購買欲的。
略感遺憾的是,梵高那幅美麗的《繁星之夜》卻收藏在大洋彼岸的 美國 。
這位生前一文不名的畫家,前幾年曾因為一幅作品拍出3.7億元的天價震驚世人。
一些提及梵高的藝術作品,也同樣跟著火了一把。
從 日本 黑澤明的電影《夢》,到 臺灣 美學教授蔣勛先生的著作《蔣勛破解梵高之美》,乃至向梵高致敬的 美國 民謠歌手唐*麥克林一曲《Starry Starry Night》,後人們從自己的視角解讀梵高,賦予他的作品新的含義。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參觀攻略:
梵高美術館里的真跡不允許拍照,參觀者可以與拍照區1:1還原的幾幅名作合影留念。
必看作品:《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嚮日葵》(Sunflowers)、《黃房子》(The Yellow House)、《卧室》(Bedroom in Arles)、《麥田群鴉》(Wheatfield with Crows)等。
除了畫作之外,這裡還有梵高的750封書信等藏品,以便參觀者瞭解這位大師的創作與人生。
地址:Museumplein 6, 1071DJ Amsterdam
到達方式:乘坐2、5路有軌電車在Van Baerlestraat站下車即到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四、周六、周日9:00-17:00,周五9:00-22:00(售票處閉館前30分鐘關閉)
門票:成人17歐元,18歲以下免費(需提供有效身份證件)現場購票排隊要1個半小時以上,推薦提前一周從官網 www.vangoghmuseum.nl 購票。
讓人臉紅心跳的性博物館欣賞了兩天高雅藝術後,感覺有點消化不良了。
我和小伙伴在大街上逛游著想找點接地氣的東西,然後就“剛巧”路過了性博物館。
進不進?
進不進?
你戳戳我,我戳戳你,我倆在博物館前磨嘰了五分鐘,還是沒鼓起勇氣去買票。跟兩個單純書生頭一回逛窯子一樣一樣的。
最後,抱著“來都來了”的游客心態,還是進去了。畢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出了門一撕票誰問都不承認來過這裡。
為了不留痕跡,我都強忍住好奇心沒有拍照。。。雖然很不幸當天晚上小伙伴就在各 大社 交平臺把我給賣了。
“哎呦性博物館還真是開眼界吼吼吼,我和凱迪兩個人都看獃了嚯嚯嚯。。。。”
其實這個博物館真的是很小很小的店面,一扇推拉門那麼大,殊不知門後的世界還真是豐富。4層小樓,進深很深,走進去後一個主題的房間連著一個房間,每個房間的展品都很多,正兒八經逛下來也花了我們三個小時。
(看情趣用品看了三個小時也是厲害)
全憑回憶來想的話,關於“性”的收藏品還真是千奇百怪。
有世界各地關於生殖崇拜或者性元素的雕刻, 比如 印度 克久拉霍 性廟各種瑜伽姿勢的群P石雕, 希腊 神話里丁丁很大摸了可以生娃的某神,等等。比較好玩的是一種可拆卸浮雕,正常來看很普通,但是個別夫人的裙子或者遮住人體的芭蕉葉、馬車可以拆下來,就會發現裡面都是羞羞的不可描述的動作。
啊感覺作為一個女生說的有點多了。。。
有各種丁丁元素的裝飾品,丁丁座椅、丁丁水龍頭、丁丁掛衣鉤,講真走出博物館後默默感慨一下,能把所有管狀物柱狀物賦予這種含義,再看這個世界,感覺滿眼都是生殖崇拜了。
走廊牆上所有的空地都是讓人臉紅心跳的內涵畫,就連博物館的洗手間都是各種難以形容的暗示,嗯,只可遠觀不可言傳。
Sm館簡直就像一個拷問犯人的房間,還帶配音的。。。
群P,跨性別人、同性、人獸……真的不知道原來繁衍後代的事,居然可以整齣這麼多花樣。
博物館里還收藏了不同語言的小黃文,色情漫畫雜誌寫真什麼的。對比中西方對性的態度,可以看出來西方更多的側重於姿勢的複雜,器官的巨大,以及各種輔助情趣玩具。而東方的性多是為了表現愛欲, 日本 著名情色攝影大師荒木經惟便擅長拍攝此類題材,一種調侃的說法講,荒木經惟創作時,和女模特啪啪啪,然後抓拍她高潮時迷離的眼神或者抓床單的手,這些毫不裸露的元素卻能讓人看得心跳加速。一言以蔽之,東方視性為愛的一部分,而西方將兩者分離。相比之下,私以為把如此隱私含蓄的事真的挑明瞭擺在眼前來看,反而沒有意思了,倒是東方這種婉轉有感情的表達方式更棒。
看完一篇文章,我決定去荷蘭嗑藥性和毒品,是 阿姆斯特丹 無法摘除的標簽,就像長城之於 北京 。
當不了嫖客,又不想當癮君子, 阿姆斯特丹 之行的後兩天略顯平淡。剛巧朋友分享給我一篇文章,題目大概是《平平淡淡活到30歲,我決定去 荷蘭 吃蘑菇》。內容大概是一個姑娘在荷蘭吃了一種奇特的蘑菇,感受到身體像海豚一樣游動,眼前的世界像流動的彩虹,“連嘔吐都異常美麗”。
我被文章華麗的文風深深吸引了,其中描繪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美好世界,甚至在這一奇幻體驗後,她辭職賣房,開始新生活。
這簡直就是濟世良藥啊。
人生苦短,何妨一試?
很容易就在青旅樓下的小超市買到了傳說中的奇幻蘑菇。
蘑菇下肚10分鐘後,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總之開始頭暈,胸悶。
15分鐘,反胃,噁心,站立不穩,下意識扶牆。
16分鐘,一陣翻江倒海的嘔吐。
不久前拍著胸脯說保我安全的小伙伴開著閃光燈啪啪啪進行全程記錄(我真是感動得無以言表),慶幸自己沒倒在地上不然估計她肯定先拍個現場照再考慮要不要扶我起來。
20分鐘,淚眼婆娑地抬起頭看看這個世界,期望看到傳說中的彩虹色,扭曲的街道,或者噴火的龍。
屁都沒有。
“凱迪你吐的時候好美哦,真的是讓人保護欲爆棚!”
“我靠到底是我吃了蘑菇還是你吃了蘑菇,為何我看你還是那麼醜。”
上一句話沒說出口,另一波嘔吐來襲。
伴隨著無法控制的頭暈和胸悶,我開始納悶那些寫出極致體驗的人,你們真的吃過蘑菇嗎?
可憐我晚飯那麼好吃的一碗南記雞湯雲吞,一口沒剩,全進了垃圾桶。
大概是因為吃過的蘑菇都吐了,隨後不適感慢慢減弱,我終於又能正常走路了,但是身上很累,本來感冒就還沒好,感覺更虛了。
這個東西,為何在 中國 卻有了眾多追崇者?
這種在 中國 剛剛開始流行起來的旅行體驗正在知乎、攜程流傳,我想很快它就能列入“來 荷蘭 不可錯過的10個體驗”,和梵高、 布朗 尼一起,成為荷蘭的標簽。而歐美人對這種口服的毒品早有耳聞,它和臟辮、紋身、大麻、妓女一樣,屬於特定的群體,99%的正常人都選擇避而遠之。
“吃奇幻蘑菇必須在有嗑藥經驗的人陪同下進行。”
“致幻類毒品會對中樞神經產生不可修複的損傷。”
我想就連寫文章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有的文章里稱自己嘗試了不同種的蘑菇來體驗不同的幻覺,有的人為了博人眼球將體驗寫的精彩無比。這其實無意中都在教唆人們去接觸毒品。
荷蘭 允許人攜帶5克以內的大麻,以確保軟毒品處在可控範圍內。年輕人不再覺得抽大麻很酷了,吸毒率因此逐漸降低。
↑阿姆斯特丹 但是
沒有人知道這些大麻從何而來,因為大麻交易是違法的。(一個大麻販子也不可以擁有5克以上大麻,所以他不能囤貨)這個略顯矛盾的禁令是在暗示人們,政府對毒品的態度仍然是很敏感。也因此 荷蘭 幾乎不存在海洛因等硬毒品的流通。
奇幻蘑菇處在監管的邊緣,幾年前因為惡性事件被禁( 法國 女孩服用奇幻蘑菇後跳樓),目前市面上只允許售賣毒性較小的蘑菇孢子,但市場混雜,蘑菇種類、劑量、銷售方式極不正規。
我試圖和一些朋友解釋,自己吃蘑菇並不是很拉風的經歷,但是大家普遍的反應是“這不是在 荷蘭 是合法的嘛”。我的回答是:在荷蘭嫖娼還給開發票呢,你會去找小姐嗎?
我希望看到這裡的你,在下一次大家談到毒品時,告訴身邊的朋友,在 荷蘭 有一種毒蘑菇,它很危險,不要碰。
這座博物館,收藏著荷蘭最迷人的微笑 ↑海牙 ↑海牙 ↑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