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衝浪·追風記】像一百年前的漁夫,一天只等一場好風
風箏衝浪是一項很年輕的運動,起源於1998年起,最開始是在 美國 夏威夷 海灘,偶爾有人將充氣風箏與衝浪板結合在一起玩,自此,這項新的運動便在全世界很快風行起來,進入國內這項新的極限運動被稱為風箏衝浪。
初次嘗試,就非常喜歡它,覺得這是我會持續付出時間的一項運動~我會隨著學習,為它寫下系列學習筆記/游記。
因為這項運動“看天吃飯”的特殊之處,一般一次假期能有一半的時間在玩這個就不錯了。於是每篇游記都會分兩部分,A是追風日記,B是用空閑時間游玩的記錄~ A:緣起:為什麼想學風箏衝浪?
至於一個旱鴨子的我,為什麼要學風箏衝浪,可能只有發神經三個字可以解釋……只記得某個睡不著的夜晚,突然覺得最近幾年除了工作,沒接觸什麼新鮮東西。學點啥?
剛開始把目標鎖定在潛水,但我對潛水感覺著實一般。(後來確實也考了AOW,不得不說我雖然不長草潛水,但考潛水證至少讓我對水的恐懼少了一點,這也給後來學風沖打下了一點基礎。)
搜著搜著,突然發現有個運動叫風箏衝浪。看了幾張圖片,瞬間燃起來了!!!這也太爽了吧!
碧海藍天,像鳥兒一樣飛翔,整個開闊的天海都是你的! 這特麽簡直是激情版的少年 PAI!!! 激動過後,我把這張照片當了很久的朋友圈頭圖⬇️
我還查了國際認證證書叫 IKO,並且國內學的地方不多,還挺貴(初級3500軟妹幣,現在好像還漲價了)。
當然,經歷了那一個夜晚的激動之後,這個想法沉寂了很久。
過了大概兩年,一個契機,正好有假,正好沒有特別想去的目的地,正好發現這個季節的風沖在沒去過的 海南 博鰲 ,正好機票什麼的價格也比較合適,這就開始準備啦! B:38小時為這一分鐘:火車開上輪船因為輪渡大小畢竟有限,在上輪渡的時候,需要把火車拆成多節上輪渡,然後固定。“拆裝”火車時間需要很久…
所以你在火車上的時候是沒法直接看到全貌的,只能感覺到火車咯噔咯噔往前開,停住了,搗鼓一會兒;又倒退,然後又停了,又搗鼓一會兒;又往前開……如此循環往複許久。感覺近一個小時了。
在火車上的直觀感受是,火車在海峽前停住了,這時你能看到站牌。然後火車緩慢地經過大鐵橋,停住了,然後又倒退回站牌往前一點陸地的位置;然後又開上大鐵橋……循環往複很久,然後你所在的車廂就駛入了一個船艙。然後就等著吧,等你之後的幾節也這樣拆開,固定住。
全部搞定,輪渡就開啦。下輪渡的時候也是如此。 ⬆️就是在這一站,火車停住了。 ⬆️隔壁就是貨車車廂。 ⬆️這是要上大鐵橋了 ⬆️輪渡上有軌道,可以固定住火車車廂。 ⬆️指揮的人 ⬆️拆完放到輪渡上後,前面有個這玩意兒固定著車廂,尾部嘛直接是船艙,並看不到大海……
我個人感覺還挺好玩的,只是過瓊州海峽的時候是凌晨兩點左右,大多數人都睡了。而且有些常坐這列火車的人並不稀奇。
只有我和朋友沒見過世面一樣趴在車窗上看,還跑去車廂連接處看,想知道現在是哪個環節,想儘量看到全貌。簡直就是真人版的"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嘛?"
當我們的車廂到了船艙里,看到對面車廂的人都在睡覺的時候,我倆還趴在窗上小聲說:"睡你麻痹起來嗨啊!!!這可是全 中國 唯一一列上輪渡的火車啊!等跨海大橋開通後就沒機會體驗了啊!"
然後開出港口後,打開手機,截了一張定位在海上的截圖。⬇️ 看到這裡一定很多人有像我一樣的疑問: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這樣做,還是省時省力。
是的你沒有看錯,節省時間,而且省許多人力、重 新建 造站台的成本。
雖然看上去這樣做是比較費時間,需要近一個小時。但是如果讓所有乘客下車,換輪渡,再上車,時間還是遠遠大於這種解決方案。而且配套的設施, 比如 站台之類的,還需要重建。港口和站台之間的路,是不是還需要擺渡車?這樣算下來,還是直接連車廂帶人一起搬上輪渡比較靠譜。
據說2018年跨海大橋就要開通了,估計這種體驗也就消失了,到時就只存在於大家的腦海中了吧。
為了這次體驗,坐40個小時的火車,還是值得的。 A:第一日·放風箏的人IKO 初級課程只有8課時,一般都可以上板,天賦好點的能上板滑一小段。
也有按天教學的,但由於風沖這項運動對風的要求很高,完全是"看天吃飯",如果運氣不好、接連幾天沒風的話,按天教學的就廢了……
風不好的時候,就等風,曬曬風箏。
我總結一下,IKO 初級基本教你四件事:理論+安全知識;岸上控制風箏; 水裡 控制風箏(就是很多人說的"水拖");上板。
剛開始教練會給你一個小一點的軟體風箏,先講解理論和安全知識,並讓你習慣用風箏駕馭風的感覺。能控制好後,教練會再給你一個充氣風箏(就是一般風沖時正常用的),讓你練習。當換成這個的時候,你會驚訝——原來看似溫柔的東西,竟然有這麼大的力量!
接下來就是練習核心技能——#用各種姿勢控制風箏#😂
站著控、坐著控、單手控、雙手控、走著控、原地控、左手換右手控、右手換左手控、控在11點、控在12點、控在1點、控在老狼老狼幾點了……🙄
看似無聊的練習,我卻非常非常喜歡。
現在的信息碎片化如此嚴重,我們的時間也被嚴重分割。甚至工作的時候,都很難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安靜地做一件事,而總在考慮優先級、跟各種人溝通、不停被打斷;考慮 LIST 上十幾件事今天能完成幾件,明天還有幾件……而控制風箏,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專註。
坐在沙灘上穩住風箏的時候,一度有種"出禪入定"的感覺,我的整個世界只有藍天和白雲,和那個時不時偶爾偏移一下的風箏,我只用稍微動一下小臂,讓它回到原位,讓它在遊蕩的風中穩住——風的力量溫柔又強勁,我跟它貌似達成了一種基本的默契,它偶爾跳脫我們的契約,也沒關係,提醒它一下即可。那種時刻,整個世界是完全安靜的、消音了的。
當教練的聲音響起——可能已經響起了好幾次——我被拖回到現實世界,竟感覺耳目清明,意猶未盡。
搏擊完大海的我⬇️ B:夜色的小鎮上,聽一曲匆匆 A.第二日·搏擊大海的恐懼當教練跟我說"我們下水試試"的時候,我可算切身體會到"心提到了嗓子眼"是什麼感覺。一點都不誇張,緊張得我喉嚨處有種強烈的異物感(ノへ ̄、)捂臉。還好有救生衣,教練控風箏,我穿著救生衣、拽著教練腰鉤上的安全繩,讓他帶我飛。
一趟下來, 教練問我:"感覺你還好啊,沒你說的那麼怕水。"當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心說師傅啊,我是緊張得根本說不出話呀!特別是浪來的時候!
我總算知道人在溺水的時候為什麼不呼救了——一旦接觸到空氣,呼吸是第一要義,根本顧不上呼叫!
教練寬慰了我幾句,教了我倆小技巧——可以跟著浪浮動,一跳,人自然就浮在了海面上。如果目測浪比較大,而且要破碎,那就從下麵鑽過去。 B:中原鎮田園風光,蔡家寨夢回百年 A:水拖·絕望後的驚喜接下來,自己進行水拖是必過的一關。這個非常關鍵,練 習水 中單手、雙手控風箏,斜身等。 水裡 的感覺跟岸上不太一樣。
斜身的時候,因為要往向海岸線垂直的方向走,而我控制不住身體,要麼就想往後翻滾,要麼就打不直身體,以至於一直沿著海岸線在走。嘗試了幾次,這個姿勢耳朵鼻子都會進水,我有點崩潰了……而且怕水+嗆水的狀態下,腦子真的不太清醒,風箏落水無數次……
第二天再來的時候,因為學員比較多,換了一個小教練,是個運動員出身的、假小子一般的女生,她問我怕不怕?我說怕。她說:"我原來也怕,等你從海裡上來的時候,會覺得這點小浪算什麼!",接著她叉著腰,指著浪花豪氣地放狠話:"你算什麼!!!"可以說是非常戲精了。
這可真把我逗樂了。進水後,不免掙扎很久,不停地在砸風箏……
“我說咱們不能總是砸風箏呀,試試控制它,比它提前一點。好玩兒的多了,但如果你總在砸風箏,咱們沒法繼續學呀是不是~不要使蠻力,感受它的力量,你對它溫柔,它也對你溫柔。”沒想到小教練還挺懂心理學~哈哈,按照她教導的“提前一點反應”,慢慢地我,也能掌握住在 水裡 和岸上的不同,也學著順應浪,而不是對抗浪。
這時候,小教練教我甩八字。試了一下,我發現自己在水面上沖了出去!就像之前教練帶我一樣,我自己變成了一艘水上摩托艇!
內斂如我,也忍不住啊啊啊哇哇哇大叫起來!!!!原來這麼嗨!!!!
"爽不爽!"小教練的聲音穿過浪聲傳到我的耳朵里!
"爽翻啦!哇哇哇!"仿佛只有嚎叫兩聲才能表達我內心的……喜悅?開心?狂喜?奔放?意氣風發?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上岸後整個人滿血複活,原來這項運動有這麼多驚喜!!!
"再來幾次,熟悉後,帶你上板!"小教練大手一揮,頗有點將軍風範。 未完待續:風箏衝浪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又玩兒了一會兒,依然意猶未盡。
可是時間不多了,課時結束,第二天就要返程,我沒能再繼續練習滑行。走的時候,看到還在練習的小伙伴不停地摔、不停地起來、然後各種姿勢摔……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這項運動特別誠實,它沒有捷徑,付出多少就回報多少。它也最為迷人,每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它都會反饋給你新的驚喜。
如果說風沖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可能我作為一個尚不能完整上板滑行的新手,現在還沒資格回答。但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驚喜。
它現在對我來說,是我唯一願意為它付出時間和金錢的運動;
是運動菜鳥如我,第一次感覺"沒玩夠"的運動;是讓我講起來眼睛里有光的運動;
是讓我回來後不停地在想,仿佛初戀一般魔怔的運動,
是讓拖延症的我願意寫下這數千字的運動。
它是一種迷人的運動,更仿佛是一門哲學。
它與其說是學著駕馭風,更不如說學著與風合作。
它敬畏自然,又善於享用自然。
它是"乘風破浪"最恰當的詮釋,溫柔、熱血、孤獨、敬畏、力量,都是它的形容詞。
不如把教練、朋友說過的,讓我很喜歡的幾句話放到這裡,這或許就是風沖的體驗。 這隻是一個開始,希望有一天,我會像海鳥與魚一樣,飛舞在天海之間。❤️
初次嘗試,就非常喜歡它,覺得這是我會持續付出時間的一項運動~我會隨著學習,為它寫下系列學習筆記/游記。
因為這項運動“看天吃飯”的特殊之處,一般一次假期能有一半的時間在玩這個就不錯了。於是每篇游記都會分兩部分,A是追風日記,B是用空閑時間游玩的記錄~ A:緣起:為什麼想學風箏衝浪?
至於一個旱鴨子的我,為什麼要學風箏衝浪,可能只有發神經三個字可以解釋……只記得某個睡不著的夜晚,突然覺得最近幾年除了工作,沒接觸什麼新鮮東西。學點啥?
剛開始把目標鎖定在潛水,但我對潛水感覺著實一般。(後來確實也考了AOW,不得不說我雖然不長草潛水,但考潛水證至少讓我對水的恐懼少了一點,這也給後來學風沖打下了一點基礎。)
搜著搜著,突然發現有個運動叫風箏衝浪。看了幾張圖片,瞬間燃起來了!!!這也太爽了吧!
碧海藍天,像鳥兒一樣飛翔,整個開闊的天海都是你的! 這特麽簡直是激情版的少年 PAI!!! 激動過後,我把這張照片當了很久的朋友圈頭圖⬇️
我還查了國際認證證書叫 IKO,並且國內學的地方不多,還挺貴(初級3500軟妹幣,現在好像還漲價了)。
當然,經歷了那一個夜晚的激動之後,這個想法沉寂了很久。
過了大概兩年,一個契機,正好有假,正好沒有特別想去的目的地,正好發現這個季節的風沖在沒去過的 海南 博鰲 ,正好機票什麼的價格也比較合適,這就開始準備啦! B:38小時為這一分鐘:火車開上輪船因為輪渡大小畢竟有限,在上輪渡的時候,需要把火車拆成多節上輪渡,然後固定。“拆裝”火車時間需要很久…
所以你在火車上的時候是沒法直接看到全貌的,只能感覺到火車咯噔咯噔往前開,停住了,搗鼓一會兒;又倒退,然後又停了,又搗鼓一會兒;又往前開……如此循環往複許久。感覺近一個小時了。
在火車上的直觀感受是,火車在海峽前停住了,這時你能看到站牌。然後火車緩慢地經過大鐵橋,停住了,然後又倒退回站牌往前一點陸地的位置;然後又開上大鐵橋……循環往複很久,然後你所在的車廂就駛入了一個船艙。然後就等著吧,等你之後的幾節也這樣拆開,固定住。
全部搞定,輪渡就開啦。下輪渡的時候也是如此。 ⬆️就是在這一站,火車停住了。 ⬆️隔壁就是貨車車廂。 ⬆️這是要上大鐵橋了 ⬆️輪渡上有軌道,可以固定住火車車廂。 ⬆️指揮的人 ⬆️拆完放到輪渡上後,前面有個這玩意兒固定著車廂,尾部嘛直接是船艙,並看不到大海……
我個人感覺還挺好玩的,只是過瓊州海峽的時候是凌晨兩點左右,大多數人都睡了。而且有些常坐這列火車的人並不稀奇。
只有我和朋友沒見過世面一樣趴在車窗上看,還跑去車廂連接處看,想知道現在是哪個環節,想儘量看到全貌。簡直就是真人版的"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嘛?"
當我們的車廂到了船艙里,看到對面車廂的人都在睡覺的時候,我倆還趴在窗上小聲說:"睡你麻痹起來嗨啊!!!這可是全 中國 唯一一列上輪渡的火車啊!等跨海大橋開通後就沒機會體驗了啊!"
然後開出港口後,打開手機,截了一張定位在海上的截圖。⬇️ 看到這裡一定很多人有像我一樣的疑問: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這樣做,還是省時省力。
是的你沒有看錯,節省時間,而且省許多人力、重 新建 造站台的成本。
雖然看上去這樣做是比較費時間,需要近一個小時。但是如果讓所有乘客下車,換輪渡,再上車,時間還是遠遠大於這種解決方案。而且配套的設施, 比如 站台之類的,還需要重建。港口和站台之間的路,是不是還需要擺渡車?這樣算下來,還是直接連車廂帶人一起搬上輪渡比較靠譜。
據說2018年跨海大橋就要開通了,估計這種體驗也就消失了,到時就只存在於大家的腦海中了吧。
為了這次體驗,坐40個小時的火車,還是值得的。 A:第一日·放風箏的人IKO 初級課程只有8課時,一般都可以上板,天賦好點的能上板滑一小段。
也有按天教學的,但由於風沖這項運動對風的要求很高,完全是"看天吃飯",如果運氣不好、接連幾天沒風的話,按天教學的就廢了……
風不好的時候,就等風,曬曬風箏。
我總結一下,IKO 初級基本教你四件事:理論+安全知識;岸上控制風箏; 水裡 控制風箏(就是很多人說的"水拖");上板。
剛開始教練會給你一個小一點的軟體風箏,先講解理論和安全知識,並讓你習慣用風箏駕馭風的感覺。能控制好後,教練會再給你一個充氣風箏(就是一般風沖時正常用的),讓你練習。當換成這個的時候,你會驚訝——原來看似溫柔的東西,竟然有這麼大的力量!
接下來就是練習核心技能——#用各種姿勢控制風箏#😂
站著控、坐著控、單手控、雙手控、走著控、原地控、左手換右手控、右手換左手控、控在11點、控在12點、控在1點、控在老狼老狼幾點了……🙄
看似無聊的練習,我卻非常非常喜歡。
現在的信息碎片化如此嚴重,我們的時間也被嚴重分割。甚至工作的時候,都很難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安靜地做一件事,而總在考慮優先級、跟各種人溝通、不停被打斷;考慮 LIST 上十幾件事今天能完成幾件,明天還有幾件……而控制風箏,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專註。
坐在沙灘上穩住風箏的時候,一度有種"出禪入定"的感覺,我的整個世界只有藍天和白雲,和那個時不時偶爾偏移一下的風箏,我只用稍微動一下小臂,讓它回到原位,讓它在遊蕩的風中穩住——風的力量溫柔又強勁,我跟它貌似達成了一種基本的默契,它偶爾跳脫我們的契約,也沒關係,提醒它一下即可。那種時刻,整個世界是完全安靜的、消音了的。
當教練的聲音響起——可能已經響起了好幾次——我被拖回到現實世界,竟感覺耳目清明,意猶未盡。
搏擊完大海的我⬇️ B:夜色的小鎮上,聽一曲匆匆 A.第二日·搏擊大海的恐懼當教練跟我說"我們下水試試"的時候,我可算切身體會到"心提到了嗓子眼"是什麼感覺。一點都不誇張,緊張得我喉嚨處有種強烈的異物感(ノへ ̄、)捂臉。還好有救生衣,教練控風箏,我穿著救生衣、拽著教練腰鉤上的安全繩,讓他帶我飛。
一趟下來, 教練問我:"感覺你還好啊,沒你說的那麼怕水。"當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心說師傅啊,我是緊張得根本說不出話呀!特別是浪來的時候!
我總算知道人在溺水的時候為什麼不呼救了——一旦接觸到空氣,呼吸是第一要義,根本顧不上呼叫!
教練寬慰了我幾句,教了我倆小技巧——可以跟著浪浮動,一跳,人自然就浮在了海面上。如果目測浪比較大,而且要破碎,那就從下麵鑽過去。 B:中原鎮田園風光,蔡家寨夢回百年 A:水拖·絕望後的驚喜接下來,自己進行水拖是必過的一關。這個非常關鍵,練 習水 中單手、雙手控風箏,斜身等。 水裡 的感覺跟岸上不太一樣。
斜身的時候,因為要往向海岸線垂直的方向走,而我控制不住身體,要麼就想往後翻滾,要麼就打不直身體,以至於一直沿著海岸線在走。嘗試了幾次,這個姿勢耳朵鼻子都會進水,我有點崩潰了……而且怕水+嗆水的狀態下,腦子真的不太清醒,風箏落水無數次……
第二天再來的時候,因為學員比較多,換了一個小教練,是個運動員出身的、假小子一般的女生,她問我怕不怕?我說怕。她說:"我原來也怕,等你從海裡上來的時候,會覺得這點小浪算什麼!",接著她叉著腰,指著浪花豪氣地放狠話:"你算什麼!!!"可以說是非常戲精了。
這可真把我逗樂了。進水後,不免掙扎很久,不停地在砸風箏……
“我說咱們不能總是砸風箏呀,試試控制它,比它提前一點。好玩兒的多了,但如果你總在砸風箏,咱們沒法繼續學呀是不是~不要使蠻力,感受它的力量,你對它溫柔,它也對你溫柔。”沒想到小教練還挺懂心理學~哈哈,按照她教導的“提前一點反應”,慢慢地我,也能掌握住在 水裡 和岸上的不同,也學著順應浪,而不是對抗浪。
這時候,小教練教我甩八字。試了一下,我發現自己在水面上沖了出去!就像之前教練帶我一樣,我自己變成了一艘水上摩托艇!
內斂如我,也忍不住啊啊啊哇哇哇大叫起來!!!!原來這麼嗨!!!!
"爽不爽!"小教練的聲音穿過浪聲傳到我的耳朵里!
"爽翻啦!哇哇哇!"仿佛只有嚎叫兩聲才能表達我內心的……喜悅?開心?狂喜?奔放?意氣風發?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上岸後整個人滿血複活,原來這項運動有這麼多驚喜!!!
"再來幾次,熟悉後,帶你上板!"小教練大手一揮,頗有點將軍風範。 未完待續:風箏衝浪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又玩兒了一會兒,依然意猶未盡。
可是時間不多了,課時結束,第二天就要返程,我沒能再繼續練習滑行。走的時候,看到還在練習的小伙伴不停地摔、不停地起來、然後各種姿勢摔……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這項運動特別誠實,它沒有捷徑,付出多少就回報多少。它也最為迷人,每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它都會反饋給你新的驚喜。
如果說風沖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可能我作為一個尚不能完整上板滑行的新手,現在還沒資格回答。但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驚喜。
它現在對我來說,是我唯一願意為它付出時間和金錢的運動;
是運動菜鳥如我,第一次感覺"沒玩夠"的運動;是讓我講起來眼睛里有光的運動;
是讓我回來後不停地在想,仿佛初戀一般魔怔的運動,
是讓拖延症的我願意寫下這數千字的運動。
它是一種迷人的運動,更仿佛是一門哲學。
它與其說是學著駕馭風,更不如說學著與風合作。
它敬畏自然,又善於享用自然。
它是"乘風破浪"最恰當的詮釋,溫柔、熱血、孤獨、敬畏、力量,都是它的形容詞。
不如把教練、朋友說過的,讓我很喜歡的幾句話放到這裡,這或許就是風沖的體驗。 這隻是一個開始,希望有一天,我會像海鳥與魚一樣,飛舞在天海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