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維,升維,旅行在約旦(11)

沙漠,意識的升維之處?早上醒來兩個人盤算了一下,覺得進了保護區不玩一下算是白來了,於是給默罕默德打電話,請他上午帶我們轉轉,之後把我們送到那個村莊。這樣,我們等於在 瓦迪拉姆 花了兩筆錢。不過,賬也有另外的算法:昨天也並非一無所獲,今天肯定還會有不同的感覺,不是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嘛!
把行李扔進默罕默德的 皮卡 ,又興高采烈地出發了。天氣晴朗,藍天上白雲漫捲,一道弧形的白雲跨過山崖兩邊,像一道白虹。
保護區里的景色比昨天看到的,顯然要更加壯觀。在紅色、黃色沙地上,一些矮小的沙生植物頑強地生長,凌亂的車轍通往前方,奇形怪狀的山隨處在沙漠中升起,像一座座高大巍峨的堡壘,一直延綿到遠方。這景色粗獷又遼闊,讓我們的女人心也不由自主地豪邁起來。
約旦自助遊攻略
豪邁女人心(銀髮走讀生攝)

但男人如勞倫斯,竟然與我們相反,他說自己在 瓦迪拉姆 的鬼斧神工面前“自慚形穢”,“如此壯觀的絕美勝景令人自嘆渺小,我們騎過平地時睥睨顧盼、不可一世的豪情壯志在此蕩然無存”。
好吧,做出過壯舉的人或者就需要謙卑,而平凡渺小如我,不妨時不時地藉著大自然豪邁一下,不然人生該多麼無聊!
默罕默德帶我們又去看了岩畫,那上面有一群的駱駝,有的上面還騎著人。默罕默德說,那是5000年前納巴泰人畫的。不知道那時的納巴泰人是已經開始經商,還是仍在游牧?有些駱駝的峰畫得很高,像是馱了東西的。仔細看,岩畫上好像還有帳篷,還有一些抽象的符號,比昨天看過的岩畫應該又進化了一些。
之後我們去了“ 大石橋 ”和一條很窄的峽谷。 瓦迪拉姆 到處都是懸崖峭壁,是攀岩運動的聖地,不過為了減少攀岩活動對自然的破壞,這裡沒有也不允許加裝固定的保護設施,只能靠人們相互保護。年逾花甲又非常笨拙的我,決定知難而退,免得給自己也給別人找麻煩,這也是一種“明哲保身”。
默罕默德還帶我們看了兩處勞倫斯的遺跡,一處是“勞倫斯之屋”(Lawrence’s house),一處是“勞倫斯之泉”(Lawrence’s spring)。“勞倫斯之屋”是在一段山崖下,山崖充當了“屋子”的一面牆,其他的牆是用石頭壘砌的,已經坍塌了。整個“屋子”面積很小,我甚至懷疑它是否曾經有屋頂。能在沙漠深處有這麼間“屋子”,大概是阿拉伯人能給予這位 英國 佬的優待了。
約旦自助遊攻略
勞倫斯的“故居”(牧潔攝)

站在勞倫斯“沙漠故居”的亂石滾滾上屈指一算,他帶著阿拉伯人在這兒神出鬼沒,差不多是整整100年前。百年光陰,屋倒牆塌,故事卻還在流傳。
不管人們怎麼評價他吧,讀了《智慧七柱》,我覺得他是個智商、情商、體能商、文學商、吃苦耐勞商皆發達的人。這樣一個人,玩的了考古,炸的了鐵路,修的了飛機,翻譯的了荷馬史詩,最後為避讓騎車人,死死剎住自己的摩托車,然後,掛了。47歲的他,沒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
勞倫斯曾說:All men dream, but nor equally. Those who dream by night in the dusty recesses of their minds wake in the day to find that it was vanity; but the dreamers of the day are dangerous men, for they may act their dream with open eyes, to make it possible. This I did.(人皆有夢,但多寡不同。夜間做夢的人,日間醒來發現心靈塵灰深處所夢不過是虛華一場;但日間做夢的人則是危險人物,因為他們睜著眼行其所夢,甚至使之可能。而我就是如此。)
我相信夢是有不同尺度的。有些人自稱自己的夢很大,這樣的大夢往往行起來很可怕。我們尋常百姓似乎只能做些小夢,這些小夢能夠成真已屬不易。勞倫斯的夢,我覺得大概是中等尺度為多, 比如 奇襲 亞喀巴 。他更大的一個夢,是幫助阿拉伯人建國,但這夢在一戰結束時破滅了,對此他心懷愧疚。戰爭後期,在從 瓦迪拉姆 去往 亞喀巴 的路上,他曾寫下這樣的話:“我忽然萌生一絲鄉愁,自己浪跡於阿拉伯人之間,利用他們的崇高理想,使他們對自由的熱愛成為協助 英國 打勝仗的另一個工具,一念及此,更加深我的愁緒。”
我願意相信這愁緒和愧疚都是真實的,因為我不喜歡沒有愧疚的和愁緒的人,那些假裝正能量又不許別人有愧疚和愁緒的人,面具都太厚了,他們也必將為自己的面具付出代價。
約旦自助遊攻略
沙漠中的一棵樹(銀髮走讀生攝)

上了默罕默德的 皮卡 ,透過車窗,我看到了一棵樹,一棵在沙漠中極為少見的樹,它茁壯而茂盛,綠葉綿密成團,在沙漠上投下一片濃蔭。如果100年前它就在這裡的話,勞倫斯一定曾坐在這片濃蔭下打開地圖。現在,一個當地人(我無法區別他屬於哪個族群)正牽著一峰駱駝,走過這棵樹,默默遠去了。
我拍下了這個孤獨的身影和這棵孤獨的樹。
告別 瓦迪拉姆 的時候有點戀戀不捨。比起小橋流水,我更偏愛壯觀蒼涼的景色,每次和這樣的景色告別,我都會感到憂傷,我不知道是為什麼。
回來後閱讀《地理與世界霸權》一書,讀到作者( 英國 學者詹姆斯•費爾格裡夫)這樣一段話:“從一個綠洲出發,慢慢地穿過草原和沙漠抵達另一個綠洲,一路所見全都是千篇一律,單調乏味,往往數英里之間也無一絲吸引人的景色,這種狀況常常促使人們沉思冥想。置身於茫茫沙海之中,不知不覺地會讓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和無能——綠洲可以善加利用,多勞動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回報;但是對於沙漠來說,再多的付出也是徒勞,沙漠是不可征服的。此時,人們就會覺得在萬物之上,必定存在著一個默默不語的主宰。人生中的一切際遇,在不同程度上使人們認識到,人不可能自由地為所欲為……對沙漠中的阿拉伯居民來說,沙漠的影響是超過一切的。即使他們認為有很多神,也仍普遍傾向於承認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因此,世界三大一神論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均誕生於阿拉伯半島及其毗鄰地區,的確不足為奇。”
約旦自助遊攻略
沙漠讓人產生敬畏感(牧潔攝)

看來,沙漠乃人類意識的升維之處。當人們擁有豐富的信息和刺激源時,容易忙著應對外部世界;而處在一種信息貧乏、缺少刺激的狀態時,就不太容易分心、花心,在精神上就更容易往內走、往上走,就要在看得見的世界之外,創造出一些形而上的東西來支撐自己、撫慰自己。沙漠中常常會出現海市蜃樓,它帶給疲憊饑渴的旅人以希望。或許,海市蜃樓啟迪了人類,讓他們想象出一個精神性的存在,幫助自己在這個混亂的、戰爭與災難頻發的、充滿不公和無望的世界上活下去。
默罕默德把我們送到那個轉運的村莊(Rum village),正好碰到一輛來自 亞喀巴 的出租車,我們坐上去直奔約以邊境南部口岸。
靠近邊境時,看到了一片鬱郁蔥蔥的樹林,正感嘆這幾天都沒有看到這樣的景緻,突然意識到那裡不是 約旦 ,而是 以色列 !
同樣的沙漠地帶,還是會有不同的景緻啊,這背後又是什麼在起作用呢?
我總是帶著問號上路,又帶著更多的問號回家,通過讀書與思考開始另一種旅行。
折騰了半天,我其實永遠在路上。
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完)
約旦自助遊攻略
再見,親愛的 約旦 !(銀髮走讀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