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踩荒漠,身披銀河——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救贖山 ↑救贖山 ↑救贖山 ↑救贖山 ↑救贖山 ↑救贖山 ↑救贖山 ↑救贖山 ↑救贖山 這就是現實版的愚公移山,更確切的說更像是“造山”。一個人,一部車,一隻流浪貓,他用24年時間造出了他最虔誠也最簡單的信仰——“GOD IS LOVE 上帝是愛” ↑救贖山 ↑救贖山 下麵開始排排坐聽故事啦~故事的名字是“Leonard knight奈特和他的救贖山”
前序:奈特去到教會教堂告訴人們“上帝是愛”,但教會的人不相信他,認為這太簡單,教義其實還有更多。後來,當他有一次看到熱氣球在天上時,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熱氣球上的字,他想到這是個好方法,他要用熱氣球向世人分享“上帝是愛”的信念。於是他到處打工攢錢買各種布料縫製熱氣球,並自製了膨脹爐,經過14年的持續努力,最終宣告失敗!
↑救贖山 奈特從1985年開始用曬乾的泥磚、乾草和枯樹等材料造山。沒有建築經驗,一開始奈特僅以裹泥的乾草堆和枯樹枝作為建築材料,奈特花了4年所造的第一座山,在上漆和寫上經文後不久,整座山就崩塌了。
然而奈特並不氣餒,他感謝上帝告訴他這座山還建的不夠牢固,並決定以更好的方法重建。
↑救贖山 最終,他用25年時間,造起來一座高約有四、五層樓高的救贖山,一座半圓形的Hogan土屋和一座未完工的博物館。奈特以數十萬加侖的各色漆為救贖山、建築、古董卡車、堆土機等上色,並寫上聖經上的詩句。
他住在彩繪的卡車後面26年,沒有電、煤氣、自來水、電話、冷暖空調……只有簡單的被褥和一張床墊。卡車旁枯樹下的木弔椅,是他的休息之處。
↑救贖山 在救贖山處處可見“上帝是愛 GOD IS LOVE”“我們是罪人we are sinners”等。多年來,許多教會團體曾向奈特提出購買該地以傳教,而奈特總是拒絕,因他只是要世人瞭解“上帝是愛”。
因沙漠日曬、風化等原因,奈特必須時常重新上色,更換損壞的泥磚及乾草。因此,許多到訪的游客,也會帶來一桶桶各色的水泥漆。
↑救贖山 2002年,加州參議院Barbara Boxer在國會記錄上,將此地登記為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這也是奈特最引以為傲的。
↑救贖山 此外,探索頻道Discovery、公共電視臺PBS、 英國 BBC等多次以紀錄片記載奈特和他的工作。2007年,電影Into the Wild拍攝時,得知奈特的故事,也將救贖山拍攝到電影中,而奈特也在電影中出演他本人。《Lonely Planet》已將其列為全美4千處必到景點之一。
(資料來源: http://www.salvationmountain.us/menu.html ) ↑救贖山 經過索爾頓湖,又來到救贖山,不得不感嘆人為的力量,人可以創造,也可以毀滅,可以發現,也可以遺棄。 從救贖山回約書亞樹的路上會途徑 墨西哥 檢查站,友好的出示護照即可。 心心念念的觀星帳篷傍晚,終於快要到達觀星帳篷,好期待!(花痴狀)
根據房東的指示,無視GPS,開近一條未鋪水泥路面的小路,緩慢顛簸的開了一英里,終於看到了我滿心期待的觀星帳篷。
其實它不是真正的帳篷,而是做成帳篷形狀的房子,灰色圓頂,亮黃色門框,旁邊一顆迎客松似的約書亞樹,一切都很完美。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房間內部裝飾也很有格調,看得出每一處裝飾都非常用心,現代與波西米亞風格相結,簡潔而又精緻,度假感十足。
前序:奈特去到教會教堂告訴人們“上帝是愛”,但教會的人不相信他,認為這太簡單,教義其實還有更多。後來,當他有一次看到熱氣球在天上時,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熱氣球上的字,他想到這是個好方法,他要用熱氣球向世人分享“上帝是愛”的信念。於是他到處打工攢錢買各種布料縫製熱氣球,並自製了膨脹爐,經過14年的持續努力,最終宣告失敗!
↑救贖山 奈特從1985年開始用曬乾的泥磚、乾草和枯樹等材料造山。沒有建築經驗,一開始奈特僅以裹泥的乾草堆和枯樹枝作為建築材料,奈特花了4年所造的第一座山,在上漆和寫上經文後不久,整座山就崩塌了。
然而奈特並不氣餒,他感謝上帝告訴他這座山還建的不夠牢固,並決定以更好的方法重建。
↑救贖山 最終,他用25年時間,造起來一座高約有四、五層樓高的救贖山,一座半圓形的Hogan土屋和一座未完工的博物館。奈特以數十萬加侖的各色漆為救贖山、建築、古董卡車、堆土機等上色,並寫上聖經上的詩句。
他住在彩繪的卡車後面26年,沒有電、煤氣、自來水、電話、冷暖空調……只有簡單的被褥和一張床墊。卡車旁枯樹下的木弔椅,是他的休息之處。
↑救贖山 在救贖山處處可見“上帝是愛 GOD IS LOVE”“我們是罪人we are sinners”等。多年來,許多教會團體曾向奈特提出購買該地以傳教,而奈特總是拒絕,因他只是要世人瞭解“上帝是愛”。
因沙漠日曬、風化等原因,奈特必須時常重新上色,更換損壞的泥磚及乾草。因此,許多到訪的游客,也會帶來一桶桶各色的水泥漆。
↑救贖山 2002年,加州參議院Barbara Boxer在國會記錄上,將此地登記為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這也是奈特最引以為傲的。
↑救贖山 此外,探索頻道Discovery、公共電視臺PBS、 英國 BBC等多次以紀錄片記載奈特和他的工作。2007年,電影Into the Wild拍攝時,得知奈特的故事,也將救贖山拍攝到電影中,而奈特也在電影中出演他本人。《Lonely Planet》已將其列為全美4千處必到景點之一。
(資料來源: http://www.salvationmountain.us/menu.html ) ↑救贖山 經過索爾頓湖,又來到救贖山,不得不感嘆人為的力量,人可以創造,也可以毀滅,可以發現,也可以遺棄。 從救贖山回約書亞樹的路上會途徑 墨西哥 檢查站,友好的出示護照即可。 心心念念的觀星帳篷傍晚,終於快要到達觀星帳篷,好期待!(花痴狀)
根據房東的指示,無視GPS,開近一條未鋪水泥路面的小路,緩慢顛簸的開了一英里,終於看到了我滿心期待的觀星帳篷。
其實它不是真正的帳篷,而是做成帳篷形狀的房子,灰色圓頂,亮黃色門框,旁邊一顆迎客松似的約書亞樹,一切都很完美。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房間內部裝飾也很有格調,看得出每一處裝飾都非常用心,現代與波西米亞風格相結,簡潔而又精緻,度假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