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經遼河口二界溝知曉古漁雁文化》
《路經遼河口二界溝知曉古漁雁文化》
一過遼河大橋,便駛入了 盤錦 市境內,遠遠能看見 盤錦 市政府新大樓突兀在濱海大道的左側,周圍還是有待開發建設的綠地,我估計應是該市準備在遼河口打造 新城 中心吧。
沿著寬闊的濱海大道行20公里,路盡頭橫攔著一座景區大門,門楣處一行小字寫著: 紅海 灘國家風景廊道。我無意進入門庭冷落的景區裡面游覽,一是對徒步行走長長的棧道看紅色灘塗興趣不大,二是我知道廣闊的遼河三角洲上 紅海 灘分佈很廣,沿途還會遇見的。
但旁邊是遼東灣小有名氣的二界溝鎮,併在景區周圍建設了一些當地文化標誌、民俗風情街區和旅游度假設施,讓我在這裡多逗留了一會兒。
在一尊“漁莊古韻”的 石柱 牌坊前的荒葦河灘上,密集停置著大量廢棄的木船舢舨,這些漆殼脫落、船體破損的老舊漁船雖然久經滄桑,卻在長年的風吹雨打,日曝月蝕中依舊保持堅韌不朽的風骨,自成一景。我知道這些被海水浸淫幾十年的船板十分珍貴,是製造復古懷舊家居裝飾的上好材料,我家的幾把餐椅就是用厚重的船木做的,拙樸堅實。在不遠的路邊還有一組形神兼備的群雕,展現出一家四口打漁歸來的喜悅,尤其是漁夫肩擔上的那隻魚雁十分引人註目。我瞭解到,古往今來,遼河口海域的二界溝一直是特殊的打魚人群體—“古漁雁”的落腳聚集之地。持魚雁碼頭這一生計的打魚人沒有遠海捕撈的實力,只能像候鳥一樣順著沿海的水陸邊緣遷徙,在江河入 海口 的灘塗及淺海捕魚撈蝦。因這一群體沿襲的是一種不定居的原始漁獵生計,故遼河口民間稱其為"古漁雁"。他們在幾千年的遷徙中,飽嘗了大自然風雨的洗禮和潮浪的淘練,形成了寶貴的、沉澱深厚的漁雁文化。
緊鄰景區的大路兩側,已建成規模較大的仿古一條街和眾多商鋪、餐飲、賓館建築及休閑度假村,但幾乎是一片空城計的陣式,明顯覺出開發商欲借 紅海 灘做大旅游蛋糕的宏願可能難以實現。我輕嘆一聲,拍馬離去。
一過遼河大橋,便駛入了 盤錦 市境內,遠遠能看見 盤錦 市政府新大樓突兀在濱海大道的左側,周圍還是有待開發建設的綠地,我估計應是該市準備在遼河口打造 新城 中心吧。
沿著寬闊的濱海大道行20公里,路盡頭橫攔著一座景區大門,門楣處一行小字寫著: 紅海 灘國家風景廊道。我無意進入門庭冷落的景區裡面游覽,一是對徒步行走長長的棧道看紅色灘塗興趣不大,二是我知道廣闊的遼河三角洲上 紅海 灘分佈很廣,沿途還會遇見的。
但旁邊是遼東灣小有名氣的二界溝鎮,併在景區周圍建設了一些當地文化標誌、民俗風情街區和旅游度假設施,讓我在這裡多逗留了一會兒。
在一尊“漁莊古韻”的 石柱 牌坊前的荒葦河灘上,密集停置著大量廢棄的木船舢舨,這些漆殼脫落、船體破損的老舊漁船雖然久經滄桑,卻在長年的風吹雨打,日曝月蝕中依舊保持堅韌不朽的風骨,自成一景。我知道這些被海水浸淫幾十年的船板十分珍貴,是製造復古懷舊家居裝飾的上好材料,我家的幾把餐椅就是用厚重的船木做的,拙樸堅實。在不遠的路邊還有一組形神兼備的群雕,展現出一家四口打漁歸來的喜悅,尤其是漁夫肩擔上的那隻魚雁十分引人註目。我瞭解到,古往今來,遼河口海域的二界溝一直是特殊的打魚人群體—“古漁雁”的落腳聚集之地。持魚雁碼頭這一生計的打魚人沒有遠海捕撈的實力,只能像候鳥一樣順著沿海的水陸邊緣遷徙,在江河入 海口 的灘塗及淺海捕魚撈蝦。因這一群體沿襲的是一種不定居的原始漁獵生計,故遼河口民間稱其為"古漁雁"。他們在幾千年的遷徙中,飽嘗了大自然風雨的洗禮和潮浪的淘練,形成了寶貴的、沉澱深厚的漁雁文化。
緊鄰景區的大路兩側,已建成規模較大的仿古一條街和眾多商鋪、餐飲、賓館建築及休閑度假村,但幾乎是一片空城計的陣式,明顯覺出開發商欲借 紅海 灘做大旅游蛋糕的宏願可能難以實現。我輕嘆一聲,拍馬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