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譜的嵩山“天地之中”自由行攻略
2017年10月下旬去的 河南 , 大連 到 鄭州 往返機票僅460元,機場坐大巴1.5小時到 登封 ,第二天就可以游 嵩山 了。此次游玩,以遍游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所列11個景點為目標。包括漢三闕在內的最優路線,看本攻略即可。
***攻略已完成,游記部分現寫完了漢三闕、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其他待續更新中*** 嵩山自由行攻略部分一、 嵩山 概況:
中嶽 嵩山 主體由東脈太室山與西脈少室山組成,太室山主峰峻極峰海拔1494米,少室山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
嵩山 風景名勝區下轄少林、嵩陽、中嶽三大景區,自然景觀最佳觀賞地為少室山的三皇寨景區,人文景觀則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即太室闕和中嶽廟、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岳寺塔、嵩陽書院、 少林寺 常住院、 塔林 、初祖庵、觀星台共8處11項)。 ↑嵩山 二、 門票概況:
嵩山 三大景區門票分開銷售:
少林景區:
門票100元,景區內包含 少林寺 、 塔林 、三皇寨、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以及武術館功夫表演
嵩陽景區:
聯票80元,各景點分別售票:嵩陽書院30元,太室山50元,會善寺40元,法王寺50元,嵩岳寺塔40元
中嶽景區:
中嶽廟30元,盧崖瀑布50元,觀星台免費 ↑嵩山 三、 路線規劃:
以世界文化遺產各景點為中心,完整的參觀路線:
D1:少林景區
三皇寨—少林索道下山— 塔林 —初祖庵— 少林寺 —武術館功夫表演
D2:嵩陽景區
啟母闕+啟母石—嵩陽書院—法王寺—嵩岳寺塔—會善寺—少室闕
D3:中嶽景區
中嶽廟—太室闕—觀星台 ↑嵩山 關於少林景區:
旅行團一般都先去 少林寺 ,從三皇寨出發可完美避開洶涌人群,只是進景區即是一段陡峭漫長的上山臺階路叫做好漢坡,比較挑戰體力。從 登封 市區打車到三皇寨50元,青旅找到4人結伴,店老闆給找的小麵包車,人均10元。 ↑嵩山 8點抵達三皇寨,游玩5小時後乘坐少林索道下山。這70元的索道費花得很值,一來沿途景色一般,二來省體力省時間,不然接下來的行程就會很趕。
二祖庵是少林景區最高的建築,需坐嵩楊索道往返,放棄。出初祖庵左行可至接近五乳峰頂的達摩洞,路遠還要爬山,放棄。
少林武術表演時間:9:30/10:30/11:30/14:00/15:00/16:00/17:00,本路線只能選擇最後一場。看完演出步行至景區大門已經18點,離 嵩山 少林牌坊不遠的馬路邊上,有路經 登封 的長途車在等客,3.5元就能到達 登封 市區,再打車回住處即可。 ↑少林寺 關於嵩陽景區:
啟母闕不開放,啟母石在啟母闕後身的樹林中,半小時足夠參觀,放在行程第一站,趕在收費景區開門時間之前,這樣節省時間。
從啟母闕到嵩陽書院再到法王寺,分段滴滴即可,價格十分便宜。不推薦坐公交車,間隔時間長還離的遠。法王寺不是世界文化遺產,可放棄,如果正值秋天,寺中銀杏古樹美極了,斷不可錯過。法王寺出來步行前往嵩岳寺塔,路程不近,此時要留意來往車輛,當地人拉活兒的小破車看見了趕緊招手,餘下的景點都可乘此車,價格很公道。
至於盧崖瀑布,第一次游覽 嵩山 可不必考慮。 ↑法王寺 關於中嶽景區:
留了司機電話後,去中嶽廟和觀星台就有車坐了。觀星台在告成,離 登封 市區較遠,不妨把行李放在車上,參觀完畢後直接開到機場巴士的停靠點。
漢三闕反正也不開放,不是非常執著的話均可略去,把第3天行程合併進第2天的行程,則2日行程為:
D1:三皇寨—少林索道下山— 塔林 —初祖庵— 少林寺 —武術館功夫表演
D2:嵩陽書院—法王寺—嵩岳寺塔—會善寺—中嶽廟—觀星台
一般來說,來到 嵩山 總要爬一爬主峰峻極峰,但三皇寨很費體力,三天時間爬兩座山,太挑戰身體極限了,所以我選擇放棄。體力好、對古建築不是很痴迷的人,第2天、第3天的行程可合併為一天:
D1:三皇寨—少林索道下山— 塔林 —初祖庵— 少林寺 —武術館功夫表演
D2: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太室山—中嶽廟—觀星台(行程稍緊)
兩日行程是完整的、早出晚歸的兩整天,前一晚要住在 登封 才可以。加上往返, 嵩山 只需3—4天就可以很美好地游玩一場。
↑嵩山 中嶽漢三闕“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我從這句詩起才知有“闕”。在古代,闕是矗立在宮殿、祠廟、陵墓前面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物,通常兩闕分立、中間空缺。中嶽漢三闕啟母闕、太室闕和少室闕,是 中國 現存最古老的禮制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那八處十一項歷史建築之三。
啟母闕西漢武帝游覽 嵩山 後建造啟母廟,東漢潁川太守朱寵於公元123年在啟母廟前修建神道闕,象徵廟的大門,就是保存至今的啟母闕。 ↑啟母闕 ↑啟母闕 畢竟存世一千八百多年,啟母闕雖為石條壘砌,難免損毀嚴重,現由重檐五間的古雅房屋保護著,窗戶外有格柵內有屏蔽,完全看不到室內任何景象,只能從網上一睹真容。啟母闕高三米多,東西兩闕間距近七米,西闕上方鐫有啟母闕銘和請雨銘,闕身上的浮雕有七十餘幅,引人註目的蹴鞠圖是足球起源於 中國 的實證。 (下圖為網摘) ↑啟母闕 啟母闕後身的 嵩山 萬歲峰下的密林中有塊滾落的八米高十米寬巨石,西向傾斜,順節理又掉落一塊大石,平卧地上。相傳大禹妻子塗山氏化為此石,石從北面破裂而生子啟,因稱啟母石。 ↑啟母闕 太室闕中嶽廟前身是太室祠,祠前的神道闕便是太室闕,由 陽城 長呂常於118年所建。中嶽廟氣勢非凡,相形之下,廟門前馬路對面荒僻林子里的太室闕就太低調太朴素乃至缺乏存在感了。硬山式三間磚砌房有些年代,拱形門窗也都關閉著,還好能從窗格裡窺到藏身其中的兩闕。 ↑太室闋 八層長方形青石壘砌而成的東西兩闕結構完全相同,都由闕基、闕身、闕頂三部分組成。闕基素麵;闕身刻有銘文以及人物動物、車馬出行、馬技劍舞等五十餘幅畫像;闕頂有出檐的仿木結構四阿頂。兩闕均由母闕和子闕構成,子闕比母闕略低。西闕難得還存有題額“中嶽太室 陽城 ”六個篆字,陰刻銘文則記述了建闕的緣起與經過。 ↑太室闋 少室闕嵩山 南麓邢家鋪村西的少室山下,離會善寺不遠,原有一座少室祠,明代時塌毀,祠前神道上的一對石闕幸得保存,西闕題額“少室神道之闕”將身世挑明。
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漢三闕均不對公眾開放,啟母闕密不透風,太室闕只能管中窺豹,少室闕終於可以一覽全貌了,雖然是隔著落地玻璃窗遙望。 ↑少室闕 少室闕總體較為完整,推測建造時間與啟母闋同年,共雕有六十餘幅畫像,題材與其他兩闋雷同。建築學家梁思成於1936年實地測量過少室闕,並留有珍貴照片。文革中遭損的少室闕就是參照先生所拍的照片和文物普查測量的數據,才修複如初的。 ↑少室闕 三闕建造時間相近、功能相同、體量造型與雕刻圖案相似,唯有保護房來自不同年代:太室闕最早,1942年;啟母闕是2000年後將舊保護房拆掉修造了新的;少室闕最新,2008年建成,恆溫恆濕還有隔震溝。禮制文物的未盡職責,就在越來越發的保護環境里繼續發揮吧。 ↑少室闕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中國 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位於 嵩山 之陽,北魏為寺,隋朝改為觀,宋時才真正成為書院。作為當時的高等學府,總會有文化名流前來講學, 比如 范仲淹、朱熹、李綱等人。司馬光來了,煌煌巨著《資治通鑒》的第9至21捲在書院完成;程顥、程頤兄弟也來了,於是“程門立雪”典故在書院上演。 ↑嵩陽書院 兵燹頻仍的古代 中國 ,一介書院自也難免厄運,明末被毀後多次增建修補,當前書院保有的乃是清代格局。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高山仰止牌坊、大門、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樓,院落緊湊屋宇小巧,泮池依依古樹森然,碑廊杏壇文氣飄渺。書院大門前的抱柱聯是乾隆御筆,頗為可讀: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恆/四塞關河拱神岳;歷九朝/為都會/包伊瀍洛澗/三颱風雨作高山。(泰華衡恆指中嶽 嵩山 以外的四岳;伊瀍洛澗指流經 嵩山 洛陽 的四條河流) ↑嵩陽書院 書院中有兩座很美的石碑讓人過目難忘:倫統碑和大唐碑。
倫統碑刻立於東魏年間(公元535年),碑身雕刻堪稱上乘。碑陽分上下兩部分,上部雕有一尊大佛像,內做佛、 菩薩 、弟子像,有損壞更驚心;下半部為隸書銘文。碑陰滿雕12層佛像,前11層每層雕8尊,體量相當;第12層雕6尊,體形稍大,使整體佈局更顯規整勻稱。碑身兩側以及碑座四面都雕有荷花等圖案,線條流麗典雅。
下圖是碑陽 ↑嵩陽書院 下圖是碑陰 ↑嵩陽書院 下圖是碑身側面 ↑嵩陽書院 大唐碑全稱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刻立於唐玄宗年間(公元744元)。大唐碑是我國現存唐代最大的石碑,9米高2米寬1米厚,在常規的碑座、碑身、碑額之上,還有雲盤和碑脊,一共五層雕石,非常有大唐氣質。 ↑嵩陽書院 碑座四面均有造像,寬面3座窄面2座共10座,似為力士,形象富於動感,讓長方形的底座不覺滯悶。碑身巍峨,碑文由姦相李林甫撰稿,書法名家徐浩用隸書寫就,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尋求長生不老之術而煉丹九轉的故事。碑額是裴迥用篆體書寫的碑名,兩邊游龍呼之欲出。碑額兩側雕有麒麟,背景里的雲朵與雲盤相呼應。雲盤的形狀非常有設計感,象頂帽子扣在碑額頭上,下部是圓潤的弧形,遍雕朵朵祥雲,上部平直,便於承托雙龍捧珠的碑脊。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可能碑制太宏大了,大唐碑曾遭雷擊,雲盤背面有缺,補齊後是素麵,那樣靈動的雲朵怕是後世雕工已無法勝任。即使小有殘缺,大唐碑那獨特的造型、雍容的氣度、無以倫比的書法與雕刻藝術,都屬世間罕有,絕對彌足珍貴。 ↑嵩陽書院 兩通石碑之外,書院還有兩株殊為稀有的古柏。話說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來到嵩陽書院,看到一棵柏樹高大奇偉,心生歡喜,於是封為大將軍。再往裡走,又見一棵柏樹,生得比大將軍還雄壯幾分,皇帝金口玉牙,怎好改口,便硬著頭皮封為二將軍。及至後院,居然還有一棵比二將軍雄奇的柏樹,皇上只能順勢封為三將軍,就不論大小,先入為主吧。
下圖為大將軍柏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大將軍柏胸徑5米有餘,寬大的樹身向後倒伏,全靠牆頭扶持,濃密的樹冠為隔壁院落支起一片蔭涼。二將軍柏胸徑13米多,軀幹風骨遒勁、潤枯相半,左右各有橫枝如大鵬展翅一般,雖然需要支撐也不失將軍風範。細看樹幹下麵有空洞,大可容人,據說曾有人在樹洞里下棋避暑。三將軍柏最為可惜,毀於明末大火。
下圖為二將軍柏
***攻略已完成,游記部分現寫完了漢三闕、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其他待續更新中*** 嵩山自由行攻略部分一、 嵩山 概況:
中嶽 嵩山 主體由東脈太室山與西脈少室山組成,太室山主峰峻極峰海拔1494米,少室山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
嵩山 風景名勝區下轄少林、嵩陽、中嶽三大景區,自然景觀最佳觀賞地為少室山的三皇寨景區,人文景觀則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即太室闕和中嶽廟、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岳寺塔、嵩陽書院、 少林寺 常住院、 塔林 、初祖庵、觀星台共8處11項)。 ↑嵩山 二、 門票概況:
嵩山 三大景區門票分開銷售:
少林景區:
門票100元,景區內包含 少林寺 、 塔林 、三皇寨、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以及武術館功夫表演
嵩陽景區:
聯票80元,各景點分別售票:嵩陽書院30元,太室山50元,會善寺40元,法王寺50元,嵩岳寺塔40元
中嶽景區:
中嶽廟30元,盧崖瀑布50元,觀星台免費 ↑嵩山 三、 路線規劃:
以世界文化遺產各景點為中心,完整的參觀路線:
D1:少林景區
三皇寨—少林索道下山— 塔林 —初祖庵— 少林寺 —武術館功夫表演
D2:嵩陽景區
啟母闕+啟母石—嵩陽書院—法王寺—嵩岳寺塔—會善寺—少室闕
D3:中嶽景區
中嶽廟—太室闕—觀星台 ↑嵩山 關於少林景區:
旅行團一般都先去 少林寺 ,從三皇寨出發可完美避開洶涌人群,只是進景區即是一段陡峭漫長的上山臺階路叫做好漢坡,比較挑戰體力。從 登封 市區打車到三皇寨50元,青旅找到4人結伴,店老闆給找的小麵包車,人均10元。 ↑嵩山 8點抵達三皇寨,游玩5小時後乘坐少林索道下山。這70元的索道費花得很值,一來沿途景色一般,二來省體力省時間,不然接下來的行程就會很趕。
二祖庵是少林景區最高的建築,需坐嵩楊索道往返,放棄。出初祖庵左行可至接近五乳峰頂的達摩洞,路遠還要爬山,放棄。
少林武術表演時間:9:30/10:30/11:30/14:00/15:00/16:00/17:00,本路線只能選擇最後一場。看完演出步行至景區大門已經18點,離 嵩山 少林牌坊不遠的馬路邊上,有路經 登封 的長途車在等客,3.5元就能到達 登封 市區,再打車回住處即可。 ↑少林寺 關於嵩陽景區:
啟母闕不開放,啟母石在啟母闕後身的樹林中,半小時足夠參觀,放在行程第一站,趕在收費景區開門時間之前,這樣節省時間。
從啟母闕到嵩陽書院再到法王寺,分段滴滴即可,價格十分便宜。不推薦坐公交車,間隔時間長還離的遠。法王寺不是世界文化遺產,可放棄,如果正值秋天,寺中銀杏古樹美極了,斷不可錯過。法王寺出來步行前往嵩岳寺塔,路程不近,此時要留意來往車輛,當地人拉活兒的小破車看見了趕緊招手,餘下的景點都可乘此車,價格很公道。
至於盧崖瀑布,第一次游覽 嵩山 可不必考慮。 ↑法王寺 關於中嶽景區:
留了司機電話後,去中嶽廟和觀星台就有車坐了。觀星台在告成,離 登封 市區較遠,不妨把行李放在車上,參觀完畢後直接開到機場巴士的停靠點。
漢三闕反正也不開放,不是非常執著的話均可略去,把第3天行程合併進第2天的行程,則2日行程為:
D1:三皇寨—少林索道下山— 塔林 —初祖庵— 少林寺 —武術館功夫表演
D2:嵩陽書院—法王寺—嵩岳寺塔—會善寺—中嶽廟—觀星台
一般來說,來到 嵩山 總要爬一爬主峰峻極峰,但三皇寨很費體力,三天時間爬兩座山,太挑戰身體極限了,所以我選擇放棄。體力好、對古建築不是很痴迷的人,第2天、第3天的行程可合併為一天:
D1:三皇寨—少林索道下山— 塔林 —初祖庵— 少林寺 —武術館功夫表演
D2: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太室山—中嶽廟—觀星台(行程稍緊)
兩日行程是完整的、早出晚歸的兩整天,前一晚要住在 登封 才可以。加上往返, 嵩山 只需3—4天就可以很美好地游玩一場。
↑嵩山 中嶽漢三闕“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我從這句詩起才知有“闕”。在古代,闕是矗立在宮殿、祠廟、陵墓前面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物,通常兩闕分立、中間空缺。中嶽漢三闕啟母闕、太室闕和少室闕,是 中國 現存最古老的禮制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那八處十一項歷史建築之三。
啟母闕西漢武帝游覽 嵩山 後建造啟母廟,東漢潁川太守朱寵於公元123年在啟母廟前修建神道闕,象徵廟的大門,就是保存至今的啟母闕。 ↑啟母闕 ↑啟母闕 畢竟存世一千八百多年,啟母闕雖為石條壘砌,難免損毀嚴重,現由重檐五間的古雅房屋保護著,窗戶外有格柵內有屏蔽,完全看不到室內任何景象,只能從網上一睹真容。啟母闕高三米多,東西兩闕間距近七米,西闕上方鐫有啟母闕銘和請雨銘,闕身上的浮雕有七十餘幅,引人註目的蹴鞠圖是足球起源於 中國 的實證。 (下圖為網摘) ↑啟母闕 啟母闕後身的 嵩山 萬歲峰下的密林中有塊滾落的八米高十米寬巨石,西向傾斜,順節理又掉落一塊大石,平卧地上。相傳大禹妻子塗山氏化為此石,石從北面破裂而生子啟,因稱啟母石。 ↑啟母闕 太室闕中嶽廟前身是太室祠,祠前的神道闕便是太室闕,由 陽城 長呂常於118年所建。中嶽廟氣勢非凡,相形之下,廟門前馬路對面荒僻林子里的太室闕就太低調太朴素乃至缺乏存在感了。硬山式三間磚砌房有些年代,拱形門窗也都關閉著,還好能從窗格裡窺到藏身其中的兩闕。 ↑太室闋 八層長方形青石壘砌而成的東西兩闕結構完全相同,都由闕基、闕身、闕頂三部分組成。闕基素麵;闕身刻有銘文以及人物動物、車馬出行、馬技劍舞等五十餘幅畫像;闕頂有出檐的仿木結構四阿頂。兩闕均由母闕和子闕構成,子闕比母闕略低。西闕難得還存有題額“中嶽太室 陽城 ”六個篆字,陰刻銘文則記述了建闕的緣起與經過。 ↑太室闋 少室闕嵩山 南麓邢家鋪村西的少室山下,離會善寺不遠,原有一座少室祠,明代時塌毀,祠前神道上的一對石闕幸得保存,西闕題額“少室神道之闕”將身世挑明。
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漢三闕均不對公眾開放,啟母闕密不透風,太室闕只能管中窺豹,少室闕終於可以一覽全貌了,雖然是隔著落地玻璃窗遙望。 ↑少室闕 少室闕總體較為完整,推測建造時間與啟母闋同年,共雕有六十餘幅畫像,題材與其他兩闋雷同。建築學家梁思成於1936年實地測量過少室闕,並留有珍貴照片。文革中遭損的少室闕就是參照先生所拍的照片和文物普查測量的數據,才修複如初的。 ↑少室闕 三闕建造時間相近、功能相同、體量造型與雕刻圖案相似,唯有保護房來自不同年代:太室闕最早,1942年;啟母闕是2000年後將舊保護房拆掉修造了新的;少室闕最新,2008年建成,恆溫恆濕還有隔震溝。禮制文物的未盡職責,就在越來越發的保護環境里繼續發揮吧。 ↑少室闕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中國 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位於 嵩山 之陽,北魏為寺,隋朝改為觀,宋時才真正成為書院。作為當時的高等學府,總會有文化名流前來講學, 比如 范仲淹、朱熹、李綱等人。司馬光來了,煌煌巨著《資治通鑒》的第9至21捲在書院完成;程顥、程頤兄弟也來了,於是“程門立雪”典故在書院上演。 ↑嵩陽書院 兵燹頻仍的古代 中國 ,一介書院自也難免厄運,明末被毀後多次增建修補,當前書院保有的乃是清代格局。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高山仰止牌坊、大門、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樓,院落緊湊屋宇小巧,泮池依依古樹森然,碑廊杏壇文氣飄渺。書院大門前的抱柱聯是乾隆御筆,頗為可讀: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恆/四塞關河拱神岳;歷九朝/為都會/包伊瀍洛澗/三颱風雨作高山。(泰華衡恆指中嶽 嵩山 以外的四岳;伊瀍洛澗指流經 嵩山 洛陽 的四條河流) ↑嵩陽書院 書院中有兩座很美的石碑讓人過目難忘:倫統碑和大唐碑。
倫統碑刻立於東魏年間(公元535年),碑身雕刻堪稱上乘。碑陽分上下兩部分,上部雕有一尊大佛像,內做佛、 菩薩 、弟子像,有損壞更驚心;下半部為隸書銘文。碑陰滿雕12層佛像,前11層每層雕8尊,體量相當;第12層雕6尊,體形稍大,使整體佈局更顯規整勻稱。碑身兩側以及碑座四面都雕有荷花等圖案,線條流麗典雅。
下圖是碑陽 ↑嵩陽書院 下圖是碑陰 ↑嵩陽書院 下圖是碑身側面 ↑嵩陽書院 大唐碑全稱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刻立於唐玄宗年間(公元744元)。大唐碑是我國現存唐代最大的石碑,9米高2米寬1米厚,在常規的碑座、碑身、碑額之上,還有雲盤和碑脊,一共五層雕石,非常有大唐氣質。 ↑嵩陽書院 碑座四面均有造像,寬面3座窄面2座共10座,似為力士,形象富於動感,讓長方形的底座不覺滯悶。碑身巍峨,碑文由姦相李林甫撰稿,書法名家徐浩用隸書寫就,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尋求長生不老之術而煉丹九轉的故事。碑額是裴迥用篆體書寫的碑名,兩邊游龍呼之欲出。碑額兩側雕有麒麟,背景里的雲朵與雲盤相呼應。雲盤的形狀非常有設計感,象頂帽子扣在碑額頭上,下部是圓潤的弧形,遍雕朵朵祥雲,上部平直,便於承托雙龍捧珠的碑脊。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可能碑制太宏大了,大唐碑曾遭雷擊,雲盤背面有缺,補齊後是素麵,那樣靈動的雲朵怕是後世雕工已無法勝任。即使小有殘缺,大唐碑那獨特的造型、雍容的氣度、無以倫比的書法與雕刻藝術,都屬世間罕有,絕對彌足珍貴。 ↑嵩陽書院 兩通石碑之外,書院還有兩株殊為稀有的古柏。話說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來到嵩陽書院,看到一棵柏樹高大奇偉,心生歡喜,於是封為大將軍。再往裡走,又見一棵柏樹,生得比大將軍還雄壯幾分,皇帝金口玉牙,怎好改口,便硬著頭皮封為二將軍。及至後院,居然還有一棵比二將軍雄奇的柏樹,皇上只能順勢封為三將軍,就不論大小,先入為主吧。
下圖為大將軍柏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大將軍柏胸徑5米有餘,寬大的樹身向後倒伏,全靠牆頭扶持,濃密的樹冠為隔壁院落支起一片蔭涼。二將軍柏胸徑13米多,軀幹風骨遒勁、潤枯相半,左右各有橫枝如大鵬展翅一般,雖然需要支撐也不失將軍風範。細看樹幹下麵有空洞,大可容人,據說曾有人在樹洞里下棋避暑。三將軍柏最為可惜,毀於明末大火。
下圖為二將軍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