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蓮花凈開,牡丹怒放。一次春天的行走,有佛相伴,有愛相隨……
認識佛教,不能不認識白馬寺。白馬寺,是 中國 佛教的祖庭。從此開始,這所最早的佛教寺院點燃了佛教在 中國 的星火。
逐漸有了點對宗教的興趣,也有了點對佛教文化的積累,便有再次參拜白馬寺的欲望。這也是從 雲台山 下來後,不顧勞累與旅行的曲折,連夜打車西行 洛陽 的動力。
洛陽 ,聞名中外的古都。這裡有 龍門石窟 ,有白馬寺,它們,在 中國 佛教文化中有著重要且有份量的位置。 ↑白馬寺 ↑白馬寺 洛陽 看花,帶著國際牡丹園的縷縷心香,打車而往。穿過一排兜售旅游紀念品的商鋪,擠過匆忙得有些模糊的人頭,一座高聳的花崗岩材質的牌樓立在白馬寺的收費口,牌樓上書“聖教西來”四個陽刻大字。 ↑白馬寺 進得牌樓和檢票口,眼前是很大的放生池,右邊是又一座牌樓,上書“中華第一古剎”,牌樓對面就是白馬寺。古拙質朴的寺門左右各有一 石獅 和一匹白馬相對而立,古色古香的紅色寺門上掛著一塊黑底金字牌匾,上書“白馬寺”三個字,這幾個字是由趙樸初書寫的,字體圓潤秀氣。 ↑白馬寺 寺前的白馬,已塑成永恆。這尊石馬,蘊藏著久遠的故事。二千多年前,那時是 中國 的西漢。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便遣使西域拜求佛法。漢使及 印度 二高僧以白馬馱佛經和佛像抵洛,漢明帝躬親迎奉。這便有了白馬,也有了白馬寺。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奠基,才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繁盛,才有了香火綿延到如今。 ↑白馬寺 走進白馬寺山門,時間便凝固到了漢代。兩千年前人們的社會生活今人已無法想象,但宗教的凝固,卻可以從佛事活動中看到遠古的影像。白馬寺山門為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為明代所重建。
一進門,左右兩個小樓便是鐘樓和鼓樓了。晨鐘暮鼓,聽是梵界之境,卻是凡人難能的辛勞,每天早上3、4點鐘就起來敲鐘,黃昏的時候還要擊鼓誦經。此時的正午,既不聞晨鐘,也不響暮鼓。春光灑落,花開無語。靜靜的庭院,游客也是腳步輕輕。 ↑白馬寺 寺院內,沿中軸線,依次是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台等,兩側還有寺院一應俱全的建築與設施。
天王殿為寺內第一重大殿。屋頂,前有“風調雨順”、後有“國泰民安”。和其他寺院無異,前有 彌勒 佛,兩側四大天王像,後是護法韋陀。唯其保存完整的古色古香,絕無現代化建築的雜痕,卻在時時撞擊人們的心靈。穿行在這樣的古建築中,本身就是一種心靈凈化。 ↑白馬寺 天王殿外, 通道 與庭院擠滿了游客與信徒。祈願的香火在陽光里瀰漫,也滲進世俗凡塵間。那縷煙,那絲香,總能給些警示,多少是種凈化。在我們這個沒有信仰的國度,在當今這個物質的時代,這些寺廟,這些佛像,這些歷史給予我們的饋贈,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珍視。 ↑白馬寺 前面就是大佛寺。庭院的中間,一尊香爐高高聳立。飛舞的龍,展開的翅,鏤空的窗格,銘刻的文字,雖已誘跡斑斑,過往者都會給予目光的仰止和虔誠的撫摸。 ↑白馬寺 大佛殿,大佛釋迦牟尼之殿。入門三尊塑像,釋迦牟尼佛當然居中,左為摩訶迦葉,右為阿難,二人為大佛的兩弟子。三尊像構成了“釋迦靈山會說法像”。這取材於一個佛教禪宗典故。據說有一次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面對眾弟子,閉口不說一字,只是手拈鮮花,面帶微笑。眾人十分惘然,只有摩訶迦葉發出了會心的微笑。釋迦牟尼見此,就說:“我有正眼法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樣,摩訶迦葉就成了這“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傳人, 中國 佛教禪宗也奉摩訶迦葉為西土第一祖師。
三尊旁邊,還有手拿經卷的文殊和手持如意的普賢兩位 菩薩 。釋迦牟尼佛像背後是觀音 菩薩 像。殿內還有一口醒目的大鐘,上飾盤龍花紋,並附詩一首:“鐘聲響徹梵王宮,下通地府震幽冥。西送金馬天邊去,急催東方玉兔升。” ↑白馬寺 大雄寶殿,總是寺院的主角,寺廟裡最重大的法事都會在這裡舉行。釋迦牟尼是佛教徒永遠的膜拜。
白馬寺的大雄寶殿謙遜了一把,只名為“大雄殿”。雖無“寶”字,卻藏有真寶,所以才有圍欄擋住不得進入。身為祖庭,整個白馬寺都是寶,而至寶之物都在大雄殿。為了保護而只能讓人遠觀而不得近褻喲。 ↑白馬寺 白馬寺里古樹挺拔,殿宇崢嶸,曲徑通幽,肅然有序。恰逢人間最好四月天,古樹添新葉,紅花映紅牆,春到古寺,莊嚴中的賞心悅目。即或不參拜,不焚香,也可賞春色。 ↑白馬寺 踩著明媚春光,尋著禪音裊裊,導游引領而至接引殿。殿中主角阿彌陀佛含笑而立,“授手迎接,引渡西土”,右手向前下伸,呈接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左手指向西天“極樂世界”。與兩側的觀音 菩薩 和大勢至 菩薩 組成“西方三聖”。 ↑白馬寺 按佛所指引,向西。紅花綠葉間,一堵厚牆,厚得承載了幾千年的風雨。自下而上,一層層一疊疊,無言的牆磚,是不同年代的註腳。如一本立體的書卷,記載了白馬寺的滄桑歲月。 ↑白馬寺 巧妙的曲拱,橋下通人,橋上建寺。拾級而上,就是白馬寺的勝境,有著“空中庭院”之稱的清涼台。 ↑白馬寺 之為勝境,勝在它的古遠,幽雅庭院,曾是漢明帝幼時讀書的地方。之為勝境,勝在它對 中國 佛教發展的意義,當漢使等人從天竺取經回來後,漢明帝下詔把佛經和佛像置於此處,並讓天竺高僧達摩騰、竺法蘭在此譯經。之為勝境,勝在它的優雅,台前有荷花池,池畔古柏蒼翠,與池水荷花相輝映,古雅之中一番清幽氣息。 ↑白馬寺 清涼臺上建有毗盧閣,閣內供有毗盧佛,與騎獅的文殊、騎象的普賢共同組成“華嚴三聖”。後人還為 中國 佛教的締造者達摩騰與竺法蘭設配殿供奉,給了外國使者應有的榮譽。 ↑白馬寺 奉命赴西土的使者,帶來了高僧。他,手持法器,目光炯炯,看破滾滾紅塵;他,在 中國 佛教上的影響,與松柏長青,與日月同輝。 ↑白馬寺 寺中建有釋源陳列館。釋,佛教也;源,源頭,祖庭也。陳列館以實物與文圖,還原了白馬寺的滄桑歷史與文化貢獻。 ↑白馬寺 白馬寺相鄰居的廣場展出著 緬甸 與 泰國 風格的佛殿建築。這是佛教文化的交流。同為佛教,也有多種流派,所謂 中國 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 東南亞 的佛教理念與寺院風格屬於南傳佛教,佛殿多以尖塔風格。時間關係,沒有細細參觀,指望有時機親自到 泰國 、 緬甸 去現場感受了。 ↑白馬寺 白馬寺內,除了寺院廟宇,還有春色滿園。牡丹, 洛陽 之盛產,隨處都會有成片成園。園中雖未成繁盛,也不乏人們的漫步與觀賞。園中秀亭,俊俏而立,試想萬紫千紅時,該是何等美景! ↑白馬寺 穿過牡丹園,賞過鬱金香,花園曲徑,美不勝收。花園角上,鐘樓聳立。“馬寺鐘聲”是 洛陽 勝境之一。游人興趣入樓,撞擊銅鐘,吉祥鐘聲,悠揚遠播…… ↑白馬寺 另一古跡叫齊雲塔院,在白馬寺的東南方向。出了白馬寺,與憨憨白馬揮手作別,沿園林景觀大道尋齊雲塔院而去。碧水清潭,倒映青翠樹影,游魚戲樂,水塔噴灑,飛花濺玉。春天的古城,生機盎然。 ↑白馬寺 綠樹花園,映著紅牆。園林叢中,早開的牡丹,笑著迎賓。走在花徑,賞心悅目。 ↑白馬寺 途為一圓形土丘,標記為狄仁傑之墓。時電視頻道正在熱播狄公的傳奇故事,這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竟然能不期而遇,便前去探視。靜靜的土丘,少來人跡,遠無白馬寺中的人頭攢動。兩方碑石,告訴我們圓丘下的主人,較大的石方上書“唐忠臣狄梁公墓”8字,重立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1593);另一塊書有“大唐名相狄公仁傑之墓”,當是今人所書所立。
狄仁傑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傑出的政治家。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在升任 大理 丞後,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無一冤訴者,名聲大振,成為社會公認的斷案如神、摘姦除惡的大法官,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傳奇故事;他敢於犯顏直諫,糾劾百官,彈劾寵臣。在武則天稱帝之後,狄仁傑既有兩度為相的大福大貴,又有著身陷囹圄的大冤大禍。但政治上的起落不曾捨棄他的報國之情;宦海裡的沉浮未能改變他的為民之心。無論身居何職,不管身在何處,他時刻想到的是國家社稷,惦念的是平民百姓。每到一處,他都能克已奉公,恪盡職守,造福一方。 ↑白馬寺 從東漢到大唐,見過狄公墓,重回現實。繼續前往齊雲塔,前方又是一紅牆建築,是廟?似亭?其實是一個天橋。下麵通著行人車輛,上面依然莊嚴、定戒。這真是個與眾不同的天橋了。 ↑白馬寺 遠遠的,已經能看到齊雲塔了,我用鏡頭把它從柳條叢中拉近——齊雲塔,本稱釋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馬寺塔。始建於東漢 永平 年間,金代重修。是 洛陽 一帶地面現存最早的古建築,也是中原地區為數不多的金代建築遺存之一。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時期密檐樓閣式塔的特點,並採用了仿木結構做法,對研究金代建築特征、尤其是中原地區金代磚塔結構特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從塔的造型和內部結構來看,該塔都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61年,國務院公佈白馬寺及齊雲塔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寺 齊雲塔的四周,假山池沼,桃紅柳綠,尖塔藍檐,既有盎然春色,也有佛境禪意。 ↑白馬寺 塔下 寶殿,修葺一新,應該是近年所建。雖然沒有其他寺院里大雄寶殿前的香火的瀰漫與香客的叩拜,它的英姿在藍天與綠樹的掩映下更顯氣勢。 ↑白馬寺 洛陽 ,牡丹之城。雖然這裡不是最大規模的牡丹園,在 洛陽 城,卻是可以隨處看到牡丹的笑臉。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半露羞澀,有的春光滿面,姿色各異,各有各的美態。
逐漸有了點對宗教的興趣,也有了點對佛教文化的積累,便有再次參拜白馬寺的欲望。這也是從 雲台山 下來後,不顧勞累與旅行的曲折,連夜打車西行 洛陽 的動力。
洛陽 ,聞名中外的古都。這裡有 龍門石窟 ,有白馬寺,它們,在 中國 佛教文化中有著重要且有份量的位置。 ↑白馬寺 ↑白馬寺 洛陽 看花,帶著國際牡丹園的縷縷心香,打車而往。穿過一排兜售旅游紀念品的商鋪,擠過匆忙得有些模糊的人頭,一座高聳的花崗岩材質的牌樓立在白馬寺的收費口,牌樓上書“聖教西來”四個陽刻大字。 ↑白馬寺 進得牌樓和檢票口,眼前是很大的放生池,右邊是又一座牌樓,上書“中華第一古剎”,牌樓對面就是白馬寺。古拙質朴的寺門左右各有一 石獅 和一匹白馬相對而立,古色古香的紅色寺門上掛著一塊黑底金字牌匾,上書“白馬寺”三個字,這幾個字是由趙樸初書寫的,字體圓潤秀氣。 ↑白馬寺 寺前的白馬,已塑成永恆。這尊石馬,蘊藏著久遠的故事。二千多年前,那時是 中國 的西漢。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便遣使西域拜求佛法。漢使及 印度 二高僧以白馬馱佛經和佛像抵洛,漢明帝躬親迎奉。這便有了白馬,也有了白馬寺。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奠基,才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繁盛,才有了香火綿延到如今。 ↑白馬寺 走進白馬寺山門,時間便凝固到了漢代。兩千年前人們的社會生活今人已無法想象,但宗教的凝固,卻可以從佛事活動中看到遠古的影像。白馬寺山門為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為明代所重建。
一進門,左右兩個小樓便是鐘樓和鼓樓了。晨鐘暮鼓,聽是梵界之境,卻是凡人難能的辛勞,每天早上3、4點鐘就起來敲鐘,黃昏的時候還要擊鼓誦經。此時的正午,既不聞晨鐘,也不響暮鼓。春光灑落,花開無語。靜靜的庭院,游客也是腳步輕輕。 ↑白馬寺 寺院內,沿中軸線,依次是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台等,兩側還有寺院一應俱全的建築與設施。
天王殿為寺內第一重大殿。屋頂,前有“風調雨順”、後有“國泰民安”。和其他寺院無異,前有 彌勒 佛,兩側四大天王像,後是護法韋陀。唯其保存完整的古色古香,絕無現代化建築的雜痕,卻在時時撞擊人們的心靈。穿行在這樣的古建築中,本身就是一種心靈凈化。 ↑白馬寺 天王殿外, 通道 與庭院擠滿了游客與信徒。祈願的香火在陽光里瀰漫,也滲進世俗凡塵間。那縷煙,那絲香,總能給些警示,多少是種凈化。在我們這個沒有信仰的國度,在當今這個物質的時代,這些寺廟,這些佛像,這些歷史給予我們的饋贈,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珍視。 ↑白馬寺 前面就是大佛寺。庭院的中間,一尊香爐高高聳立。飛舞的龍,展開的翅,鏤空的窗格,銘刻的文字,雖已誘跡斑斑,過往者都會給予目光的仰止和虔誠的撫摸。 ↑白馬寺 大佛殿,大佛釋迦牟尼之殿。入門三尊塑像,釋迦牟尼佛當然居中,左為摩訶迦葉,右為阿難,二人為大佛的兩弟子。三尊像構成了“釋迦靈山會說法像”。這取材於一個佛教禪宗典故。據說有一次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面對眾弟子,閉口不說一字,只是手拈鮮花,面帶微笑。眾人十分惘然,只有摩訶迦葉發出了會心的微笑。釋迦牟尼見此,就說:“我有正眼法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樣,摩訶迦葉就成了這“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傳人, 中國 佛教禪宗也奉摩訶迦葉為西土第一祖師。
三尊旁邊,還有手拿經卷的文殊和手持如意的普賢兩位 菩薩 。釋迦牟尼佛像背後是觀音 菩薩 像。殿內還有一口醒目的大鐘,上飾盤龍花紋,並附詩一首:“鐘聲響徹梵王宮,下通地府震幽冥。西送金馬天邊去,急催東方玉兔升。” ↑白馬寺 大雄寶殿,總是寺院的主角,寺廟裡最重大的法事都會在這裡舉行。釋迦牟尼是佛教徒永遠的膜拜。
白馬寺的大雄寶殿謙遜了一把,只名為“大雄殿”。雖無“寶”字,卻藏有真寶,所以才有圍欄擋住不得進入。身為祖庭,整個白馬寺都是寶,而至寶之物都在大雄殿。為了保護而只能讓人遠觀而不得近褻喲。 ↑白馬寺 白馬寺里古樹挺拔,殿宇崢嶸,曲徑通幽,肅然有序。恰逢人間最好四月天,古樹添新葉,紅花映紅牆,春到古寺,莊嚴中的賞心悅目。即或不參拜,不焚香,也可賞春色。 ↑白馬寺 踩著明媚春光,尋著禪音裊裊,導游引領而至接引殿。殿中主角阿彌陀佛含笑而立,“授手迎接,引渡西土”,右手向前下伸,呈接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左手指向西天“極樂世界”。與兩側的觀音 菩薩 和大勢至 菩薩 組成“西方三聖”。 ↑白馬寺 按佛所指引,向西。紅花綠葉間,一堵厚牆,厚得承載了幾千年的風雨。自下而上,一層層一疊疊,無言的牆磚,是不同年代的註腳。如一本立體的書卷,記載了白馬寺的滄桑歲月。 ↑白馬寺 巧妙的曲拱,橋下通人,橋上建寺。拾級而上,就是白馬寺的勝境,有著“空中庭院”之稱的清涼台。 ↑白馬寺 之為勝境,勝在它的古遠,幽雅庭院,曾是漢明帝幼時讀書的地方。之為勝境,勝在它對 中國 佛教發展的意義,當漢使等人從天竺取經回來後,漢明帝下詔把佛經和佛像置於此處,並讓天竺高僧達摩騰、竺法蘭在此譯經。之為勝境,勝在它的優雅,台前有荷花池,池畔古柏蒼翠,與池水荷花相輝映,古雅之中一番清幽氣息。 ↑白馬寺 清涼臺上建有毗盧閣,閣內供有毗盧佛,與騎獅的文殊、騎象的普賢共同組成“華嚴三聖”。後人還為 中國 佛教的締造者達摩騰與竺法蘭設配殿供奉,給了外國使者應有的榮譽。 ↑白馬寺 奉命赴西土的使者,帶來了高僧。他,手持法器,目光炯炯,看破滾滾紅塵;他,在 中國 佛教上的影響,與松柏長青,與日月同輝。 ↑白馬寺 寺中建有釋源陳列館。釋,佛教也;源,源頭,祖庭也。陳列館以實物與文圖,還原了白馬寺的滄桑歷史與文化貢獻。 ↑白馬寺 白馬寺相鄰居的廣場展出著 緬甸 與 泰國 風格的佛殿建築。這是佛教文化的交流。同為佛教,也有多種流派,所謂 中國 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 東南亞 的佛教理念與寺院風格屬於南傳佛教,佛殿多以尖塔風格。時間關係,沒有細細參觀,指望有時機親自到 泰國 、 緬甸 去現場感受了。 ↑白馬寺 白馬寺內,除了寺院廟宇,還有春色滿園。牡丹, 洛陽 之盛產,隨處都會有成片成園。園中雖未成繁盛,也不乏人們的漫步與觀賞。園中秀亭,俊俏而立,試想萬紫千紅時,該是何等美景! ↑白馬寺 穿過牡丹園,賞過鬱金香,花園曲徑,美不勝收。花園角上,鐘樓聳立。“馬寺鐘聲”是 洛陽 勝境之一。游人興趣入樓,撞擊銅鐘,吉祥鐘聲,悠揚遠播…… ↑白馬寺 另一古跡叫齊雲塔院,在白馬寺的東南方向。出了白馬寺,與憨憨白馬揮手作別,沿園林景觀大道尋齊雲塔院而去。碧水清潭,倒映青翠樹影,游魚戲樂,水塔噴灑,飛花濺玉。春天的古城,生機盎然。 ↑白馬寺 綠樹花園,映著紅牆。園林叢中,早開的牡丹,笑著迎賓。走在花徑,賞心悅目。 ↑白馬寺 途為一圓形土丘,標記為狄仁傑之墓。時電視頻道正在熱播狄公的傳奇故事,這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竟然能不期而遇,便前去探視。靜靜的土丘,少來人跡,遠無白馬寺中的人頭攢動。兩方碑石,告訴我們圓丘下的主人,較大的石方上書“唐忠臣狄梁公墓”8字,重立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1593);另一塊書有“大唐名相狄公仁傑之墓”,當是今人所書所立。
狄仁傑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傑出的政治家。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在升任 大理 丞後,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無一冤訴者,名聲大振,成為社會公認的斷案如神、摘姦除惡的大法官,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傳奇故事;他敢於犯顏直諫,糾劾百官,彈劾寵臣。在武則天稱帝之後,狄仁傑既有兩度為相的大福大貴,又有著身陷囹圄的大冤大禍。但政治上的起落不曾捨棄他的報國之情;宦海裡的沉浮未能改變他的為民之心。無論身居何職,不管身在何處,他時刻想到的是國家社稷,惦念的是平民百姓。每到一處,他都能克已奉公,恪盡職守,造福一方。 ↑白馬寺 從東漢到大唐,見過狄公墓,重回現實。繼續前往齊雲塔,前方又是一紅牆建築,是廟?似亭?其實是一個天橋。下麵通著行人車輛,上面依然莊嚴、定戒。這真是個與眾不同的天橋了。 ↑白馬寺 遠遠的,已經能看到齊雲塔了,我用鏡頭把它從柳條叢中拉近——齊雲塔,本稱釋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馬寺塔。始建於東漢 永平 年間,金代重修。是 洛陽 一帶地面現存最早的古建築,也是中原地區為數不多的金代建築遺存之一。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時期密檐樓閣式塔的特點,並採用了仿木結構做法,對研究金代建築特征、尤其是中原地區金代磚塔結構特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從塔的造型和內部結構來看,該塔都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61年,國務院公佈白馬寺及齊雲塔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寺 齊雲塔的四周,假山池沼,桃紅柳綠,尖塔藍檐,既有盎然春色,也有佛境禪意。 ↑白馬寺 塔下 寶殿,修葺一新,應該是近年所建。雖然沒有其他寺院里大雄寶殿前的香火的瀰漫與香客的叩拜,它的英姿在藍天與綠樹的掩映下更顯氣勢。 ↑白馬寺 洛陽 ,牡丹之城。雖然這裡不是最大規模的牡丹園,在 洛陽 城,卻是可以隨處看到牡丹的笑臉。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半露羞澀,有的春光滿面,姿色各異,各有各的美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