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啊、你是叔的城神(9)—共和春之蝦籽餛飩
2007年阿叔在 揚州 國慶路甘泉路 共和 春總店吃了一碗蝦籽餛飩,從此欲罷不能,每每到 揚州 必定會去吃,物美價廉是最基本特色,但凡富春茶社、冶春(現在叫綠楊村茶社)有的點心, 共和 春也有, 比如 三丁包、五丁包,油糕,但 共和 春是靠一碗蝦籽餛飩和餛飩餃面起家的。
接下去正文:
阿叔好幾個網友看了阿叔的 揚州 故事一篇篇發表,以為阿叔最近去 揚州 了,阿叔表示那些都是舊文章在別的網站搬家過來,阿叔是順手之勞。
也有網友對阿叔說“吃是個大學問,吃在嘴裡,知味在心,美味未必非奇饌珍饈不可”,阿叔非常認同這個觀點,阿叔認為他將美食理論上升到了哲理性,於是將他引為知音。
也有 揚州 當地的網友出去闖天下,看到家鄉的美食一篇篇登載了出來,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今日見到冶春,很親切,那是我每次回老家幾乎必去的地方(就是文中提到的三春)。 揚州 的小巷有太多的典故,承載過太多的光榮與夢想.作為 揚州 人,未能拍好小巷,至今還引以為憾。早在十七年前就曾給當時的市委有關部門領導提出如何保護宣傳古巷的建議,可惜我自已未能身體力行,早早離開家鄉,給他鄉做嫁衣裳。”其實阿叔這位網友不必遺憾,將來不敢保證,目前來說 揚州 那些小巷還是原汁原味保留著呢。
人有時真的很奇怪,阿叔平時吃飯是典型的“一碗飯主義”,碗還是很小的碗,朋友之間有時碰到一起吃頓飯,似乎吃飯也痛苦,都說自己飯量在十年前就小了許多,然而他們每每和阿叔去一次 揚州 ,哪怕在菜根香吃好了晚飯,出來散步隨處走走時,還是會去尋找吃食的地方說是吃夜宵去了,虧得他們想得出,晚飯和夜宵是連著吃的,這幫吃貨說要去吃 共和 春的點心,搞的阿叔只好苦笑,他們哪裡是沒飽啊,分明是嘴饞啊!
一直有好幾個以前教過的門生指責阿叔說,老師你厚此薄彼,怎麼不寫寫 揚州 還有一個有名的茶社,那就是 共和 春,雖名氣比不上富春茶社,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叔竟無言以對。
到 揚州 吃三春是阿叔提出來的,但三春里最後一個春就是 共和 春在上世紀90年代的 揚州 是有些式微了,首先做包子做不過富春,做蒸餃和油糕做不過冶春,但 共和 春的物價是三春里最便宜的一家, 揚州 老百姓早點基本都是 共和 春解決的,在 揚州 流行著這樣一段著名的橋段:眼看著 共和 春就要關門倒閉的時候,回鄉省親的前總說了一句話“ 共和 春還在嗎?”從而救活了 共和 春, 揚州 市委主要領導下令立即將 共和 春大大地裝飾了一番,還開了許多分店,因此阿叔現在還能在 共和 春吃到其著名的蝦籽餛飩,首先要感謝這個前總的。
共和 春,阿叔1986年就去吃了,那時帶了一大幫學生去 揚州 春游,上午瘦西湖跑的飢腸轆轆,中午回到綠楊旅社休息準備下午繼續跑 揚州 園林個園,真好在國慶路旁的一條小路看到了一家叫“ 共和 春面館”的店家,價格便宜當時人均兩元可以吃好吃飽,於是大隊人馬就進店吃點心和麵,記得當時阿叔點了2份鍋貼和一碗小餛飩,哪知就這樣一碗餛飩會把阿叔徹底打倒,會讓阿叔鉤魂般地從此分分秒秒地思念!
始創於1933年的 共和 春,是以經營蝦籽餃面為主的一家風味獨特的面館,80年代掛牌為“ 共和 春酒家”,是 揚州 一爿老字號,在 揚州 一共有3個“春”字尾的茶社,富春居首,冶春第二, 共和 春為三,但每家茶社有自己的絕活,富春以包子打天下,冶春茶社是蒸餃見長, 共和 春就是以餛飩、蝦籽餃面、鍋貼為勝!阿叔曾百度“ 共和 春”,其始創人叫王學成,原為麵店的一個跳面工人,工人將面放在一根粗杠下麵跳壓成薄片,然後用大刀切成細絲,王學成省吃儉用賺了幾個錢後,在 揚州 蔣家橋開了一家“四美春面館”,主要經營餃面、鍋貼,由於堅持規格質量、薄利多銷,所以生意興隆,到後來後來又在鬧市口頂了門面開設“ 共和 春餃麵店”,經營品種以蝦子餃面、鍋貼、餛飩為主。
1985年,為適應不同層次顧客需要, 共和 春將二樓、三樓擴大裝修,增加酒筵、點菜和早茶等,富春、冶春和 共和 春三家都是 揚州 的百年老店,都供應早茶,其中冶春歷史最為悠久,有將近二百年曆史,其次是富春,最後是 共和 春,富春和冶春價格較高,對於 揚州 人民而言, 共和 春更接近平民化,你可以經常去甚至可以天天去,花不了多少錢,一碗餃面,二兩鍋貼,足可以填飽肚子,而且味道也還不錯的!
共和 春的蝦籽餛飩足以將任何不懂吃的人變成吃客,將吃客變成吃貨!當阿叔後來10幾次去 揚州 ,自然不肯放過 共和 春的餛飩,這家店的餛飩,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我們江浙一帶吃慣了白湯餛飩的還感到這紅湯餛飩顏色太深,但 共和 春餛飩裡面能吃到蝦籽,吃貨們對它的湯水特別推崇,那味道豈止是非常鮮美,關鍵是裡面蝦仔大而色澤亮,作為下湯的底料看來 共和 春有獨門功夫,據說, 共和 春在和麵時所加的水就是用的魚湯,又據說 共和 春在和麵時加入了鱔魚骨頭弔的高湯,因此面本身就特別鮮,再加上他們自製的蝦子醬油,都經過高溫處理,沒有一點生醬油味,而餛飩和餃面的湯又是用的魚湯或骨頭湯,所以整個的餛飩就脫不了一個鮮字。啊!世人的多少美食境界,就在這蝦子湯里的餛飩裡面升華!
說來奇怪,一碗餛飩可以叫阿叔如此思念,竟使得俺吃了上癮,長途跋涉500里趕車過來,為的是品味 共和 春餛飩,品味 揚州 人普通生活,品味著人生的幾多樂趣、幾多休閑。
阿叔吃好了蝦籽餛飩慨然曰:曾幾何時,阿叔被菜根香那蟹粉 獅子 頭誘惑,現在還被 共和 春那碗蝦籽餛飩造成致命誘惑,每次去 揚州 ,不管再飽, 共和 春必須到的! 阿叔不同年代吃的 共和 春 共和 春在 揚州 三春中敬陪末座,但價廉物美,蝦籽餛飩是 共和 春一絕 曾經在1996年 共和 春面臨著國企倒閉、員工下崗的境地,但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揚州 人民盼來了前總到 揚州 省親,前總對故鄉關切有加,特地問那個 共和 春還在嗎?於是 共和 春不但沒倒閉,反而越做越強,開了好幾家分店呢 共和 春另一個特色是鮮肉鍋貼
阿叔不同年代吃的蝦籽餛飩,幾十年過去了,這個湯料味道沒變,很實在,明天你飛 揚州 出機場直奔 共和 春去吃這一碗蝦籽餛飩,還能見到湯底有不少蝦籽 阿叔看來這碗蝦籽餛飩好吃在於紅湯鮮,有稍微胡椒粉辣,小餛飩皮薄肉餡好吃,價格不貴味道一級 抓一把大蒜放進湯里,於是香味撲鼻
不同年代吃的鍋貼 都是2010年前拍的,那時阿叔還是卡片機拍攝,不懂攝影技巧,您就湊合著看吧,哈哈
個園園景 冬天有點肅殺 名人字畫掛滿牆 阿叔對字畫一竅不通哎 又見五亭橋,阿叔從1986年看到現在了 或許有人會問怎麼看不厭五亭橋啊?阿叔反問您吃飯會厭嗎? 吹台同樣看不厭 瘦西湖白塔是仿造 北京 北海 公園白塔的(先前寫錯了,蜂友更正,在此鳴謝)
阿叔在此嚴重警告那些一字不改全篇抄襲阿叔的文字和圖像的某幾個網站某網人某騙子某微信公眾騙子號的宵小之徒(需要一口氣讀完才爽),迄今為止,阿叔的游記只授權馬蜂窩和同程刊登過,此外就是自己的QQ空間,其他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一律為盜版盜圖盜知識產權,你們雖能得逞一時,卻不知因果循環必定會循環到你頭上,從此你就生活在阿叔的陰影之下了哈,世界上怕就怕萬一兩字,萬一半夜有人敲門呢?萬一半夜有鬼敲門呢?萬一帶國徽的人上門了呢?此處省略120字。。。。。。。住手吧,放下你的神經刀,立地成佛了,當然你也可以不信這一套:尼瑪,勞資(阿叔沒寫錯別字)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那你就在挖坑給自己跳下去了,此時阿叔會“邪惡”地從背後推你一把!
接下去正文:
阿叔好幾個網友看了阿叔的 揚州 故事一篇篇發表,以為阿叔最近去 揚州 了,阿叔表示那些都是舊文章在別的網站搬家過來,阿叔是順手之勞。
也有網友對阿叔說“吃是個大學問,吃在嘴裡,知味在心,美味未必非奇饌珍饈不可”,阿叔非常認同這個觀點,阿叔認為他將美食理論上升到了哲理性,於是將他引為知音。
也有 揚州 當地的網友出去闖天下,看到家鄉的美食一篇篇登載了出來,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今日見到冶春,很親切,那是我每次回老家幾乎必去的地方(就是文中提到的三春)。 揚州 的小巷有太多的典故,承載過太多的光榮與夢想.作為 揚州 人,未能拍好小巷,至今還引以為憾。早在十七年前就曾給當時的市委有關部門領導提出如何保護宣傳古巷的建議,可惜我自已未能身體力行,早早離開家鄉,給他鄉做嫁衣裳。”其實阿叔這位網友不必遺憾,將來不敢保證,目前來說 揚州 那些小巷還是原汁原味保留著呢。
人有時真的很奇怪,阿叔平時吃飯是典型的“一碗飯主義”,碗還是很小的碗,朋友之間有時碰到一起吃頓飯,似乎吃飯也痛苦,都說自己飯量在十年前就小了許多,然而他們每每和阿叔去一次 揚州 ,哪怕在菜根香吃好了晚飯,出來散步隨處走走時,還是會去尋找吃食的地方說是吃夜宵去了,虧得他們想得出,晚飯和夜宵是連著吃的,這幫吃貨說要去吃 共和 春的點心,搞的阿叔只好苦笑,他們哪裡是沒飽啊,分明是嘴饞啊!
一直有好幾個以前教過的門生指責阿叔說,老師你厚此薄彼,怎麼不寫寫 揚州 還有一個有名的茶社,那就是 共和 春,雖名氣比不上富春茶社,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叔竟無言以對。
到 揚州 吃三春是阿叔提出來的,但三春里最後一個春就是 共和 春在上世紀90年代的 揚州 是有些式微了,首先做包子做不過富春,做蒸餃和油糕做不過冶春,但 共和 春的物價是三春里最便宜的一家, 揚州 老百姓早點基本都是 共和 春解決的,在 揚州 流行著這樣一段著名的橋段:眼看著 共和 春就要關門倒閉的時候,回鄉省親的前總說了一句話“ 共和 春還在嗎?”從而救活了 共和 春, 揚州 市委主要領導下令立即將 共和 春大大地裝飾了一番,還開了許多分店,因此阿叔現在還能在 共和 春吃到其著名的蝦籽餛飩,首先要感謝這個前總的。
共和 春,阿叔1986年就去吃了,那時帶了一大幫學生去 揚州 春游,上午瘦西湖跑的飢腸轆轆,中午回到綠楊旅社休息準備下午繼續跑 揚州 園林個園,真好在國慶路旁的一條小路看到了一家叫“ 共和 春面館”的店家,價格便宜當時人均兩元可以吃好吃飽,於是大隊人馬就進店吃點心和麵,記得當時阿叔點了2份鍋貼和一碗小餛飩,哪知就這樣一碗餛飩會把阿叔徹底打倒,會讓阿叔鉤魂般地從此分分秒秒地思念!
始創於1933年的 共和 春,是以經營蝦籽餃面為主的一家風味獨特的面館,80年代掛牌為“ 共和 春酒家”,是 揚州 一爿老字號,在 揚州 一共有3個“春”字尾的茶社,富春居首,冶春第二, 共和 春為三,但每家茶社有自己的絕活,富春以包子打天下,冶春茶社是蒸餃見長, 共和 春就是以餛飩、蝦籽餃面、鍋貼為勝!阿叔曾百度“ 共和 春”,其始創人叫王學成,原為麵店的一個跳面工人,工人將面放在一根粗杠下麵跳壓成薄片,然後用大刀切成細絲,王學成省吃儉用賺了幾個錢後,在 揚州 蔣家橋開了一家“四美春面館”,主要經營餃面、鍋貼,由於堅持規格質量、薄利多銷,所以生意興隆,到後來後來又在鬧市口頂了門面開設“ 共和 春餃麵店”,經營品種以蝦子餃面、鍋貼、餛飩為主。
1985年,為適應不同層次顧客需要, 共和 春將二樓、三樓擴大裝修,增加酒筵、點菜和早茶等,富春、冶春和 共和 春三家都是 揚州 的百年老店,都供應早茶,其中冶春歷史最為悠久,有將近二百年曆史,其次是富春,最後是 共和 春,富春和冶春價格較高,對於 揚州 人民而言, 共和 春更接近平民化,你可以經常去甚至可以天天去,花不了多少錢,一碗餃面,二兩鍋貼,足可以填飽肚子,而且味道也還不錯的!
共和 春的蝦籽餛飩足以將任何不懂吃的人變成吃客,將吃客變成吃貨!當阿叔後來10幾次去 揚州 ,自然不肯放過 共和 春的餛飩,這家店的餛飩,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我們江浙一帶吃慣了白湯餛飩的還感到這紅湯餛飩顏色太深,但 共和 春餛飩裡面能吃到蝦籽,吃貨們對它的湯水特別推崇,那味道豈止是非常鮮美,關鍵是裡面蝦仔大而色澤亮,作為下湯的底料看來 共和 春有獨門功夫,據說, 共和 春在和麵時所加的水就是用的魚湯,又據說 共和 春在和麵時加入了鱔魚骨頭弔的高湯,因此面本身就特別鮮,再加上他們自製的蝦子醬油,都經過高溫處理,沒有一點生醬油味,而餛飩和餃面的湯又是用的魚湯或骨頭湯,所以整個的餛飩就脫不了一個鮮字。啊!世人的多少美食境界,就在這蝦子湯里的餛飩裡面升華!
說來奇怪,一碗餛飩可以叫阿叔如此思念,竟使得俺吃了上癮,長途跋涉500里趕車過來,為的是品味 共和 春餛飩,品味 揚州 人普通生活,品味著人生的幾多樂趣、幾多休閑。
阿叔吃好了蝦籽餛飩慨然曰:曾幾何時,阿叔被菜根香那蟹粉 獅子 頭誘惑,現在還被 共和 春那碗蝦籽餛飩造成致命誘惑,每次去 揚州 ,不管再飽, 共和 春必須到的! 阿叔不同年代吃的 共和 春 共和 春在 揚州 三春中敬陪末座,但價廉物美,蝦籽餛飩是 共和 春一絕 曾經在1996年 共和 春面臨著國企倒閉、員工下崗的境地,但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揚州 人民盼來了前總到 揚州 省親,前總對故鄉關切有加,特地問那個 共和 春還在嗎?於是 共和 春不但沒倒閉,反而越做越強,開了好幾家分店呢 共和 春另一個特色是鮮肉鍋貼
阿叔不同年代吃的蝦籽餛飩,幾十年過去了,這個湯料味道沒變,很實在,明天你飛 揚州 出機場直奔 共和 春去吃這一碗蝦籽餛飩,還能見到湯底有不少蝦籽 阿叔看來這碗蝦籽餛飩好吃在於紅湯鮮,有稍微胡椒粉辣,小餛飩皮薄肉餡好吃,價格不貴味道一級 抓一把大蒜放進湯里,於是香味撲鼻
不同年代吃的鍋貼 都是2010年前拍的,那時阿叔還是卡片機拍攝,不懂攝影技巧,您就湊合著看吧,哈哈
個園園景 冬天有點肅殺 名人字畫掛滿牆 阿叔對字畫一竅不通哎 又見五亭橋,阿叔從1986年看到現在了 或許有人會問怎麼看不厭五亭橋啊?阿叔反問您吃飯會厭嗎? 吹台同樣看不厭 瘦西湖白塔是仿造 北京 北海 公園白塔的(先前寫錯了,蜂友更正,在此鳴謝)
阿叔在此嚴重警告那些一字不改全篇抄襲阿叔的文字和圖像的某幾個網站某網人某騙子某微信公眾騙子號的宵小之徒(需要一口氣讀完才爽),迄今為止,阿叔的游記只授權馬蜂窩和同程刊登過,此外就是自己的QQ空間,其他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一律為盜版盜圖盜知識產權,你們雖能得逞一時,卻不知因果循環必定會循環到你頭上,從此你就生活在阿叔的陰影之下了哈,世界上怕就怕萬一兩字,萬一半夜有人敲門呢?萬一半夜有鬼敲門呢?萬一帶國徽的人上門了呢?此處省略120字。。。。。。。住手吧,放下你的神經刀,立地成佛了,當然你也可以不信這一套:尼瑪,勞資(阿叔沒寫錯別字)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那你就在挖坑給自己跳下去了,此時阿叔會“邪惡”地從背後推你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