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假紐約11 踏青美國革命聖地波士頓2
從哈佛園的南門口打上滴滴(uber),本來離我們住的地方是一河之隔,過了橋就到。司機選了另一條比較遠的路,走東面的橋,車流少很多。司機是個白人小伙子,有點驚訝,這種服務行業的一線人員很少見到白人年輕人,不是黑人,就是老人,和在 歐洲 開出租車的不是印巴人,就是 東歐 人一樣。聊了一路,我感覺他應該是 東歐 或者 俄羅斯 人的第二代,他的英語已經基本上 美國 化了。很順利來到了我們訂好的公寓樓門前,一片綠樹成蔭、寂靜非常的地方。這裡的樓前有一排小花園,有的門前種花草,有的種樹,很生活的感覺,而到了 紐約 ,樓前的地方充分利用都改成了地下室,很生冷的感受。 我們下了車到了那個門口才發現,門上掛著鎖,只能和房東聯繫一下。以前都是房東就在門口,或者大門開著。結果給房東打電話的時候才意識到出洋相了,房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結果他說,我不應該給他打電話,這事讓我很納悶,我說那我錢已經給你付過了,你是不是應該過來幫我把門開一下,他說他開不了門,讓我去找這個預定的網站,我還沒有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只好到 ****** 上去查。這個時候才想起來我現在用的是 美國 這邊的手機號,根本無法手機驗證,也就是說根本上不到我的賬戶上去。到 美國 後的平常購票、訂房都是在筆記本上進行的,可以直接登陸。只好再打電話,這位 印度 房東,很有耐心,他跟我說你必須要上到你的賬戶上。很明顯我們兩個沒有站在一條水平線上,互相不理解。我說我不是給你掏過錢了嗎?很簡單的辦法就是你或者是你找個人來幫忙過來開鎖不就完事了嗎?他說不是這樣子的,直到現在他並沒有收到我任何的信息,也就是說,現在只是我和這個網站之間的聯繫和他現在幾乎沒有關係,他想給我幫忙都沒有辦法。這個時候我已經大概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突然想起來旅店預定的全部信息,已經發到我的郵箱裡面了,只註意到是個很大的文件,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要去看看細節。
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坐在大門口,好好研究一下這個郵件。很幸運通過手機可以進到我的郵箱里,要不然一陣後怕,如果不行的話,那才是真麻煩。重要的不僅僅是這個房子住不成,浪費了錢,而是我們怎麼去訂新房子?因為這個手機號下,不能直接訂房的,一直也沒有註意這事。打開訂單才發現,住宿規則里有個內含的文件,專門講述如何開門的問題。這對我來說還真是個新東西,文件里圖文並茂,顯示的非常清楚,先提供我們這個大門的密碼 - 1989,提醒你需要把這個1989輸入到門上的密碼鎖上,就可以拿到鑰匙,打開第一道門,然後還有第二門(3樓到4樓之間)和我們房間的門的鑰匙的位置。終於弄明白,開始實際操作,發現門邊上有兩個密碼鎖盒,不知道是哪個,只好一個個試,結果兩個盒子一個都打不開。正發愁的時候,來了個白人姑娘,和樓上在打電話聯繫,趕忙要她幫忙,不料想她也不會,她說她的男朋友在這上面樓上住,他馬上就下來。一會兒,小伙子下來,非常熱情,我們四個人折騰了一通那兩個盒子,終於打開了一個,拿到了鑰匙,進到了大門裡。小伙子又陪著找到第二個鑰匙,進了第二個門,然後是我們的房間的鑰匙,打開房間門,再把鑰匙放回到要求的地方,最後終於進了公寓里我們房間的門,一眼看到房間的床上放著兩個鑰匙。這個時候才徹底明白了整個流程。除了感謝這兩個年輕人,趕忙再給房東發個信息,報個平安。這一番折騰,還別說,真長了見識。
房間真小,有8、9個平方,但非常乾凈,還有空調,窗式的,還是海爾的,多長時間沒見過這了,有點稀罕。趕忙打開,降降溫,正好先洗洗,歇會兒再說,今天實在精疲力盡。
從旅游圖上看到,我們訂的這個房子所在的位置就是麻省路邊上,很大的一片生活區,出了門向南走二百米到商業區,也是夜生活區。8點多我從樓上下來,外面非常安靜,四周的街道上幾乎看不到行人。有點小風吹拂,涼涼的,可能離河、和大海比較近的緣故吧,這裡的晚上比 紐約 舒服多了。跟著導航走,拐過一個街區,馬上可以聽到一片喧嘩,從黑暗中一下進入了一個明亮無比的街道。兩邊不少的酒 巴裡 外都是人,一群群的年輕人在享受著他們的夜生活。我的目標很簡單,找個大點的超市,買些吃的,喝的回去慢慢吃。超市裡選了些肉食、點心和土豆片,轉了兩圈也沒有看見酒,問收銀台的小伙子,他說,他們這個超市沒有售酒許可,我要買的話,可以去附近的一個酒類專賣店。他說那個地方晚上不太好找,拿著我給他的手機導航,定位了那個地方,還提醒我,那個店的位置有點暗,不要著急。表達謝意,出門,跟著導航找到了那個地方,四周的路燈光線比較暗,是個半地下室,門很小,不註意還真容易錯過去。裡面很大,沒有什麼客人,只有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聊了幾句,讓他們推薦一下當地的啤酒。很興奮,兩個人爭先恐後地說了一通本地啤酒的特點,幫我選了兩罐不一樣的品種。也不敢多買,第二天早上很可能爬不起來, 美國 啤酒的酒精度有點高,選了一個4.5, 一個6.5度的大易拉罐。回去以後,把空調一關,一通吃喝,躺倒就睡,第二天一覺醒來8點多了。
我們8點半從房子出來,準備沿著東西的商業大街走到 波士頓 公園,那裡是我們準備徒步“自由之路”的起點。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Boylston)和昨天我們去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的路(Beacon St.)是平行線,都是 波士頓 城後灣區東西的主幹線,也是旅游線路,因為這兩條路都是 波士頓 建城時期的老路,分佈在 波士頓 公園的南北兩邊。儘管路兩邊到處是現代建築,還時不時能看到突然冒出來的很有年代的老房子,過去的市正廳、新教教堂,比 紐約 的老建築可是多了不少年頭,那可是19世紀和17世紀的差異。大清早的路上人不多,走在靜靜的大街上,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濃濃的咖啡和奶油的香味,很濃的生活氣息,感覺很舒服。我們鑽進了一個17世紀的教堂,風格和經常見的不一樣,這應該是典型的介於新教徒和清教徒風格的教堂,裡面只有兩邊櫥窗上的聖經故事,沒有任何基督畫像、雕像。很明顯這是當時從 英國 被趕出來的異教徒建的,能保存到現在很不容易。 波士頓 公園的東面現在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這裡是 波士頓 人所標榜的“自由之路”的起點。因為 波士頓 是1774年 美國 獨立戰爭的源點, 美國 人和 英國 人的衝突在這裡集中爆發,出現了不少改變 美國 歷史的大事件,如“ 波士頓 茶葉案”等等。最終獨立戰爭的起動象徵 - 反抗 英國 的第一槍發生在 波士頓 郊外的兩個鎮子上(Lexington, Concord)。所有的這一切讓 波士頓 人很興奮,在1951年有人提出把發生在本地的典型的歷史事件的各個點連接起來,方便傳播那段光榮的歷史,這樣一條顯示爭取自由之路的旅游線路誕生了。這條連接 波士頓 東城的歷史遺跡的16個點,由人行道上專門鋪設的一條紅磚線連接到一起。游客只要來到 波士頓 公園的起點(過去集會的地方),跟著腳下的紅磚線,一直可以走到4.5公裡外的終點 - 堡壘山, 這個 波士頓 城的最高點,也是當年的 波士頓 保衛戰的發生地。這中間經歷的各個歷史古跡都有特別的建築物,並有專人講解、文字說明、碑文註釋、博物館等等構成。4、5個小時可以走一遍,不慌不忙地話,基本上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如果不想步行,可以坐這條線上的瀏覽車。這個構思非常有意思,也完全從宣傳和游客的角度考慮。在這些點的正中央,是 波士頓 很有名的昆西市場,裡面的琳琅滿目的各種特色食品可以解決午飯問題。如果喜歡,附近好幾個大型市場,可以滿足不同喜好的人。中午嘗嘗當地美食,說實話,這個市場規模大,食物多,價格貴,可這大中午,不吃也不行啊。還好,到處都是長椅,正好可以歇歇腳,繼續前行。 我們跟著紅磚線走,在昆西市場和海軍博物館及最後的堡壘山獃的時間比較長。這一條線走下來,到達終點堡壘山差不多下午4點了。後面的這兩個點,專門去聽了 美國 人對歷史事件的講解,看來 美國 人還是很認真,尤其是對自己很自豪的歷史,特別是有人問問題的時候,表現的極為熱情,一定要幫你弄明白,還是有點小感動。 從堡壘山上下來,我們可以一直向南走,差不多2.5公里距離就是我們的大巴車站。先上 華盛頓 路,再上國會大道,這兩條道也可以叫做國內的景觀路,兩邊非常漂亮,幾乎就是在一個個的小花園當中暢游。這也是 波士頓 給人的一個強烈的印象,這是一個很適合生活的地方,乾凈、寧靜、節奏緩慢, 英國 味道十足,經常能看到老頭老太太在路邊喝著咖啡,歡樂地聊天;成群結隊的年輕人在路邊的長椅上、草地上談論著、歡笑著享受著下午的陽光。這種生活的場景在 紐約 恐怕很難看到,君不見連中央公園散步的人們都在暴走!在這裡一切都慢了下來,也許這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吧。我們也深受感染,2公里多的距離花了1個小時才轉到了車站。還有一點,好像突然意識到, 波士頓 的大街上沒有幾個黑人,也好像沒有發現流浪漢,這兩個典型的 美國 特色到了 波士頓 怎麼消失了? 進到車站裡面,先弄清楚坐車的地方,就沒事幹了,又不願意在那等,結果在車站二樓的大落地窗向外看,老遠看到不遠處大大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應該是 波士頓 的唐人街。去看看唄,唐人街,無論是哪裡的,大都和當地的風景不是一個風格,甚至有點另類。說實話,我對唐人街實在是沒什麼多大的好感,我不可能跑這麼遠出來專門到中餐館去吃那個四不象的中餐,而且還貴得要死。另外一個呢,唐人街基本上都坐落在城市的中心區,但卻是最亂的區域,這個亂指的是臟、亂、差,很符合國人的“各人自找門前雪,莫管它人瓦上霜”的理念。這些年來唐人街又成了落後的代名詞,它原本應該是最早出外打拼、掏金的 廣東 人的集居區。到今天為止,一直保留著他們的生活習俗,他們好像融入這個社會的願望值非常低,一直顯得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我們一到那個“天下為公”的大門(也許是牌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街兩邊有不少的老頭老太太在打麻將、打撲克、或在喝茶聊天,老遠都能聽到他們說的是 廣東 話。再往裡面走,地方很大,街道很多,兩邊大都是些低矮的樓房,裡外都沒有什麼人,大多店鋪都關著門,一幅衰敗的景象。這應該是唐人街的普遍現象吧。想象一下,早期的人們在這裡開著飯館、洗衣房、小商店,他們的後代如果接受了西方式的教育,會不會回來繼承父輩的衣缽?上世紀80年 中國 大陸改革開放以後出來的國人,大都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是不會到這來的,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世界,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無法互相接受和欣賞。這個時候來自港澳的人,如果接受過高等教育條件稍好一點也不會到這裡來。還有一點,100多年以前, 中國 人跑到國外,聚集唐人街,開店謀生,不管做什麼,100多年後,他們還在開店維持,好像這裡只是他們工作生活的地方,但不是他們能夠付出一生的地方,他們永遠也不是這裡的主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實現他們的發財夢,除非你走出去,溶入到白人的社會裡,可惜一直以來,沒有人願意接受他們。我們進了一個很大的超市,典型的 中國 超市,裡面的物品幾乎都是從大陸、 香港 、 臺灣 來的,完全滿足本地 中國 人的生活需要,東西也不貴。裡面的工作人員說得是 廣東 話,買了些零食結賬,聽我說的是普通話,馬上改口,說得很慢,很拗口。給人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唐人街已經遠遠滿後於時代的發展,跟不上潮流,只能逐漸地被這個時代淘汰。現在只要說起唐人街,腦子裡能有什麼呢?好一點的話,可能有個什麼特色飯館吧!僅此而已。占據著城市的中央區域,發展到如此地步,令人唏噓不已。 差不多還有十來分鐘發車,趕快往回走。車上的人不多,準備天一黑就睡覺。迷迷糊糊好像一齣城堵車了,腦子裡再沒有什麼印象,除了一件事。我第一次發現, 西班牙 語怎麼那麼不好聽,因為我們車上坐了一堆女的,她們說的是 西班牙 語。過去一直認為 中國 人說話的時候呢,不太關註周邊的事情。南美的這些個黑姑娘們,說起話來一點都不落伍於 中國 人,一邊大聲說話,一邊手舞足蹈,還時不時發出狂笑,讓人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這一段時間,天天接觸的這此黑人正是這些年來 美國 正在形成的一個新的族群 - 拉美籍黑人,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無論在 紐約 的地鐵里、大街上、商店里,到處能聽到說 西班牙 語的人。所以我現在都不能想象,如果要去 佛羅里達 ,或者德克薩斯這些個 美國南部 的州,恐怕你在街上聽到的、看到的肯定更多。 美國 民眾應該對他們更容易認可一些,畢竟他們也算是白人,起碼文化背景一致,比起 中國 人,接納的程度高很多。這幾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至少 美國 總統特朗普堅持地 墨西哥 邊境修建隔離牆就可以初見端倪。我經常在筆記本上看的一些電視娛樂節目,上面對 中國 大陸和 中國 人的描述大多負面,讓人哭笑不得,百思不得其解。
還好,回到 紐約 的時候不到12點。這裡還不算太晚,直接上地鐵回家睡覺,夢中再去回味這趟 波士頓 之旅吧。
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坐在大門口,好好研究一下這個郵件。很幸運通過手機可以進到我的郵箱里,要不然一陣後怕,如果不行的話,那才是真麻煩。重要的不僅僅是這個房子住不成,浪費了錢,而是我們怎麼去訂新房子?因為這個手機號下,不能直接訂房的,一直也沒有註意這事。打開訂單才發現,住宿規則里有個內含的文件,專門講述如何開門的問題。這對我來說還真是個新東西,文件里圖文並茂,顯示的非常清楚,先提供我們這個大門的密碼 - 1989,提醒你需要把這個1989輸入到門上的密碼鎖上,就可以拿到鑰匙,打開第一道門,然後還有第二門(3樓到4樓之間)和我們房間的門的鑰匙的位置。終於弄明白,開始實際操作,發現門邊上有兩個密碼鎖盒,不知道是哪個,只好一個個試,結果兩個盒子一個都打不開。正發愁的時候,來了個白人姑娘,和樓上在打電話聯繫,趕忙要她幫忙,不料想她也不會,她說她的男朋友在這上面樓上住,他馬上就下來。一會兒,小伙子下來,非常熱情,我們四個人折騰了一通那兩個盒子,終於打開了一個,拿到了鑰匙,進到了大門裡。小伙子又陪著找到第二個鑰匙,進了第二個門,然後是我們的房間的鑰匙,打開房間門,再把鑰匙放回到要求的地方,最後終於進了公寓里我們房間的門,一眼看到房間的床上放著兩個鑰匙。這個時候才徹底明白了整個流程。除了感謝這兩個年輕人,趕忙再給房東發個信息,報個平安。這一番折騰,還別說,真長了見識。
房間真小,有8、9個平方,但非常乾凈,還有空調,窗式的,還是海爾的,多長時間沒見過這了,有點稀罕。趕忙打開,降降溫,正好先洗洗,歇會兒再說,今天實在精疲力盡。
從旅游圖上看到,我們訂的這個房子所在的位置就是麻省路邊上,很大的一片生活區,出了門向南走二百米到商業區,也是夜生活區。8點多我從樓上下來,外面非常安靜,四周的街道上幾乎看不到行人。有點小風吹拂,涼涼的,可能離河、和大海比較近的緣故吧,這裡的晚上比 紐約 舒服多了。跟著導航走,拐過一個街區,馬上可以聽到一片喧嘩,從黑暗中一下進入了一個明亮無比的街道。兩邊不少的酒 巴裡 外都是人,一群群的年輕人在享受著他們的夜生活。我的目標很簡單,找個大點的超市,買些吃的,喝的回去慢慢吃。超市裡選了些肉食、點心和土豆片,轉了兩圈也沒有看見酒,問收銀台的小伙子,他說,他們這個超市沒有售酒許可,我要買的話,可以去附近的一個酒類專賣店。他說那個地方晚上不太好找,拿著我給他的手機導航,定位了那個地方,還提醒我,那個店的位置有點暗,不要著急。表達謝意,出門,跟著導航找到了那個地方,四周的路燈光線比較暗,是個半地下室,門很小,不註意還真容易錯過去。裡面很大,沒有什麼客人,只有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聊了幾句,讓他們推薦一下當地的啤酒。很興奮,兩個人爭先恐後地說了一通本地啤酒的特點,幫我選了兩罐不一樣的品種。也不敢多買,第二天早上很可能爬不起來, 美國 啤酒的酒精度有點高,選了一個4.5, 一個6.5度的大易拉罐。回去以後,把空調一關,一通吃喝,躺倒就睡,第二天一覺醒來8點多了。
我們8點半從房子出來,準備沿著東西的商業大街走到 波士頓 公園,那裡是我們準備徒步“自由之路”的起點。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Boylston)和昨天我們去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的路(Beacon St.)是平行線,都是 波士頓 城後灣區東西的主幹線,也是旅游線路,因為這兩條路都是 波士頓 建城時期的老路,分佈在 波士頓 公園的南北兩邊。儘管路兩邊到處是現代建築,還時不時能看到突然冒出來的很有年代的老房子,過去的市正廳、新教教堂,比 紐約 的老建築可是多了不少年頭,那可是19世紀和17世紀的差異。大清早的路上人不多,走在靜靜的大街上,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濃濃的咖啡和奶油的香味,很濃的生活氣息,感覺很舒服。我們鑽進了一個17世紀的教堂,風格和經常見的不一樣,這應該是典型的介於新教徒和清教徒風格的教堂,裡面只有兩邊櫥窗上的聖經故事,沒有任何基督畫像、雕像。很明顯這是當時從 英國 被趕出來的異教徒建的,能保存到現在很不容易。 波士頓 公園的東面現在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這裡是 波士頓 人所標榜的“自由之路”的起點。因為 波士頓 是1774年 美國 獨立戰爭的源點, 美國 人和 英國 人的衝突在這裡集中爆發,出現了不少改變 美國 歷史的大事件,如“ 波士頓 茶葉案”等等。最終獨立戰爭的起動象徵 - 反抗 英國 的第一槍發生在 波士頓 郊外的兩個鎮子上(Lexington, Concord)。所有的這一切讓 波士頓 人很興奮,在1951年有人提出把發生在本地的典型的歷史事件的各個點連接起來,方便傳播那段光榮的歷史,這樣一條顯示爭取自由之路的旅游線路誕生了。這條連接 波士頓 東城的歷史遺跡的16個點,由人行道上專門鋪設的一條紅磚線連接到一起。游客只要來到 波士頓 公園的起點(過去集會的地方),跟著腳下的紅磚線,一直可以走到4.5公裡外的終點 - 堡壘山, 這個 波士頓 城的最高點,也是當年的 波士頓 保衛戰的發生地。這中間經歷的各個歷史古跡都有特別的建築物,並有專人講解、文字說明、碑文註釋、博物館等等構成。4、5個小時可以走一遍,不慌不忙地話,基本上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如果不想步行,可以坐這條線上的瀏覽車。這個構思非常有意思,也完全從宣傳和游客的角度考慮。在這些點的正中央,是 波士頓 很有名的昆西市場,裡面的琳琅滿目的各種特色食品可以解決午飯問題。如果喜歡,附近好幾個大型市場,可以滿足不同喜好的人。中午嘗嘗當地美食,說實話,這個市場規模大,食物多,價格貴,可這大中午,不吃也不行啊。還好,到處都是長椅,正好可以歇歇腳,繼續前行。 我們跟著紅磚線走,在昆西市場和海軍博物館及最後的堡壘山獃的時間比較長。這一條線走下來,到達終點堡壘山差不多下午4點了。後面的這兩個點,專門去聽了 美國 人對歷史事件的講解,看來 美國 人還是很認真,尤其是對自己很自豪的歷史,特別是有人問問題的時候,表現的極為熱情,一定要幫你弄明白,還是有點小感動。 從堡壘山上下來,我們可以一直向南走,差不多2.5公里距離就是我們的大巴車站。先上 華盛頓 路,再上國會大道,這兩條道也可以叫做國內的景觀路,兩邊非常漂亮,幾乎就是在一個個的小花園當中暢游。這也是 波士頓 給人的一個強烈的印象,這是一個很適合生活的地方,乾凈、寧靜、節奏緩慢, 英國 味道十足,經常能看到老頭老太太在路邊喝著咖啡,歡樂地聊天;成群結隊的年輕人在路邊的長椅上、草地上談論著、歡笑著享受著下午的陽光。這種生活的場景在 紐約 恐怕很難看到,君不見連中央公園散步的人們都在暴走!在這裡一切都慢了下來,也許這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吧。我們也深受感染,2公里多的距離花了1個小時才轉到了車站。還有一點,好像突然意識到, 波士頓 的大街上沒有幾個黑人,也好像沒有發現流浪漢,這兩個典型的 美國 特色到了 波士頓 怎麼消失了? 進到車站裡面,先弄清楚坐車的地方,就沒事幹了,又不願意在那等,結果在車站二樓的大落地窗向外看,老遠看到不遠處大大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應該是 波士頓 的唐人街。去看看唄,唐人街,無論是哪裡的,大都和當地的風景不是一個風格,甚至有點另類。說實話,我對唐人街實在是沒什麼多大的好感,我不可能跑這麼遠出來專門到中餐館去吃那個四不象的中餐,而且還貴得要死。另外一個呢,唐人街基本上都坐落在城市的中心區,但卻是最亂的區域,這個亂指的是臟、亂、差,很符合國人的“各人自找門前雪,莫管它人瓦上霜”的理念。這些年來唐人街又成了落後的代名詞,它原本應該是最早出外打拼、掏金的 廣東 人的集居區。到今天為止,一直保留著他們的生活習俗,他們好像融入這個社會的願望值非常低,一直顯得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我們一到那個“天下為公”的大門(也許是牌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街兩邊有不少的老頭老太太在打麻將、打撲克、或在喝茶聊天,老遠都能聽到他們說的是 廣東 話。再往裡面走,地方很大,街道很多,兩邊大都是些低矮的樓房,裡外都沒有什麼人,大多店鋪都關著門,一幅衰敗的景象。這應該是唐人街的普遍現象吧。想象一下,早期的人們在這裡開著飯館、洗衣房、小商店,他們的後代如果接受了西方式的教育,會不會回來繼承父輩的衣缽?上世紀80年 中國 大陸改革開放以後出來的國人,大都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是不會到這來的,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世界,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無法互相接受和欣賞。這個時候來自港澳的人,如果接受過高等教育條件稍好一點也不會到這裡來。還有一點,100多年以前, 中國 人跑到國外,聚集唐人街,開店謀生,不管做什麼,100多年後,他們還在開店維持,好像這裡只是他們工作生活的地方,但不是他們能夠付出一生的地方,他們永遠也不是這裡的主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實現他們的發財夢,除非你走出去,溶入到白人的社會裡,可惜一直以來,沒有人願意接受他們。我們進了一個很大的超市,典型的 中國 超市,裡面的物品幾乎都是從大陸、 香港 、 臺灣 來的,完全滿足本地 中國 人的生活需要,東西也不貴。裡面的工作人員說得是 廣東 話,買了些零食結賬,聽我說的是普通話,馬上改口,說得很慢,很拗口。給人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唐人街已經遠遠滿後於時代的發展,跟不上潮流,只能逐漸地被這個時代淘汰。現在只要說起唐人街,腦子裡能有什麼呢?好一點的話,可能有個什麼特色飯館吧!僅此而已。占據著城市的中央區域,發展到如此地步,令人唏噓不已。 差不多還有十來分鐘發車,趕快往回走。車上的人不多,準備天一黑就睡覺。迷迷糊糊好像一齣城堵車了,腦子裡再沒有什麼印象,除了一件事。我第一次發現, 西班牙 語怎麼那麼不好聽,因為我們車上坐了一堆女的,她們說的是 西班牙 語。過去一直認為 中國 人說話的時候呢,不太關註周邊的事情。南美的這些個黑姑娘們,說起話來一點都不落伍於 中國 人,一邊大聲說話,一邊手舞足蹈,還時不時發出狂笑,讓人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這一段時間,天天接觸的這此黑人正是這些年來 美國 正在形成的一個新的族群 - 拉美籍黑人,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無論在 紐約 的地鐵里、大街上、商店里,到處能聽到說 西班牙 語的人。所以我現在都不能想象,如果要去 佛羅里達 ,或者德克薩斯這些個 美國南部 的州,恐怕你在街上聽到的、看到的肯定更多。 美國 民眾應該對他們更容易認可一些,畢竟他們也算是白人,起碼文化背景一致,比起 中國 人,接納的程度高很多。這幾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至少 美國 總統特朗普堅持地 墨西哥 邊境修建隔離牆就可以初見端倪。我經常在筆記本上看的一些電視娛樂節目,上面對 中國 大陸和 中國 人的描述大多負面,讓人哭笑不得,百思不得其解。
還好,回到 紐約 的時候不到12點。這裡還不算太晚,直接上地鐵回家睡覺,夢中再去回味這趟 波士頓 之旅吧。